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域中浙江省地方政府网站英译失误与对策探究

2022-01-01朱泽科王晨婕黄琼珊吴琦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译译者译文

朱泽科,王晨婕,黄琼珊,吴琦

(宁波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0 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浙江省对外交流日渐频繁,政府网站的外宣翻译也日益成为其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然而,根据本课题组田野调查,发现浙江省地方政府英文官网存有不少英译失误,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省对外交流的形象,甚至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有必要从语用顺应论入手,分析浙江省地方政府英文官网英译失误,给出相应对策,提高译文质量,提升浙江省地方政府的国际形象。

1 顺应论在外宣翻译中的重要性

比利时著名的语言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1987年出版的新著《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语用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指出可从“综观”视角看待语言的运用,把语言运用中涉及到的物理、社会和心理等因素都考虑在内。杰夫·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运用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并顺应的过程,此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可能出于语言内部原因,也可能出于语言外部原因。外宣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翻译过程同样是一个选择与顺应的过程。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需要对源语言的文本特点进行区分,选择合适的翻译文本,然后需要选取灵活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基础上,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心理、文化和物理世界这些语言外部因素,以确保外宣翻译取得预期效果。

2 顺应论视域中外宣翻译失误

综合来看,浙江省地方政府英文网站,英译失误大同小异,可分为语言错误和非语言错误两类。其中,语言错误较突出,可分语篇问题、句式问题、表达不当及词汇问题;而非语言错误较少,可分为信息真空和文化误译两类。从顺应论视域来看,语言语境的顺应是指译者应选择符合目的语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顺应英语母语人士的语言习惯与思维习惯。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时,须考虑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句式及词汇词组层面上的差异,灵活选择翻译方法;而非语言语境的顺应是指译者从特定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出发,顺应具体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有意识地选择翻译策略,并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成功完成翻译。[1]

2.1 语言错误

2.1.1 语篇问题

语言结构的顺应包括篇章层面,翻译时既要关注原文不同体裁文本所具有的不同语言和语篇特点及文本功能,又要关注源发语和目的语同类文本在语篇方面的异同。[2]由于政府外宣翻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在翻译时应根据源发语和目的语文本特点作出区分,以求动态顺应,最大化发挥外宣功能。其中,经济类文本英译时应该采用经济简洁的原则,政府官方文件的翻译理应表现出正式得体的特点;而旅游类题材的翻译应更注重“美”的效应,以达到宣传吸引游客的目的。

诸如在介绍丽水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时,原译文为“Lishui is blessed with superior and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ishui enjoys dense mountains with 80.79% coverage and ranks the second in China.Lishui enjoys picturesque landscape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It is crowned as the cradle for flora and fauna with the most forests,hydraulic power,minerals,and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in Zhejiang.”,可以看出,此英文翻译句式结构单一,信息流动完全按照中文的“流水句”,各个句子之间缺乏逻辑关系,且用词有一定重复,西方受众看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经过查证相关网站,“dense mountains with 80.79% coverage”中的“coverage”是指“forest coverage”;并且译文前两句可进行整合,用非谓语动词作状语,以做到形式美。“ranks the second in China”在句子中表示承接上文的结果,不妨译为结果状语,作到句式上的简单美。此外,最后一句译文逻辑有所欠缺,应点明作为动植物王国的丽水为浙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综上,这几句译文可改译为 “Blessed with superior and uni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mountainous city enjoys a forest coverage rate of 80.79%,ranking the second among the cities of China.With picturesque landscape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it is crowned as the cradle for flora and fauna,providing the most forests,hydraulic power,minerals,wild plants and animals in Zhejiang.”。

2.1.2 句式问题

英译失误中出现句式问题在于译者未充分照顾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式运用差异。汉语属汉藏语系,重意合及隐性连贯,使用衔接手段较少;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讲究形合及显性衔接,常采用各种形式的衔接成分。因此,在汉译英时,中英句式的转换过程是一个由隐性连贯向显性衔接演化的顺应过程,这种顺应最终是落实在英语这一目的语身上。

①谓语翻译失误。一方面主要表现在谓语重复。如杭州市英文官网在介绍第三届浙江金融论坛的意义时,译文“The Third Zhejiang Financial Forum held on Wednesday discussed how equity crowdfunding can boost encourage innovation.”谓语重复累赘,“boost”和“encourage”都有“促进”的含义,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谓语语态不当。以宁波市英文官网介绍奉化农产品为例,在译文“There are the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including the yield of honey peach,taro,bamboo shoots and strawberry,all well know across the world.”中,蜂蜜、芋头、鲜花这些农业产品用“agricultural resources”一词概括有失准确,改为“agricultural products”即可。此外,这些农业产品闻名世界,其实暗含被动语义,是为全世界所知晓,应该将“know”改为“known”做后置定语。

②连词缺失。在介绍绍兴行政区划时,绍兴市政府英文网站上的译文为“With Shaoxing County,Zhuji City,Shangyu City,Shengzhou City,Xinchang County and Yuecheng District under its administration,Shaoxing occupies an area of 8,256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4,340,000,among that,downtown area is 362 square kilometers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640,000.”。此译文由于句子关系代词误用导致连词缺失,理应将“that”改为“which”并去掉逗号。

2.1.3 表达不当

在浙江省地方政府官网,表达不当这类英译失误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从顺应论来看,是未曾照顾到西方受众的心理、思维以及表达习惯,在英译时复制了国内行文模式及宣传口吻,造成机械翻译。

①搭配不当。在英语中,由于西方受众的使用习惯,许多词组已经演变成约定俗成的特定表达,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遵照英文中的固定用法。例如,绍兴市在翻译“新昌调腔具有传统戏剧活化石的名声”时,直译为“Xinchang Diaoqiang has the name of a living fossil of traditional opera.”,但是“has the name of”并不符合英文表达规范,可采用英文表达“have the reputation of”来搭配。

②中式英语。中式英语通常被视为母语负迁移的产物,是中国人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译者在英译时,不能仅仅停留在遵循源语言、传达语义的标准上,更应关注对目的语文化和语境的影响。[3]例如,丽水市英文官网直接将“群众满意度”直译为“public satisfaction rate”,但事实上,外国友人习惯用“public satisfaction”表示群众满意度。因此,翻译时无需画蛇添足,加上“rate”一词。

③不合逻辑。众所周知,东、西方人思维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思维上的差异要求译者在英译时,对汉语原文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汉语字面”,更应落实到这两种思维的转换上,以顺应西方受众的思维习惯。例如丽水市政府在介绍丽水畲族文化传承发展时,译文“She Minority are increasingly showing their unique charm in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中的“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有逻辑失误之嫌,“畲族在发展和传承中日益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汉语中并无语病,汉语作为“形合”语言,并不过分讲究先后顺序,在语境中也无伤大雅。然而西方受众一贯讲究前后逻辑,译者在英译时理应将“传承”放在“发展”前面,“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须调整为“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2.1.4 词汇问题

①词性误用。英文的词性变化有其专门的体系,汉英转换时理应顺应这种词性变化。在词汇问题中,将形容词误用为副词此类语言错误较为典型,杭州市政府英文官网在英译时直接用形容词“previous”修饰“established”一词,理应采用其副词形式“previously”。

②违背英文单词曲折变化规则。事实上,由于对单词使用规则不熟悉,导致英译失误不在少数。其中最常见的错误为违背英文单词曲折变化规则,这一点在杭州市英文官网中较为明显,杭州市英文官网在翻译时用了“most fresh”、“most edgy”和“most strict”,但其实这些形容词的最高级为“freshest”、“edgiest”和 “strictest”。

2.2 非语言错误

2.2.1 信息真空

这一点英译失误比较突出,也比较普遍。人名、地名以及那些中国特色专有名称翻译,很多市政府几乎都机械地采取了直译手法,然而外国友人读起来势必会感到费解,不知所云。此处只举一处较为典型的翻译失误。比如在处理“亩”这一中国特色的计量单位时,大多数译者都采用了音译。比如杭州市官网用其拼音“mu”表示,但是英文中并无此对等概念,应该标注或换算成平方米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

2.2.2 文化误译

外宣翻译的受众为外国友人,他们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与我国完全不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准则也相差甚远。[4]对于某些中国文化负载词,一味地直译并不能顺应外国人思维习惯。译者在翻译时不仅应对本国文化有一定了解,而且理应注重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充分照顾到外国人的认知文化差异。例如,“绍兴市坐落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译文为“Shaoxi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wing of Yangtze River Delta.”,其中“南翼”一词被翻译成“south wing”。但是此类翻译并未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英文中也并无此表达。事实上,“南翼”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带有修辞上的比喻内涵,翻译时应该充分把握其地理位置上“南”的重点,可意译为“southern region or southern part”。

3 外宣翻译失误改进对策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从所译文本的取材到译语词汇句式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一个阶段为了顺应多层次、多维度的翻译目的,无不涉及对多种选择的确定,从而实现翻译功能。”[5]外宣翻译作为中英转换的交际活动,同样需要遵守语用顺应论秉持的动态顺应,做到共性与个性、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以减少翻译失误。

3.1 宏观策略

顺应论视域中,宏观翻译对策探讨译者与客观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不仅包括译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及其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译者的工作条件,也包括操控翻译的三大外在因素: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6]不难发现,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外在因素对翻译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机器查验,外籍专家校审在翻译中均可发挥一定作用。

3.1.1 机器查验

有时候人工翻译失误在所难免,尤其是对单词拼写、大小写、空格和标点符号的失误,人工翻译虽可尽量减少,但却无法完全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此时,不如发挥大数据下的机器审核作用,不仅查错准确性高,速度快,而且成本较小。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使得机器更加灵活,能够在原译文上直接修改这类错误,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译文质量。

3.1.2 外籍专家校审

有时候,由于受母语迁移影响过深,抑或对外语的理解认识不足,即使再高明的译者也很难避免英译失误;而翻译完成后让母语为英语的语言专家校对,并与译者探讨相应语言转换不当之处,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翻译失误。此类英译失误一般比较隐晦,比如在介绍绍兴市莲花落的时候,原译文为“Besides the basic melody,sometimes you can find Shaoju Opera,Yue Opera,ballad and canzonet in it.Moreover,artists have begun their attempt to have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on the same stage and extra some performances.”。这里译文语义有偏差,逻辑关系出现了错误。这里讲的是莲花落吸收了其他剧种的表演元素,而非照搬照抄。根据客观事实,观众看莲花落时不可能同时看到其他剧种,只可能看到其他剧中的一些表演元素,而且译文没有体现“推出其他表演形式”的“推出”一词。

原译文可改译为“Besides the basic melody,you can find the elements of Shaoju Opera,Yue Opera,ballad and canzonet in it.Moreover,artists have begun their attempt to have male and female performers on the same stage and introduce other performances.”。

3.2 微观策略

较于政府网站英译失误的宏观对策,微观策略则对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切跨语言文化交流成功的前提必须是微观上参与者能成功交流,也就是双方能保证对方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而这离不开语用顺应论的指导和译者的翻译传达。[7]外宣翻译的目的更是决定了其必须要在顺应论视域中把握具体的翻译对策,从微观上减少细微的翻译错误,将翻译功能最大化。

3.2.1 运用平行文本

丽水市将“消费品”翻译为“Consuming products”,然而“消费品”对应的英文表达应该为“consumer products”。杭州市甚至将水草直译为“water grass”,而英文中“水草”应该翻译为“aquatic plants”或者“water plants”。事实上,这些英译都能在谷歌上找到相应表达。不可否认,受文化或者词义影响,某些词语词组已经约定俗成,成为固定表达,而译者运用平行文本可以行之有效地正确传达信息,减少此类中英转换失误。

3.2.2 对原文进行释译

在翻译某些中国文化负载词时,对原文进行释译可谓至关重要。经本次研究发现,浙江省很多城市的英文官网在介绍中国特有名词时都犯了信息真空或误译的错误。在介绍景区、人物、城市地理空间抑或发展项目时,各个城市几乎都采用直译手法,外国友人势必会对译文感到费解。以绍兴市介绍“三味书屋”的历史为例。译文“Sanwei Study was a famous private school in late of Qing Dynasty.”一句信息真空比较明显,朝代的翻译没有加上具体时间,以至于“清朝”在外国友人眼中就成为了一个抽象飘渺的概念,译者理应对“清朝”补充具体时间(1636-1912),这样外国友人就可大致知道“三味书屋”的历史。此外,音译“三味书屋”似乎并未完全体现“三味”的内涵,译者应该对此有所阐释,或融入句子中间作相关介绍,或用括号、脚注来进一步说明其内涵。

3.2.3 信息重构

这里以绍兴市官网介绍其地理位置的译文略作分析:“The city of Shaoxing covers 8 256 square kilometers.It has six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Yuecheng District,Keqiao District,Shangyu District,Shengzhou City,Xinchang County,and Zhuji City,with a population of 433 000 000,including 620 000 citizens.It has a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humid monsoon climate,it has a rainfall of 1 300 millimeter annually.”。该译文信息排布散乱、主次不够清晰。在忠于原文的条件下,不妨大胆对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此处翻译可先介绍地理位置,再介绍气候特征,这样信息的传达就更为明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绍兴只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热带季风气候,译者在翻译时理应删去错误信息,保准英译时准确传达信息。

原译文可改译为“With a population of 433 000 000,including 620 000 citizens,the city of Shaoxing covers 8 256 square kilometers.It now has six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Yuecheng District,Keqiao District,Shangyu District,Shengzhou City.With a subtropical humid monsoon climate,the city has an annual rainfall of 1 300 mm.”。

再如温州市在介绍其著名产品获奖无数时,外国友人可能并不了解译文中的许多奖项。如果必须列举这些奖项,可使用表格,外国友人即使不熟悉,也可根据表格的长短判定其闻名程度。此种形式结构上的顺应非常直观,外国人士可一目了然。此外,在译文中,名称之间的排布比较散乱,理应按照国家级和省级做一个区分,按照重要性来排布,而不是乱成一团。考虑到西方受众的认知习惯由“小”到“大”这样的排列顺序,如人名地名的排列,调整顺序实属必要之举。并且,倘若某些获奖名称意思相近,相互之间有所重叠,也可大胆舍去一些,以求精简。

4 结语

在政府网站外宣翻译中,译者最需关注的问题为:英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使译文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符合西方受众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以及文化心理。顺应论认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上讲是顺应人们的需要,是人们赖以生存、维系生活的工具。”[8]因此,顺应论视域中的政府外宣翻译自然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既要顺应原文,又需在语言和非语言语境中顺应译语读者的思维认知。本文站在语用学角度,从语言错误和非语言错误这两方面入手,简单分析了浙江省地方政府英文官网存在的英译失误,旨在揭示顺应论对于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政府网站英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摘要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