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笃学慎思 明辨尚行
——学用“师之蕴”经验例谈

2022-01-01李慧雯上海市金山世界外国语学校

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藤野环节文本

李慧雯 上海市金山世界外国语学校

本文体现“学为我用”的研修理念,教师明晰经验内涵做实方法,连续实操娴熟运用,呈现“师之蕴:带教研修”的真实成长。

《论语》曰:“笃学慎思,明辨尚行。”意思是专心学习,认真思考,辨识清楚,积极行动。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囊括在金山世外初中语文工作室研习“师之蕴”经验一年余的感受,尤其学用至第三个学期,感觉听评课活动主题更加清晰,每堂课感悟更加丰富。本文主要结合岳月清老师执教“探究阅读路径到写作方法的思维路径”《藤野先生》课堂教学说说自己的教研感受,亦结合初三复习谈谈学用体会。

一、目标贯通的教学设计:八大要素

“师之蕴:目标贯通的教学设计”经验,内涵分八大要素,分别是:课例主题、观课要点、文本解读、学情分析、课时目标、环节贯通、执教反思、领衔点评。这里主要谈谈前两点的研习感受。

以课为例研主题。关老师说,课例主题是以课文为例,以课堂为学,以课例为证,着眼文本的文体、文学的母题、语文的知识、学科的素养等,从观课要点取证,探索教与学的有效方法。

平时教课文,其实都是一篇篇课例,没有主题串联,以至教师实践经验处于散碎状态。岳老师执教《藤野先生》,以“探究阅读路径到写作方法的思维路径”为课例主题,落实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生态,探索由读到写、阅读路径提炼写作方法的课堂环节逻辑。岳老师提到:在以往阅读教学时,往往只关注引导学生如何读懂读透文本,关老师强调“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课堂实践,即实现用好教材、学生学会阅读、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课堂上,学完一篇课文后,要善于指导学生回顾梳理读写路径,引领学生感文体,知文意,晓文脉、透文法、明文思、悟文道。

最近初三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借着一篇篇课文为例,既统整学生需要掌握的初中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落实中考考点。如复习记叙文,专项复习“概括内容梳理情节”“把握人物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思想”“分析记叙思路结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句段作用”等。细细研究,都是一个个小课例;主题串联,便是语文学习的有效经验。

了解学情知起点。清楚学情,才能知道且把握教学的起点。文本解读看教师功力,但教师深邃的解读,需要对应学情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情分析要从学生接受能力的可能性、知识重点难度的破解性、师生互动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思考。

岳老师在课前对学情先做了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鲁迅作品已经不陌生,六年级读过《好的故事》,七年级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阅读写人记叙文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并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但是阅读文章时,往往只停留在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上,很少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且写作依然是日常学习中的拦路虎,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确定了读写路径的课例主题,尝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从阅读中提炼感知写作方法。

我们最近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发现学生课外文言文掌握还不够好,便在课堂阅读和考试中有意加大文本难度,更在文本解读时,引导学生概括学习路径。例如,明确写人还是写事;明确人物名称、身份地位、人物关系;事件开端、经过、结果;抓写人句、议论句等。

二、课堂教学的环节逻辑:六大环节

教师随文教学看似诗意潇洒,细思量,学生学习障碍频现,课堂效果常常不理想。一年余跟随“师之蕴”研修,关老师渐渐引导金外初中语文人梳理出“课堂教学的环节逻辑”,初步形成语文课堂的实操模式,概括为“六大环节”,即猜读文题、速读知意、默读通脉、选读透法、品读悟旨、拓读达类。这里我主要说说对“品读悟旨”的感受。

岳老师的课堂,环节层次很清晰,从读着眼,从写法落脚。学生小组分析人物形象环节,岳老师带领学生沉入文本,既有放手,又有抓手。在学生们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岳老师提供了含有“一”字的一组文字,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学生关于文本的分析每一个星期要送给岳老师看一回;岳老师对于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这些小细节,老师不说,学生极有可能会忽视,这些文字的点拨提醒,让学生觉得有趣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所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紧贴文本,咬文嚼字,一个个小小的关联词或修饰词,学生都能由浅入深地读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理解和情感。学生在细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学生之所以能扣住文本,来源于老师对于文本细腻的分析,做好了引导者。

品读悟旨环节是平日教学的重难点,既要站得高、想得深,又要有小的切入口,善于准确捕捉细节,更要知道学生可能会忽视的细节。记叙文的考题中,掌握记叙文情感主旨的考题往往是重难点,这就需要在精敲细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情感主旨。

三、教师专业的教学素养:六大能力

关老师把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称为教学素养。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素养当然就是教师专业的核心素养。研修历练中,教学素养分解为六大能力: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操作能力、研讨观评能力、用笔说话能力、观点分享能力。这里主要围绕解读文本能力、研讨观评能力谈谈感受。

文本解读是根基。关老师解释说:解读文本能力是教师本体素养,可谓点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害。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没有过硬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教学将会寸步难行。在关老师引导下,我们开始学习了解孙绍振教授“解读内涵三层次法”:第一层是显性内容;第二层是隐性意脉;第三层是深邃主旨。课堂教学对课文既要有表层内容的概括,又要有隐性意脉的通透,更要有深邃主旨的解读。这样才符合阅读文本的思路逻辑,才能把握全文的整体概貌与内涵。这样的解读思路与方法让教师文本解读更加有了抓手。

研讨观评促提升。关老师一直强调,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就在于读书与教书,现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必须沉浸教研历练教学能力,反思教学提高课堂质量。于是金外初中语文人的研修就渐渐浸润于研讨,提升观评能力。观评课能力是教师的教研素养。

评课环节,其实从听课环节就开始了。大家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每个人都会有观察要点,目前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即语文素养:课时目标具体化;先学后教:课堂环节对应性;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启发性;少教多学:自主建构的有效性。听课方法是“批注设计的观课范式”,分组观察课堂,听课后自我梳理,整理汇总,小组内发言交流,吸取执教说课后,代表在大组交流,最后用笔说话。这样的听课及交流锻炼,让老师们如庖丁解牛,对观评什么、怎样观评都更加清晰,反哺备课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以岳老师课堂为例,详解课时目标具体化和课堂环节对应性方面。岳老师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抓住文章中心,梳理典型材料,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体会藤野先生的形象;2.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具体细节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课堂每个环节,岳老师都在步步推进和落实这两个教学目标。如概括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以及问题链中“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情肯定不少,作者为什么只选这六件事来写?”就是“抓住文章中心,梳理典型材料”这一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既能看到教学的具体落实,也能看到和教学环节的清晰对应。岳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岳老师的这节课,两个教学难点目标的落实兼顾阅读和写作两条线,齐头并进,既读写连贯,相互交织,又不忙乱,两者在相辅相成中互相影响和成就。这考验了授课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师生互动启发性方面,岳老师作为引领者,带领学生沉浸解读文本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攀登。如通过语句的比较阅读,品析课文的词句好在哪里;又如对“一”字语句的共性语句汇总,让学生既看出它们的不同,又看出它们的共性。

在自主建构的有效性方面,教学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可以看到岳老师看重对学法的传授,增强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我们能看到课堂后半程,学生的分析越来越细致,文本解读越来越深刻,如比较分析“总要看一看才知道”和“总要看一看才好”时,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了。

这种建构的有效性,在我们初三复习中也在运用。第一轮古诗文复习后,开始第二轮的比较阅读,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点状的,第二轮复习就是将点和点连在一起的线状复习。我们备课组先为学生搭设比较合理的框架,如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写作手法、诗文主旨等方面提供比较路径,力求在后期由学生自行复习填充,给学生提供复习的支架。

“师之蕴”的研修是多维立体的推进式学习,总有一课多得之感。我也在备课、听课、评课、写课的过程中,在教学设计、课堂逻辑、教学素养等方面有了更真切的学习和提升。

猜你喜欢

藤野环节文本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藤野先生谈鲁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