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贵州科举研究综述

2022-01-01许继莹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科举少数民族

许继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明代贵州科举制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明代贵州省的科举制度研究。具体来讲,从时间来说,起止界限横跨整个明代,从1368年到1644年,但不包括南明王朝。从地理范围来说,贵州独立成为一省之前,即从1368年到1412年,贵州区域以目前贵州边界来界定贵州范围;1413年贵州独立成为一省后,按照明代政府当时划定边界来界定贵州范围,当时遵义、乌撒二军民府属四川,天柱县属湖广,荔波县及泗城府所属红水河以北之地属广西。日常生活和学术著作中,狭义科举制度主要指文科举。科举制度的广义概念包括文武科举。本文我们主要使用它的狭义概念,在涉及武科举时使用广义概念。

科举制度起于隋代而迄于清末,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嗣禹20世纪30年代出版《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是关于中国科举制度史所有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改革开放以后,科举制度研究方兴未艾,无论专著还是单篇论文,对唐代关注最盛,其次为宋代和清代,目前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赵子富的《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第六、七章涉及明代科举制度[1],是就全国概括而言,没有论述贵州具体情况。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对明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科举制度实施情况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2]。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一书对明代科举分卷制度首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明代武学与武举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应当说具有一定意义的创新性[3]。

有关明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就总量而言仍然为数不多,具体到明代贵州地区科举制度研究,总体较薄弱,尤其唐宋元三代,涉及贵州地区科举制度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不但唐宋元时期贵州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专著没有出现,就是专门研究的论文也没有,大多在研究明清科举时作为历史回顾,寥寥数语而已。究其原因,不仅仅是贵州历史上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地处边疆,现存文献有关贵州记载的很少。主要因为贵州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才作为独立一省出现,明代之前各种历史记载需要从散见于各种古籍中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但贵州古代的行政建置复杂,明代之前为湖广、四川、云南三省毗连之地,政区屡有变迁,而史书上又没有明确的建置沿革和确指地点,特别是唐、宋的“羁縻州”本身就无固定治所,元代的许多土司仅罗列名号,疆界难以划分,使得现在的贵州在唐宋和元代的地域范围难以确定,这就给研究贵州科举在唐宋元时期的情况带来极大困难。因此,2002年《贵州通史》一书直接认定贵州有举人之始是明宣德四年(1429);有进士之始是明正统四年(1439年)[4]。2006年庞思纯的《明清贵州七百进士》将七百进士的姓名、籍贯、科甲整理出来,为研究贵州科举提供了便利[5]。曾凡炎的《贵州科举在晚清的崛起》对明代贵州科举兴起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回顾,首次提出了宋代贵州有进士(8人)的观点[6]。张思源的《独立开科前的明代贵州科举》篇幅虽短,但对贵州独立开科前的历史进行了轮廓性梳理,对乡试地点的变化、开科前的解额变化、中举者的籍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宋元时期贵州有进士不到10人的观点[7]。王力的《明嘉靖朝贵州首次开科问题综论》,对贵州独立开科背景和具体过程及开科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简要概括[8]。贵州师大的张羽琼教授研究明代贵州科举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如《论明代贵州社学的兴起》《论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论明代贵州官学的发展》等,尤其《论明朝科举制度在贵州的推进和发展》一文从科举制度对明代贵州社会发展的影响角度,粗线条地勾勒出明代科举制度在贵州的大致情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9]。云南大学覃朗《明代贵州卫所军户与科举制度探究》一文专门探讨明代贵州卫所军户参加科举制度情况,具有创新意义[10]。关于贵州少数民族参加科举情况,王凤杰、王力《清代贵州少数民族科举探析》一文认为“所有少数民族历来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一情况直到清代才发生变化。”[11]但《礼部志稿》记载,明宣德二年六月贵州布政司奏言“普安州儒学生员皆是猡猡僰人,莫知向学。今选俊秀军生王玺等入学读书,以备贡举。”[12]可见,至少从明代宣德年间,已鼓励少数民族参加科举。不但如此,明代对少数民族考生还实施优待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可以不经翰林院考试直接进国子监读书,将来同地方举人一起参加全国会试。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贡生获取参加全国会试的机会就比汉族监生多,同时又采取逐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乡试录取名额的优待政策。陆跃升《论清代黔东南“苗疆”科举考试变革与变通原因及影响》一文是较早以单一少数民族层面探讨来探讨贵州科举情况,具有一定创新性[13]。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明代贵州科举研究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仍是整个明代科举制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贵州在有明一代科举实施效果的发展脉络,在全国的科举地位变化及影响等,尤其是“怀柔优待”“附搭合并”和“就近乡试”政策在明代贵州具体实施及影响情况,由于以前资料缺乏,还没有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明代贵州少数民族参加科举研究情况;明代贵州卫所军户参加科举的整体情况及在贵州整个地区的科举地位;明代宣宗时期实施会试中南北中分卷制度对贵州科举的影响等,也鲜有人问津。根据明代科举考试具体制度规定进行分类研究,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明代贵州科举中参加乡试、会试及殿试三级考试概况及特点;(2)贵州实施的武举制度概况;(3)明代贵州少数民族参加科举研究情况;(4)明代贵州卫所军户参加科举的整体概况;(5)明代贵州地方家族与科举关系;(6)明代贵州科举与学校教育关系;(7)明代贵州科举的意义和影响。

明代贵州科举的研究重点在于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及有明一代贵州科举发展的总脉络及变化情况,要把研究同贵州当时的政治经济学校教育等具体情形联系起来,既要找出贵州科举发展的外部原因,更要发现贵州科举发展的内部动力。

研究难点在于有明一代,贵州的行政建置较为复杂,在“土流并治,军政分管”形势下,不断实行“改土归流”,陆续增设了府、州、县,具体某一个府、州或县的管理沿革常常发生变化,在明代某朝贵州某个区域的具体疆界常常难以确定,这就给研究明代贵州某个府、州或县的科举情况时带来了困难。

21世纪以来新材料的发现和增加,为研究明代贵州卫所军户和少数民族科举提供了新的可能。纵向利用新材料,可以比较贵州考生不同时期乡试、会试及殿试中录取比例的情况,从一定程度显示出明代贵州科举的具体脉络及发展变化情况及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从横向可以比较贵州不同地区科举发展不平衡及随着时间推移变化情况。从横向与纵向综合对比的角度可以研究明代贵州地方家族与科举关系。

明代贵州科举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明代贵州科举研究可以对明代贵州学校教育、明代贵州民族融和情况、明代贵州社会文化的进步以及明代贵州地区国家认同程度进行探讨和历史经验总结,这对贵州省目前实施的教育立省、教育扶贫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及时回应贵州高考出现的热点问题具有借鉴作用;对更好实施国家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参照作用;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发展、增强贵州省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意识,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科举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科举”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