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01-01崔璐瑶李新成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办学高质量质量

○崔璐瑶 李新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和关键因素。在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和价值更为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经济社会指明发展方向,也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高校继续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且联系最密切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人才支撑服务。然而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重新审视和科学定位其未来的发展,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一、历史机遇:新时代提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契机

新的时代环境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做出调整以保证发展质量,国家政策规划的支持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多样化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得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成为普遍共识,新时代提供给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契机。

(一)国家政策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国家政策规划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政策文件中对继续教育的时代使命、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改革举措等都做了周详的部署与安排,使继续教育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内容,成为加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推动力[1],成为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成为不可或缺的内生存在。十九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聚焦高校继续教育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整治广告宣传、规范专业设置、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促进现代远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等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未来,高校继续教育被赋予高质量发展新任务,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国家政策规划、走出特色化破局升级之路的发展思维和重要转变。

(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需求多样化

高校继续教育通过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成为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在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升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动下,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产业转型取得了重要历史性成就,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产生了诸多新产业、新岗位、新模式,带来多样化的人才规格需求;同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使得劳动力在产业、行业、职业间流动和转换的机会增加,这对个体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另一方面,个体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的保持已有竞争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追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也使继续教育成为经常性活动。充分分析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产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根据需求科学定位高校继续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需求的多样化拓展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国际共识

自1965年“终身教育”正式被提出后,就被带到了更高的认识层面和更广的推进平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得终身教育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以及国际组织的推动,终身学习的内涵也不断得到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以此为政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思想,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进步的趋势。因此各种各类的教育和学习应该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对成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义更为重要。此外,“知识激增”“知识老化”使得一次性教育和学习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被赋予了生存意义,终身学习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继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开发高质量、特色化的继续教育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成为重要的议题。

二、现实挑战: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面临发展困境

继续教育在我国各类教育中还属于薄弱环节,面对新时代各种发展要素日益复杂多变,高校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

(一)理念滞后

1.缺失办学规范,利益化。由于国家对高校继续教育并未直接给予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和公共财政预算经费,高校对待继续教育显示出功利倾向,秉持利益化的办学理念。当前管理体制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招生、办学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是以学校办学主体为支撑、以学生学费为主要办学经费的运营模式[3]。大部分高校都将继续教育视为创收工具,实行企业化管理,往往为了追求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继续教育的发展质量。同时存在的是,由于国家上层政策缺失,一些高校继续教育在招生、教学、考试、学籍和证书发放等方面出现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导致人们对继续教育产生负面评价,使得品牌受损。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重规模、创收,轻质量、培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这种存在根本性缺陷的发展方式,无法支撑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2.忽视成人特点,同质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继续教育依托高校资源,担负起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近的学历补偿任务和人才培养使命,采取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未顾及二者在学习主体、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同时,高校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差异化不明显,也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并未体现出继续教育独有的办学特色。长期采取同质化的发展模式,与成人的实际情况及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并未突显成人学习者接受教育的特点,出现办学与需要、教学与需求、学习与使用“三脱节”现象。这种模式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继续教育特色并未形成,难以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应有所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发挥继续教育的特色和价值。

3.缺乏统筹规划,边缘化。发达国家的高校举办继续教育的经验表明,继续教育是大学的主体责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多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继续教育学院也被简单定位为“创收单位”“边缘学院”。很多高校既没有将继续教育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和重点工作计划之中,也没有将继续教育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并未认识到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平等、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如此,在学校管理资源分配方面,继续教育也处于弱势地位,高校的公共资源、后勤部门基本都是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服务,继续教育被看作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的教育,未被纳入高校的日常管理体系。

(二)定位偏差

1.结构失衡,类型和层次定位偏差。高校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发展,但存在结构失衡。一方面,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仍以学历继续教育供给为主体,非学历继续教育处于探索阶段,供给动力缺乏、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低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重复建设,同时存在招生人数超过录取人数,虚假供应成为现实,供给结构存在失衡现象[4],而满足成人精神文化和素质提升现实需求的高层次继续教育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供给结构不合理,存在供给特色和质量缺失等问题[5];另一方面,我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并未建立起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的继续教育,有些“双一流”高校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在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大规模发展,挤占本应由地方高校或高职院校举办的继续教育市场,由此导致继续教育发展重点和特色不突出,没有层次和类型之分,不利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2.功能单一,特色定位偏差。回顾过往的发展历程,高校继续教育长期以来热衷于在学历教育市场上生产文凭,却未能很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实际需要[6]。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继续教育属于小规模的精英培养,通过学历补偿的方式提升学习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改革开放后,发展的规模激增、形式多样,普通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历史积累的大量学历教育需求,高校继续教育成为学历补偿的主力军,几乎与普通高等教育平分秋色。在发展的鼎盛时期,继续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异化,高校追求继续教育扩展规模带来的经济利益,个体对继续教育的追求变成了对文凭的追求,扭曲了继续教育的本质。单一的功能定位使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中偏离教育本意,特色缺失,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质量缺失

1.学历继续教育有效生源危机,非学历教育发展动能不足。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当年,全国普通和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录取率高达92%。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及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大幅度稀释了学历补偿的需求和规模,生源市场竞争加剧。未来,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市场份额逐渐进入生源的萎缩期,发展形势如果没有高质量做支撑将日益萎缩。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动能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相互趋同与特色不足等问题,与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差甚远。譬如,市场化的高端管理培训近年来热度和需求有所上升,但高校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独特之处,尚未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实际需求[7]。

2.供给质量不高。在高校继续教育的供需方面,需求方具有学习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供给方提供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需求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足。近几年,高校都在进行“双一流”建设,往往会将优质资源倾斜于一流学科建设和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利用剩余资源办学的现状也未得到改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投入相对不足。二是课程设置与需求并不匹配。继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应从社会和成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然而高校继续教育实际的课程设立,普教化的学历教育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非学历教育在课程设计和项目产品方面与企业、劳动者职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并未建立起基于市场调研的课程内容开发,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结构良好、质量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参与继续教育的师资大多是借调和外聘其他学院的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下,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同时,由于继续教育具有实用、灵活、多样等特点,授课理论性强的教师与成人学习者并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导致学习者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3.质量保证体系缺失。质量保证体系是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符合继续教育发展实际的质量保证标准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质量标准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在管理中有标准可依,明确方向,定期开展监督评估;另一方面可以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明确办学方向,强化高校质量自律。高校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存在学习群体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差异性、教与学活动的差异性,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去衡量其质量不符合发展实际。譬如,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较高的同质化于普通高等教育,但并未建立起同普通高等教育那样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督评价机制,对高校继续教育的监督评估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缺少第三方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并未建立。

三、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高校继续教育应主动打破长期形成的“舒适”发展模式,从理念先进、定位科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变革。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发展既要深度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多方协同、稳妥推进,做好“老城改造”,又要推动新的模式与路径建设,调动各方资源,启动“新区建设”,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规范和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进——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导

1.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质。随着普高和高职教育录取率不断提高,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将会逐年萎缩,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更要突出特色和质量。高校继续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属于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而目前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办学、管理都并不符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导致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并未得到社会认可,规模、质量和效益并未实现同向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应站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高度审视未来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继续教育是培养成人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以成人的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为立足点,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规律,以促进成人学习者发展为核心,关注成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课程和培训内容、教育教学等方面体现继续教育的特色。

2.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面向终身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学历补偿的功能定位发生历史转变,高校继续教育未来面向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高质量发展对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积极倡导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念,引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继续教育,其发展更是引领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继续教育提出新的明确定位,推动继续教育从稳中向好到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重要支撑[8]。高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在终身教育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重要桥梁,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3.坚持质量意识,契合时代需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将会是很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其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生活[9]。高质量发展是对社会各领域的总要求,质的提升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重要特征。高校继续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存在学习群体的差异性、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差异性,高校继续教育应在课程和项目开发、资源建设方面坚持质量意识,契合时代需求。在继续教育的需求日趋多样、资源日趋丰富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坚持质量意识则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质量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以质量塑品牌和特色,以质量谋生存和发展。

(二)定位科学——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功能定位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所有的顶层设计和改革措施都需要在确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完成[10],定位科学是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1.国家层面的发展定位。一是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一系列战略助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而人力资源的结构和质量影响着战略目标的实现。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人力资本的三大战略任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继续教育的任务。二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党和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新定位是推动继续教育从稳中向好到为全民终身教育提供重要支撑,社会知识性程度越高,就越需要个体持续学习。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具有前瞻性,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过渡。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推动构建不断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助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

2.高校层面的办学定位。高校开办继续教育首先需要在科学实际的发展思路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定位要立足于本校的品牌特色,从现实与未来出发,用继续教育的方式服务社会。一是高校层面宏观战略定位。在把握高校整体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其纳入高校整体发展规划,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式与办学范围方面找到适合的、独特的发展方向。浙江大学对继续教育的定位颇具特色,提出“集全校之力管继续教育,集全校之力办继续教育”,将其纳入全校人才培养体系,地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重视和鼓励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二是具体发展目标定位。要立足高校品牌和地区优势,强化办学特色,特色需要同时满足“独特”和“出色”两方面的要求。复旦大学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依托上海的区域优势,开展了面向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及社会人士的培训项目,同时依靠其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品牌,形成了一批独具复旦特色的重点培训项目。

(三)质量提升——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质量是高校继续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确保质量和质量提升是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继续教育应担当起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社会责任。

1.需求导向的产品供给质量变革。单一的学历继续教育尚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旺盛,而高校继续教育产品供给并未建立起需求导向的产品供给体系,产品供给质量不高。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要聚焦质量,提质升级。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减少,但仍是服务社会的一种模式,未来发展要聚焦质量提升,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做好需求评估,增加有效供给。一是专业课程设置对接社会和市场需求,实施过程中遵循教育和成人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组建专门的团队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建立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实用性的课程内容;同时,依托本校的品牌优势,以优势生态位为依托,创建特色化课程体系。二是加强质量监控。社会评价继续教育层次低、质量差,根本原因是缺少严格规范统一的适合成人教与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估。高校应在专业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过程、实验实习考核、毕业审核等环节加强管理,对生源入口、教学过程和毕业出口进行严格控制,以满足成人有所学、学真学、学到手、学后有用的学习心理[11]。

非学历继续教育要适应需求,注重实效。非学历继续教育无需学历证书,能否获得社会认可完全取决于质量高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产品供给要紧密结合国家、组织和个体的学习需求,建立需求导向的高校继续教育产品供给机制,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一是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顺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承担“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以及“兰坪县领导干部脱贫攻坚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等系列教育扶贫项目,并且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党政干部培训、国有或大型企业管理培训[12]。二是挖掘组织和个体发展需求,开发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办学资源,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区域以及成人个体的学习需求,提供需求导向的高质量继续教育学习服务。开发和设计适应组织和个体需求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体现“学以致用、即学即用、满足需求”的继续教育特点,切实解决组织和个体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资源共享,开放性的运行模式。继续教育开放性的新学习生态表现为学习活动无边界、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无限制。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囿于自身系统内的独善其身和孤芳自赏,属于象牙塔式的教育运行模式;新时代的高校继续教育应实现由封闭运行模式转向开放服务的运行模式,坚持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践行开放性的运行机制。首先,深度整合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双一流”建设对高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高校在全力推进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应做到专业课程建在本校的一流学科上,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其次,在校际间和区域间构建校际联盟共同体。校际间可采取共享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培训项目联合开发、推动学习成果和学分互认、共同打造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途径,形成联盟共同体,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摆脱单兵作战的状态,实现协同发展[13]。最后,统筹推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间的互通与衔接,推动学习成果和学分互认,为学习者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3.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坚持统一标准与彰显特色相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具体来说,首先是政府在统筹规划和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层面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其次是高校依据国家层面的质量标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彰显办学特色、具有公信力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标准[14]。质量监控评估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建立起来了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以在线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提供服务,用数据反映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而用于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监控平台只负责招生注册、网络统考管理和学生毕业数据的注册,高校继续教育也应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此外,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监控评估应促进多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政府、专门机构和第三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保障体系,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监控常态化。

高校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场所,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必须满足理念先进化、管理规范化、课程需求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应积极主动适应时代背景、发展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变化,寻求与时代经济发展需求新的契合点,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在新时代呈现新气象、发展新格局、展现新作为。

猜你喜欢

办学高质量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质量投诉超六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