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护理

2022-01-01王岩王哲芸

护理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筋膜夹层主动脉

王岩,王哲芸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胸外科常见、危险的急重症[1],最主要的致死因素是主动脉破裂和末端器官缺血[2],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发病时间、手术时长和术式的不同,缺血部位血运再次开通后,导致肢体内压力升高,造成液体渗出或炎症反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3],严重者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4-5]。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死率高,部分患者行下肢切开减压术后仍难免死亡,多数患者预后差[5-7]。早期识别主动脉夹层术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效处理,可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科于2021年1月成功救治1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6岁。因“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左髂动脉血栓”,于2021年1月29日夜间入院。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患者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左下肢足背动脉不可触及,左足背肤色苍白、皮温凉,因病情危重,于入院当天行急诊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术,术毕行左下肢动脉造影术提示左下肢动脉血栓,再次行左下肢动脉取栓术。术毕转运至ICU,回室6 h后左下肢肿胀、皮温升高,骨科会诊后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左下肢切开减压术后予负压封闭引流(VSD引流),于2月19日行自体皮瓣移植术。经过34天治疗与护理,患者左下肢活动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予出院。

2 护理

2.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通常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肌张力增加、皮温升高伴有疼痛感,甚者进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处理不及时,导致二次缺血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则会产生致命后果[8]。患者术毕麻醉状态下返回ICU,持续心电监护。触诊双下肢示左下肢皮温和肌张力均高于右下肢,双侧足背动脉均可触及。测量左侧小腿围度34 cm,右侧小腿围度34 cm,未见水疱形成,左下肢Ⅰ度肿胀,提示左下肢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适度抬高患者左下肢,屈曲膝关节,避免压迫腘窝,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每2小时复测腿围进行比较。患者回ICU 3 h后苏醒,左下肢疼痛,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CPOT)评分4分,遵医嘱予瑞芬太尼60 μg/h经静脉泵入,半小时后患者疼痛缓解,CPOT评分为1分,维持CPOT评分0~2分。回ICU 6 h后,患者左小腿围度36 cm,右侧小腿围度34 cm,左下肢皮温和肌张力仍高于右侧,左下肢Ⅲ度肿胀,左小腿出现散在水疱,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骨科会诊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于1月31日行床边VSD引流术。

2.2VSD引流护理 患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后,需尽早切开皮肤、骨筋膜以释放压力,恢复肌肉及神经的血运,以保证肢体的存活。VSD引流术能够改善切开创面的血流及氧供,并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9]。患者行左下肢皮肤切开后,设置持续负压模式,负压压力维持在-8.0~-5.3 kPa。患者行自体皮瓣移植术后设置持续负压模式,2~3 d后更改为间断负压模式(吸引4~6 min,暂停1~2 min),负压压力维持在-10.6~-6.6 kPa[10]。创面敷料选取质地柔软的聚氨酯材料,3~5 d更换1次,保证创面敷料完整密闭吸附在切开皮肤表面。若出现敷料松弛膨胀、贴膜裂开或引流液渗出等情况,需立即汇报医生予以更换创面敷料,防止逆行性感染。VSD引流期间,抬高患肢20~30°,避免受压,保持负压密闭性,管路紧密连接,引流通畅,翻身时防止滑脱,每班监测腿围并做好记录。VSD引流时需要重点关注引流效果,引流液过多,颜色鲜红,提示可能出现血管损伤,需要调整负压压力,必要时手术止血;引流液过少,腿围持续增加,提示引流无效,需要检查负压装置性能,调整敷料位置等。行VSD引流术后第1天,患者主诉左下肢疼痛加剧,腿围呈增加趋势,引流液量少,检查负压性能完好,调整机器参数和引流管位置后,引流效果未见好转,骨科会诊提示骨筋膜切开面不足,渗液无法及时引出,遂再次行左下肢切开减压术。术后患者左下肢腿围缩小,引流液量增加,疼痛减轻,提示引流有效。

2.3抗凝护理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转流术后患者需常规进行抗凝治疗[11]。抗凝过程中,需监测患者凝血指标,关注全身有无出血倾向。由于主动脉夹层常累及多个脏器,引起各脏器缺血坏死,需要更加关注有无脏器出血倾向,慎重选择抗凝方案。患者术后4 h自排鲜血便,遵医嘱暂停抗凝治疗,禁食禁饮,予胃肠减压,回抽可见黄绿色胃液,考虑夹层累及肠系膜动脉并发缺血性肠炎,密切观察血红蛋白变化及大便情况,每班测量腹围、膀胱压,听诊肠鸣音,警惕肠道出血;指导患者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5天,患者腹围、膀胱压无增大,肠鸣音4~5次/min,血红蛋白、凝血指标正常,自解黄色软便,遵医嘱予抗凝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期间未再出现出血倾向。

2.4气道护理 患者术后带呼吸机回ICU,每小时评估患者意识、监测血气分析1次,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患者回ICU 3 h后苏醒,抬高床头30~45°,调整呼吸机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回ICU 4 h后患者肌力恢复至Ⅳ级,调整呼吸机为持续气道正压模式,30 min后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呼吸平稳,查血气分析指标无异常,遵医嘱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予患者雾化吸入,每次20 min,2次/d。雾化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5~10 min,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2.5早期康复护理 ①呼吸功能锻炼。拔除气管插管后,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协助患者半坐卧位,抬高床头>60°,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循环呼吸锻炼,即行深吸气后屏气3 s(胸廓扩张运动),然后正常呼吸放松,接着练习3~5次胸廓扩张运动,重复以上两步骤1次,再次放松并用力呼气1~2次。每次做3~4个循环,每天1~2次,每次30 min。同时行咳嗽训练,即先行4~5次深呼吸,深吸气后屏气2 s,随后连续咳嗽3~4次。②床上床下活动。术后第1天,患者以床上活动为主。由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暂停使用药物抗凝,加之左下肢切开减压,保持制动,患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重点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踝关节跖屈约30°,背屈约20°,跖屈10 s后再背屈10 s,再做踝关节环绕动作10 s[12]。同时右下肢进行气压泵治疗,每天2次,每次30 min,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关节训练,活动手指及手腕、握拳、屈肘、活动肩关节,每天2次,每次30 min。VSD引流术后第2天,评估VSD引流通畅,生命体征平稳,经康复治疗师评估后,先协助患者悬空端坐位30 min,期间患者无不适,再通过床边移位机协助患者由床上转移至床边轮椅,协助患者坐轮椅进行离床运动。坐轮椅期间,将患者左下肢抬高与臀部平齐,妥善安置负压机后协助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遵循由近端至远端、由简单至复杂、由被动至主动的原则,逐级训练。活动强度以活动时心率不超过基础心率的10%为宜,同时需要观察引流情况,若引流液骤然增加或患者主诉患肢剧烈疼痛,需立即终止活动。下床活动期间连接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防病情变化。

2.6营养支持 患者经历多次手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遵医嘱予禁食禁饮,加之患者左下肢皮肤大面积切开引流,能量消耗增加,营养支持尤为重要。采用营养风险筛查简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估,其评分为3分,说明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联合营养科共同制订营养方案,术后早期予以全肠外营养。输注全肠外营养液期间每3~4小时行血糖监测1次,随机血糖控制在6~10 mmol/L。行全肠外营养期间指导患者每日主动吞咽唾液,以“空吞咽”方式预防其吞咽功能退化。术后第5天,患者肠功能恢复,首先嘱患者饮水100 mL,观察3 h,未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后予以半流质饮食。因患者禁食过久,在全肠外营养改为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肠外营养量递减,经口进食量递增相结合的方式,以避免患者出现肠道应激难以耐受,同时能够保证营养补给,减少腹泻发生。由于大面积创面引流造成患者体液和蛋白质丢失,行VSD引流期间,予以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10 g/次,3次/d,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

2.7肾功能监护 患者术前行主动脉造影,造影剂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容易造成肾脏损伤。加之患者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左下肢坏死肌肉组织会释放大量钾离子和肌红蛋白,进一步破坏肾功能[13],因此,术后肾功能监测尤为重要。术后早期予患者适当补液,促进尿液排出,减少造影剂及肌红蛋白对肾脏的损伤。遵医嘱每日采集血生化标本以监测患者电解质和肾功能变化,关注肌红蛋白变化趋势。责任护士每小时记录尿量,当尿量持续减少,尿液颜色逐渐加深时,应警惕急性肾衰竭,立即汇报医生,必要时予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本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肾损伤。

2.8心理护理 由于主动脉夹层的急性发作,患者短时间内经历地域转移、角色形象改变和肢体受损,加之疼痛等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不适应陌生环境,心理上承受巨大创伤。因此,护士需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心理干预。患者苏醒后,责任护士及时告知患者时间、地点并进行自我介绍,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取得配合并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刺激。术后早期告知患者下肢切开引流的原理及预后,根据疼痛评分,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充分镇痛。白天联合康复师协助其进行活动锻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其主动运动。夜间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助眠,保证患者正常作息规律。日常生活中,协助并鼓励患者自主完成洗脸、刷牙、进食等,逐步锻炼自理能力,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3 小结

下肢缺血是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外科手术方式解决下肢缺血问题后,尚需重视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通过测量腿围、触诊皮温和肌张力等方式,及时发现患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进而尽早进行干预,保证患肢存活,挽救患者生命;同时术后需加强气道护理、VSD引流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筋膜夹层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