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问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2022-01-01石宇轩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问学英语教学思维

石宇轩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衡山路实验学校

一、引言

问是质疑,是求教;学是学习,是提升。问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思维,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哑巴式英语、被动式英语,不“问”难以破除思维方式的禁锢,难以匡正自己;不“学”不仅不利于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是限制了学生能力拓展的空间,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被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消失殆尽。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对新授课程中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提问;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式联想式的提问。唯有“勤学好问”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思考、质疑、总结以及解惑的过程中成为课堂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重提升,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问学”能力的提升意义

(一)深化课程改革,化“被动”为“主动”

教育工作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政策,才能完成教育的创新、推进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推进的根本实施路径,旨在通过传统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的改变,剔除传统教育中守旧的注重知识传播的思想,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完成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目标,与此同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成绩的突出表现,更在于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问学”能力的提升,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出发,实现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增强。

(二)唤醒质疑意识,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但其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发现问题的抽象能力还有待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就比较抽象,母语化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学习的过程困难重重,而小学阶段作为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如果学生一味地采用懒惰、被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不仅难以实现成绩的提高,其思维能力以及拓展能力都会受到禁锢。语言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具体的语感氛围,而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整个“提问质疑”的过程中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观察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有助于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保证学生在知识接纳的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而在此过程中,既唤醒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提升综合能力,化“表象”为“内涵”

小学英语学习构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更深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基本的英语思维。但小学英语教学综合性体现较强,需要保证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所以英语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词、语法和口头表达上,而是要深入到英语文化和思维层面的学习。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放羊式”“灌输式”“填鸭式”以及“表演式”的低效课堂,是教改的绊脚石,亦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拦路虎,只有踢开绊脚石、打败拦路虎,才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问学”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全新方法的开启保证特有教学风格路径的形成,促使学生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完成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引导的过程,从而在全新的思维碰撞中形成全新的思想,化“表象”为“内涵”,实现情感、态度、能力以及意识的高效融合,进而达成知行合一。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问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被动,不敢问

小学英语作为启蒙教学阶段,重点在于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去主动接纳英语知识。但现有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依旧以教师和课本为主体,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点的灌输、罗列、试卷习题的讲授为主,因此大多数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被动性体现颇为明显,固有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难以跟进教师的步伐去深度揣摩教学内容,难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小心翼翼地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是羞于开口,怕说错、怕问错、怕不被肯定,课堂表现过于拘谨,根本不敢去提出质疑。

(二)缺乏科学指导,学生思维模式固化,不会问

英语的结构形式、语法构成与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突破汉化语境思维,使学生深入探索英语的魅力、发现英语学习规律、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掌握高效学习方式,加深体系内容了解,从而保证学生能在生活过程中活学活用。但当前大多数教学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的思维成为教学主导,学生很难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对于各类知识点只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也就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实际问题,即便有问题也只是停留在课堂表面,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不会问的现象产生。

(三)创新性、针对性、拓展性难凸显,学生不爱问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其中所体现的针对性较强,需要保证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次的递进,完成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从听说到读写,在积累的过程中夯实基础,进而完成更深层次的学习对接,提升重点内容提取以及知识接纳能力,建立有序的观察能力,保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识范围的拓展、成长空间的拓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整体提升,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但当前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学课堂难以体现突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拓展性,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体验强加于学生,尽管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接纳能力和模仿能力,但过于晦涩难懂的内容只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生也很难开启新思维,激发新能力,难以形成勇于探究、勤于反思、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问学”能力的发展路径

(一)转变思想消除障碍,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目前,小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中不敢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害怕自己的提问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之二在于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成为同学的笑柄,从此同学会小看自己;其三在于学生本身胆量很小,难以完成心理突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自身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民主、轻松、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的构建,践行以学定教、以问定教的精神,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其创造质疑的机会,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消除心理障碍和思想顾虑。

例如,在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What's the matter?的授课中,教师首先通过趣味性的音频、动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询问和表达疾病的使用规则,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小组竞猜式的教学情境设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图片引导,向学生提问:Why does Liu Tao look tired?What happened?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战胜了胆怯,不敢问、不敢开口的障碍被消除,想象思维就此打开,问题也随之而来:Does he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Do Liu Tao and his friends run in the playground?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更深一步实现了知识点的渗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

(二)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英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教学情境,使其走出熟悉的语文世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发挥自己的潜能,理解英语教学重难点,突破以往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和懒惰性。通过深入的指导保证学生发现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并提高提问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课堂的构建,在参与式、表演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学习模式的创建过程中保证学生接触不同的英语情景,保证学生在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加深理解,自觉串联相关知识,激发问题意识,实现视野的拓宽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并在学习过程中活学活用,真正抓住教学重难点。

以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掌握提问的精髓。

1.思考中找问题:整个单元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每个知识系统也都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应该通过既有知识的掌握,练习在思考中锻炼自主探索课文内在知识体系的思维能力。在完成Ticking time中“I can use‘where’to ask questions.I can use‘in’‘on’‘under’and‘behind’.I know the sound of the letter‘d’.”这些单元目标时,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将其设置为学习动机,以课本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怎么用?”“不这样可以吗?”寻找并明确介词在句型中的成分作用,在不断的巩固和练习中完成旧知识的消化,实现从听到问再到答的技能的掌握。

2.比较中找问题:比较的过程是深入,也是升华,比较中的问题更能凸显价值。如in the tree 与on the tree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考查内容,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保证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探讨中提出“什么时候用in?”“什么时候用on?”在这样的有效互动的提问过程中,真正掌握in和on这两个介词的使用规律。

3.实际中找问题: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际的教学情境应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知的现有客观事实,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切合实际地完成示范样本的内涵外延。如“Where is+物品?”为疑问句型中“物品”要为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此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要求,让学生应用句型带入生活中常见的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此时学生会向老师提问此类问题:“chicken”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物品前什么时候加“the”?Where are 适用于哪种提问?shoes 应该怎样提问?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学生加深了渗透理解,且每一次质疑提问都在“点”上。

五、实践探究创新升华,启发学生勤于提问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各种信息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的融入保证了整个课堂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音乐故事、微课视频进行趣味性英语教学,通过各种内容形式的结合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课堂模式,并以其为载体调动学生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具体的知识全面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简单的知识生活化,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当然,这样的过程必须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综合考量其接纳能力和学习特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一些小型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拓展内容;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通过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课程导入完成问题,逐个击破,层层落实。

以四年级下册Unit1Our school subjects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以及相关回答的应用,教师可以设置接龙式的游戏,让学生运用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询问朋友们喜爱的学科。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掌握了句型的应用,但此过程仅仅只是切入点,教师通过提问:“关于学科你还有哪些话要说?”实现课上内容的自主延伸思考和有效转化,启发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念。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why、how 用法的提问,在教师的进一步辅助下梳理要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形成实践创新的积极思维,同时在反思突破的过程中提升了“问学”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成绩的提升,“问学”能力的发展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语言能力、创新意识、思维拓展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各种高效课堂、兴趣课堂、创新课堂的打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突破学生不敢问、不会问、不爱问的学习局限。通过思维的创新、模式的改革以及内容的融合等,多方面对当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优化升级,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启发学生勤于提问,建立更高效的课堂,提升学生“问学”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问学英语教学思维
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儿童问学课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