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常见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措施探究

2022-01-01刘春霞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4期
关键词:病鹅鹅群雏鹅

刘春霞

(上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上蔡 463800)

1 几种鹅常见细菌性疫病的特点

1.1 鹅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生物界中最常见的细菌,在诸多生物体内天然存在。但大肠杆菌也分为多种类型,一旦在生物体内的规模超出原本的平衡,便可以引发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鹅细菌性疫病,鹅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且该病是一系列疾病,可引发败血症、肉芽肿、气囊炎等多种疾病。有研究显示,除了鹅之外,包含鸡、鸭、鸽在内的诸多养殖禽类动物都会感染此种疾病。

此类疾病的流行特点为:任何品种、任何日龄的鹅都有一定的发病几率,且在一年的任何时节都有发病记录。但受优势血清型差异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在不同时节的发病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且病鹅和带菌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尚未患病(尚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健康鹅通过接触病(死)鹅,饮用受到病原菌污染的水、进食污染饲料、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也有较大的几率感染该病。有研究显示,如果鹅养殖基地内氨气、硫化氢气体的浓度长期超标,加上鹅营养不良,在无外源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情况下,该病也可在养殖基地内发生及传播。此外,该病既能够在鹅群中横向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带菌的种鹅会将该病传播给下一代雏鹅。

该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种。其中,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要表现。病鹅一般突然发病,在未出现任何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几乎无任何进食欲望,但饮水量会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病鹅的体温会超出健康鹅1~2 ℃。部分病鹅会突然死亡,未死病鹅的症状稍微缓解后,精神会陷入沉郁状态,且有明显的离群行为。针对病死鹅的解剖结果显示,肝脏已经变为绿色,脾脏的肿胀程度十分明显,胸肌处有充血表现。慢性型的症状根据鹅日龄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雏鹅的肚脐处会发炎,且表现出弱雏、病残雏现象。其粪便呈现出黄白色黏稠状,破壳后1周便会达到死亡高峰期。成年病鹅的粪便呈现出白色稀状,精神不佳,长期保持卧态,且有呼吸道症状。该病会导致成年鹅的生殖器官出现严重病变,特别是母鹅,产蛋量会大幅度下降;而公鹅的阴茎明显肿大,部分表面会有黑色结痂,下方有出血性溃疡面,整体长期无法缩回体内,完全失去交配能力。

1.2 禽副伤寒病(革兰氏阴性菌)

禽副伤寒病是一种能够在包含鸡、鸭、鹅在内的多种养殖家禽中传播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且副伤寒菌群中的细菌几乎均为革兰氏阴性菌以及不产生芽孢及荚膜的细菌,在血清学上具有相关性。

该病在养殖鹅群中的发病率低于鸡群,一般在孵化后两周内会感染发病,至发病6~10 d时,发病率可达到最高值。该病的流行特点呈现地方性,病死率最低介于10%~20%之间,但若控制不当,最高可达到80%以上。有研究显示,1月龄以上的鹅以及其他家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抵抗力较强,此日龄以上的鹅等家禽的死亡率会大幅度降低。成年鹅即使感染此种细菌,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雏鹅的感染方式主要为带菌卵感染或是出壳雏鹅在孵化器端感染,同样呈现出败血症的景象——没有任何显著症状而突然死亡。感染时日龄越大,疾病急性会越低,致死率也会相应地降低。患病雏鹅可表现出下列症状:嗜睡,在非睡眠状态精神极度匮乏,长时间垂头闭眼,双翼下垂,羽毛失去光泽,进食欲望极低但饮水量显著增加。粪便呈现稀疏水样,肛门处有大量粪便粘连,极其怕冷。成年病鹅的症状与雏鹅相似,但整体较轻。

1.3 禽结核病

禽结核病是一类由禽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会导致病鹅的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以及干酪样钙化结节。该病的流行病学为:所有日龄的鹅都有可能感染该病,但严重程度却并不高。该病病程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一般在早期几乎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直到老龄阶段才会有所表现。病鹅存在明显的肺空洞症状,气管及肠道等处均可能出现溃疡性的结核病变。该病的传播渠道为:病鹅感染后,在分泌并排出的体液中包含大量禽类分枝杆菌,此为禽结核病的首要传播渠道。这些从病鹅体内分泌排出的分枝杆菌会渗透进周围的土壤、饲料、禽舍、水源等环境之中,通过接触(如生殖器触碰病原菌)、进食等方式会进入健康鹅的体内,使之患病。有研究人员以鸡、鸭、鹅等常见养殖家禽作为研究对象,将结核杆菌摄入这些家禽的体内,一般在2~3 周会出现相关症状。但自然感染结核杆菌的家禽,发病时间远远高于人工感染。病鹅会整体呈现出体质量减轻、肌肉萎缩、胸骨突出、羽毛稀疏无光泽等表现。若控制不佳,导致肠道发现重症溃疡性病变,则最终会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1.4 禽出血性败血病

该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成年鹅。有研究显示,16周龄以前的雏鹅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性成熟期开始高发。该病的主要特点为:细菌摄入病鹅体内后,会有2~9 d的潜伏期,也有可能出现引入新品种之后48 h内发病的情况。病鹅的精神会陷入萎靡状态,羽毛无任何光泽,多呈现缩颈、闭眼、打瞌睡等现象。有部分病鹅可无任何症状突然致死。

2 针对鹅常见细菌性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鹅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加强日常养殖管理。有研究显示,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饮水、饲料、灰尘、禽舍中均可积存,上述物质每克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数量可达到105个左右。特别是在冬季养殖期间,由于要保持禽舍内温度,通风频率必定下降,故禽舍内浮尘数量大增。总体而言,需要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除尘作业,并精准把控通风频率。此外,饲养密度需要善加控制,饮水应尽量清洁,以减少应激因素。在饲料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决不能掺杂霉变饲料,且需执行“全进全出”饲养机制。其二,在种蛋管理方面必须加强。一旦发现种鹅发病,即使症状较轻,也应立刻将之剔除出种鹅群体,防止影响后代。在观察种蛋时,应遵循“蛋重量大小适中、蛋整体形状正常、蛋壳的厚薄程度较为均匀的受精蛋作为种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十分重视种蛋的消毒工作,原因在于:即使种鹅产下的蛋本身并不携带大肠杆菌,但若不及时消毒,很有可能使种蛋置身于带有大肠杆菌的粪便中,进而导致感染,引起死胚或是令雏鹅的成活率下降。因此,消毒工作至关重要。有调查显示,经过消毒的种蛋与未经消毒的种蛋相比,孵化率明显提升,主要的消毒方法为:种蛋产后24 h内,进行熏蒸,可利用高温有效杀灭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其三,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同样能够起到预防效果。上文提到,大肠杆菌的血清分型较多,且不同菌株之间不会产生交叉保护作用。基于此,可通过分离菌株的方式,完成自家苗的制备,之后便可进行预防接种。通常而言,7~10日龄的雏鹅可进行初次免疫接种;生长至2 月龄时,可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开产前15~20 日时进行第三次免疫接种,之后每间隔半年完成一次免疫接种。

2.2 禽副伤寒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为:目前,尚缺乏有效菌苗,故若要实现“防护”,则需做好消毒工作以及隔离检疫工作,相关内容同鹅大肠杆菌病。针对已经患病的病鹅,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致死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及扩散。可使用的药物包含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呋喃唑酮类药物等。尽管该病可以治愈,但病鹅会成为长期带菌者。因此,无论是成年病鹅还是雏病鹅,均不能选为种鹅,必须剔除。

2.3 禽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为:结核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极强,即使被埋在土壤中的时间长达数年之久,依然能够保留自身毒力。因此,针对病鹅进行治疗后,即使能够治愈,也无法确定病鹅机体内是否残存结核杆菌。故一旦确诊该病,任何病鹅都不能再次选作种鹅。同理,若鹅养殖基地发现该病,即使进行大规模消毒,也无法完全清除残余病菌,故必须对旧禽舍进行废弃处置,另外选择洁净区域重新建立禽舍。该病发生后,对一般的病鹅并没有治疗价值;但若品种较为珍贵,则应立刻隔离,并按照每千克体质量30 mg 的标准使用异烟肼等药物,持续1 年半左右可治愈。

2.4 禽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措施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除了多杀性巴氏杆菌之外,有多种细菌侵入鹅群体内后,都可能引起急性败血类症状。由于发病急且症状严重,故往往来不及救治。因此,只有做好常规消杀工作,控制鹅群养殖密度,对饲料、饮水等进行精确管理,避免鹅群接触致病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务必保证禽舍的清洁,特别是针对粪便进行处理时,必须运至远离水源的区域进行深埋处理,尽最大努力保证养殖安全。

3 结语

细菌性传染病的核心病原体为细菌,主要传播方式包含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在常规鹅养殖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缺乏防范意识,且受短期利益的影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不注意卫生清洁,则必定导致大量细菌在养殖基地内积存,稍有不慎便可令大量鹅感染,反而影响经济收益。为了及时止损或是从根源上防止鹅群感染,需明确各类常见鹅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保证鹅群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病鹅鹅群雏鹅
鹅浆膜炎防治
被鹅追
鹅感染鸭瘟病的诊断及防治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小鹅瘟检疫与鉴别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鹅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