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2022-01-01农工界别小组
农工界别小组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过去,随着海鲜产品相继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冷链物流环节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再次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冷链标准和法规体系尚待完善。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300 多项冷链物流标准,但缺少针对冷链设施设备建设、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全国统一标准,且这些标准大多为推荐性参考标准,缺乏强制约束力。
二是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断链”现象颇为严重。第一,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操作规程、数据格式和标准规范各不相同;第二,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数据分散于监管部门或物流企业的内部,消费者难以获取充分的产品信息,跨区域监管也面临困境;第三,冷链物流监管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还大量使用手工采集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瞒报、漏报、误报,难以实现全流程的精准管控。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匮乏。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法律约束。制定全国统一、品类齐全的冷链物流标准,建立健全从生产、检测、存储、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标准体系。适时出台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提升对物流企业规范运行的监管治理水平,强化约束力。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从制度设计上打通冷链物流网络同通信网、互联网、交通网、公安网等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和提高冷链物流大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间的整合。应统筹协调各地的冷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提供权威的产品信息查询入口,面向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全国联网,保证产销地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公开。引导冷链物流上下游企业共同创造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产业整合,实现产业间共赢。利用5G 通信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采集传输能力和提升冷链物流产品溯源能力。
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强政府指导,引导冷链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展开深入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氛围,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同时大力扶植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整合优秀人才资源,形成集聚效应,顺应高端流通服务的行业发展趋势,避免无序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
四是应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更新设施设备。国家应要求各地政府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技术的升级改造和设施设备更新。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最新的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和低温控制等技术,购置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并采购全程温控设备。鼓励冷链物流企业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监控,运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农工界别小组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