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的教学路径探析
2022-01-01贾鑫
贾 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是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由之路[1]。通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将个人发展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实现立德树人与育人育才的统一。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该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利于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对培养优秀医药人才、实现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
1 开展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传统文化在医学院校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2],只有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3]。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目前由于网络的发展,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各种思想碰撞,必然会对部分人的价值观形成一定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出现混乱现象[4-5]。再者,我国医学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思想的现象,由于医学学科实践性较强,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职业道德、友爱奉献、爱国主义精神等的教育,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专业不能有机融合,不利于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前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较少,思维模式和认知还有一定局限性,仍需对其进行渗透和引导。因此,在医学院校更需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德术双馨的医药人才。
1.2 加强刚入学新生思政教育的需要
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授课对象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大一新生占选课人数的85%以上。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个人意识较强,规则意识相对较弱,他们崇尚思想自由,思维活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基本都是基础理论课程,而非专业课程,部分学生会感到失落和彷徨,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生活充满了迷茫、困惑和不安。因此,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其塑造个人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农林大学白岩主编的《药用花卉赏析》,主要以药用花卉为对象,分为赏花、品诗、问药、食疗四大模块来论韵求雅,修身养性[6]。在该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增加了药用花卉的种植栽培实践,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门课程既具有赏析性,又具有文学性、医学性和实用性,颇受刚入学的医药类相关专业学生喜爱。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为突破口,把传统经典与教育现实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高尚品德、天人合一等思想,对刚入学新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其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达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1.3 培育新医科背景下有责任有担当、懂医精药人才的需要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人学,既要治病又要照护心灵。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要树立医学课程与人文课程并重的理念,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新医科建设是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加强医文结合,弘扬“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医者仁心”的价值理念,努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医德修养等。一名合格的医生除具备丰富的医药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能外,还要具有敬畏生命、关爱他人、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因此,要加强课程思政,在医学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是连接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既适用于医学生又适用于药学生,既具有赏析价值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还具有实践性,是培育新医科背景下有责任有担当、懂医精药人才的新载体。
2 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 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甚至影响学生的价值理念。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启迪学生的心灵,把立德与育人落实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实现处处有思政、门门课程有思政。在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认知,不断充实药用花卉知识,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否则无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完美融合。
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我们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达到课程专一性与思想政治性的统一。(1)知识目标:掌握赏花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药用花卉的观赏性、文化艺术性、药用性、食疗保健性。(2)能力目标:应用所学花卉知识,在实践中能赏花、品诗、问药、食疗,并能对常用花卉进行栽培种植。(3)思政目标: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赏析药用花卉、掌握药用花卉知识的同时,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在栽培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为我国西北地区培养懂医精药、锐意进取、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人才。
2.2 梳理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剖析整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本文以中医药文化和花文化为着力点,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对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仁爱之心是医学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恪守诚信是道德的根本。此外,谦敬礼让的道德情操、和合统一的和谐思想等,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7-8]。
2.2.1 赏花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赏花部分的教学主要包括赏花基础知识、赏花与花语、花文化与花卉故事、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等主要内容,通过介绍花儿的“色、香、姿、韵”,让学生了解花儿能使人赏心悦目、畅神达意、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中国人天性爱花,视花为美的化身和幸福的象征,花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品德和气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东方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例如,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排第一的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劲骨刚心,富丽堂皇,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品格,谦和博大的胸怀;凌雪的梅花,自古赋予其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顶风雪精神”;花中君子荷花,是纯洁坚贞高尚品德的象征。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描绘花、赞美花、歌颂花,将中国独特的花文化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2.2.2 品诗中蕴藏的文学元素 品诗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与药用花卉有关的中国古代诗词、掌故、楹联、故事的赏析与品鉴。从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均有描绘药用花卉的文学作品;历代的诗词歌赋、章回小说、神怪传说等,都赋予了花儿品格精神与文化底蕴;唐朝是诗歌极盛的时代,与花卉有关的诗词大量涌现,人们不仅咏赞花儿,还借花抒发家国情怀与个人思想。教师带领学生在品诗的过程中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中体现的人间有爱、花卉有情的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组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3 问药中蕴藏的中医药文化 以介绍药用名花为切入点,如药王人参、仙草灵芝、铁皮石斛、公孙银杏等,融入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以药王人参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人参娃娃的传说故事道出名贵中药材人参主产地的迁移史实,让学生体会中药材的悠久历史。不同人参的种植栽培方式、采收加工方法不同,临床药效不同,体现了中医药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历代中医药人的奉献与敬业精神。让学生了解药用花卉药用价值的同时,传承祖国的中医药文化,思考作为新一代医药人才如何守正与创新、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引导学生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2.4 食疗中蕴藏的思政元素 很多花卉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食用,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药用花卉制作美食。以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为例,其食用从宋代就开始了,到明清时期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清代《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这本书里有牡丹花汤等20多种花卉食品制作方法,并且烹饪讲究,做工精细。《粥谱》中记载了牡丹花、菊花等众多花卉粥品,牡丹花瓣和花粉还可制作保健食品、饮料等。可见,在药用花卉的食疗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美食文化,还体会到了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自觉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2.5 栽培实践中蕴藏的优良品德 在药用花卉栽培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采用分小组教学方法,学生5~8人为一组,在药用植物园里亲自体验药用花卉的栽培过程,从翻地整地、药用花卉播种、浇水捉虫、田间管理到幼苗的形成、花儿的绽放,在一系列的田间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感受生命的价值与奇迹,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在栽培过程中,学生虽然洒下了汗水,手掌也磨出了水泡,但嘴角露出了微笑。栽培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常见药用花卉的栽培方法,还渗透了绿色生态种植的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协力、齐心共进的优良品德,同时增强了专业情、行业情和职业情。
2.3 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将思政内容巧妙融入专业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课堂上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学生收集与花卉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历代名人与花卉的趣事、与花卉有关的诗词歌赋等,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讲解,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栽培实践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小组项目”教学模式,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课下利用第二课堂举办药用花卉诗歌创作大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之情,传承并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 改善考核评价机制,检验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的考核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每一门课程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标准,改变原来单一从专业知识角度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思政教育考核(道德品质培养)。其中,思政教育考核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在课下,引导学生亲手培育1~2种药用花卉,并将其计入平时成绩。在栽培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不怕苦累、吃苦耐劳的学生给予加分。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药用花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国农情、大国“三农”等的学习感悟报告。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中,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占60%,思政教育成绩占40%,目的在于考查教学是否实现了价值引领,是否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
3 结语
药用花卉赏析与栽培实践课程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练着古代圣贤的思想精华,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具知识性、观赏性、实用性与启迪性,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充分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专业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多重培养目标。正如花儿一样,我们培养的医药学人才不仅要“色、香、姿”美,更要“韵”美,有时代责任感,在挫折与压力中不断锤炼自身,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医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