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2022-01-01鹏,岳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

臧 鹏,岳 彬

(西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称。目前,国内一部分学者认为市场化是导致话语权弱化的根本原因,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国际共运的低潮与反共势力共同削弱了话语权。总的来看,学者们的研究对话语权的构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但缺少从当下多样性文化的视角下分析话语权的构建问题。从多样性文化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我国多样性文化的构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影响,有利于为其注入时代特征,在巩固主导地位的同时永葆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

一、我国多样性文化场域的构成要素

(一)主流文化

我国的主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思想指导,以古今中外优秀思想成果为借鉴,既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在观念上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是国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价值取向[1]。在多样性文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文化在坚持弘扬社会主旋律基础上,积极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努力推进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做好对其他文化的正向引领。

(二)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生活状态、娱乐趣味的反映,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展现。一方面,大众文化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与平民化特点,根植于民风民俗,覆盖面积广大且生命力旺盛,为普通民众创造了平等的身份,突破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又具有盲目性,存在以感官刺激为导向的低俗、恶俗内容,对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三)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先导,具有文化品质高、传播范围小、内容创新性强等特点,传达着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价值取向[2]。同时,精英文化还承担着评议社会现实、解释历史事件以及教化社会的历史使命,向人民群众输送精神文明,引导普罗大众树立高尚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对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该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化与市场化的冲击,学者肖鹰曾指出“精英文化自身处于濒临瓦解状态”,对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渴望使精英文化逐渐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动力。

(四)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强调“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浩瀚历史,是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指引,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优秀文化,也有消极、落后的糟粕文化。应当积极发扬与继承勤劳奋进、爱国保民、厚德载物、崇尚和平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引导人民群众培育勇敢、诚信、正直、廉洁、仁爱的精神品质[3]。同时,要摒弃封建宗法、特权专制、愚孝愚忠等落后传统文化,坚持有条件、有选择地兼容并蓄。

(五)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为基调,包含着整个欧洲、澳洲以及北美的文化思想,关注人权与自由,是西方价值观念在思想上的表现。对于我国来说,西方文化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该文化所强调的民主与科学、自由与平等对我国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还存在着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思潮,这类负面思想通过新媒体工具不断渗透,冲击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

二、多样性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

(一)提升话语权的多样化、生命力与影响范围

1.促进话语权建设的多样化

马克思曾经指出“意识仅仅是被意识到的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4],由于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与气候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实践方式、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别较大,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的正确程度也有所区别。在多样性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科学性、正确性与先进性领先于其他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不仅仅是对该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威胁,除落后、封建、消极文化之外,还存在大量能够与其互补的先进文化。例如,西方文化中除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外,还存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以及法治思想、契约精神等优秀的人类文化。主流文化可以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精髓,通过文化的多样性促进自身话语权建设。

2.激发话语权的生命力

著名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萨义德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将多样性文化视为一个“世界性舞台”,在这一“舞台”上,各种意识形态轮番亮相、相互角逐。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与文化领域的“角逐”紧密相关。从黑格尔学派到普鲁东主义,再到杜林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们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使该理论在“斗争”实践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与发展,一次次地激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一部分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分化”与“颜色革命”企图侵袭我国主流文化,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予以还击,强化该思想的话语权建设,通过“斗争”提高“免疫力”,永葆生机与活力。

3.拓展话语权的影响范围

随着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断交锋与借鉴,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主流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借鉴其他文化的传播方式与表达形式[5]。例如,大众文化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级内容,具有流行性与商业性倾向,但该文化的这一特点能够提升话语权的平等性与民主精神,同时扩大主流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影响面,并借助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使主流文化的内容更加“接地气”。

(二)消解话语权的认同感、凝聚力与主导地位

1.降低人民群众对话语权的认同感

多样性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一致,但也存在一部分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例如西方文化利用自身在科技与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体的消费观念、实用主义思潮等,又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等级观念以及官僚主义思想等,不仅腐蚀着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严重削弱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认同感。

2.消解话语权的凝聚力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主流文化蕴涵着社会发展力、群众向心力、舆论引导力以及信念号召力,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凝聚力[6]。但在多样性文化中,一部分异质文化正在逐渐削弱这一凝聚力。例如,西方文化借助好莱坞电影推广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与民主,宣传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模式,潜移默化地动摇着人民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使其丧失判断能力,开始向往资本主义世界的意识形态。

3.动摇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种文化之间的较量日益激烈。虽然主流文化的话语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依旧不乏动摇其主导地位的反主流文化因素[7]。例如,西方文化利用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手段进行文化扩张,妄想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加之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因素,使社会上出现“恶搞英雄人物”“漠视道德模范”的丑恶现象,长此以往,将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丧失话语权的主导地位。

三、多样性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强化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与关键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

1.话语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纵观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的历史发展轨迹,从早期的初步取得话语权、基本确立话语权,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话语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完全占据主导权,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从弱到强与中国共产党的从小到大息息相关[8]。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设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与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多样性文化互通互融的新时代背景下,不管局势如何都应当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警惕负面思潮的干扰。

2.话语权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命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同时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国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制度的体现,同时又对它们起到维护的作用[9]。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与党的未来命运密切相关。历史与现实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设不仅是党带领人民获取自由、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更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执政能力与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保证。

“航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疫情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在多样性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10]。如果忽视话语权的建设与巩固,则容易为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留下可乘之机,拜金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思潮将动摇与改变我国民众的价值观念,长此以往将危害我国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

1.积极构建话语权建设的保障机制

(1)生成机制。一方面创建人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体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融入思想理论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11]。建立面向群众的教育制度,每当国家出台重要方针政策、纲领性文件时,都应向群众做好相应的宣传与解释工作。同时,大力培养既熟悉基层,又深受群众喜爱的“理论家”,建起以点带面、上下贯通的教育工作体制。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社会制度与法律规范,促使群众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体会到该理论的正确性,在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社会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真正相信与敬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2)宣传机制。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将宣传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连,依据群众的接受程度与时代特点设计宣传内容。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常利用生动形象的隐喻解释说明对群众陌生的事物,在习近平的讲话中出现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等通俗易懂的语句。同时,依据社会热点话题与现实问题创新宣传内容[12]。例如,目前我国正处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时期,这次疫情也是目前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事件,可以通过赞扬一线医务工作者与基层公务员的奉献精神,宣传“执政为民”“个人价值”“追求真理”等理论内容。

(3)评价机制。设立宣传效果调查小组,利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意见征询、网络邮件等方式收集信息,针对宣传工作的认同度、匹配度与大众化进行细致的调查与评价。宣传部门可通过调查走访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一带一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程度。应抽调意识形态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马克思理论的时代性进行客观地评价,主要考察该理论对热点话题的解释程度、对群众困惑的回应程度等。

2.强化话语权建设的领导与管理能力

(1)领导能力的强化。对话语权建设的领导能力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方面,努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理论思想水平,特别是对关键理论、大政方针的解释能力与宣传能力[13]。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反复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分析问题、引导实践,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常工作之中,促进理论成果的转化。其次,善用方言与比喻,简化理论中晦涩、难懂的名词,以通俗易懂的内容解释理论知识。最后,合理利用国家与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讲解“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中国梦”等,使话语逐渐具体化、通俗化、大众化。另一方面,强化工作队伍的建设。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不断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积极学习最新理论成果,熟练运用新的传播工具与传播技术[14]。

(2)管理能力的强化。刘云山在《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统筹提升内宣与外宣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舆论阵地的管理,使马克思主义话语得以畅通无误地发声。如果舆论阵地管理不当,落后、消极的文化观念便乘机入侵,削弱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因此,须严格执行“责任到人”的原则。另一方面,强化对舆论导向的管理,严格执行电视台、电台、报刊、书籍、网站的审批制度,从内容品质、思想格调、政治倾向等多个角度严格把关,依法追究恶意扭曲历史事件、诋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行为[15]。除此之外,还须重点关注对网络领域的管理,对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贴吧、视频网站等传播媒介进行严格管控,营造积极、正面的互联网舆论氛围。

3.增强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能力

(1)理论创新。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依据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实际情况紧密相连,以增强理论的时代性。第二,依据具体问题不断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依据多样性文化交锋现状不断进行创新,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有选择地吸收与借鉴。

(2)话语创新。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依据群众生活不断创新。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收集民生热点问题,以此提升话语的亲和力。第二,依据时代话语不断创新[16]。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外来语言、网络语言、社会流行语言等都随着网络化与全球化而不断丰富,话语权的建设必须广泛吸收这类时代语言,才能使话语内容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感,并强化群众的认同感。第三,依据国际话语权进行创新。目前,西方国家长期占据着国际话语的主导地位,因此话语权的建设须结合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反恐、生态、维和、疫情等),将国家利益、国际政治与外交活动根植于国际现实环境之中,从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意识形态话语。第四,依据中国特色进行创新。不断总结与提炼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话语,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与国际通用话语,以此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17]。

4.加强思想教育与传播

(1)在思想教育中为话语权建设创造条件。在多样性文化环境中,要想获得话语权的优势则必须引导人民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一方面,强化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教育,向人民群众讲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与科学内涵,通过群众身边的热点话题解释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与重点。例如,讲解“绿色发展”时,可以利用“垃圾分类”政策以及百姓生活中的生态旅游、公共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英雄模范表彰活动,号召人民群众学习楷模,树立榜样的力量[18]。同时,积极宣传与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利用人民生活的今昔对比增加群众对国家的信心、对民族的自豪。

(2)在价值观教育中提升话语权建设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是该理论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明确树立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价值目标。应通过这一价值观的培育提升话语权的两种建设能力。一是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在文化的多样化背景下涌现出各类社会思潮,其中包括低俗、反动、异质的思潮,须通过价值观教育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自觉抵制反动的社会思潮。二是凝聚人民共识的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也是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通过价值观的教育能够使人民群众形成统一的社会共识,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凝聚力。

(3)在理论传播中为话语权建设创造环境。一方面,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积极掌握与利用现代化传媒工具,摒弃简单化、粗暴化、口语化的传播方式,运用网络语言建立政府与群众的“双向交互”传播模式。同时,加强网络监管与安全建设,对负面信息进行有效筛查与惩治。另一方面,将意识形态传播融入文化事业之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欣赏节目、感受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19]。同时,领导文化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人民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话语权的建设创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的文化既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又包括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西方文明等。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既促进了话语权建设的多样化、激发话语权的生命力、拓展话语权的影响范围,又降低了人民群众对话语权的认同感、消解话语权的凝聚力、动摇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因此,须不断强化话语权建设的领导与管理能力,在理论研究与话语层面不断创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理论传播为话语权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