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1-01孙青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趣味性三角形数学知识

孙青媚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 广东·广州 510800)

高度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因数学的抽象而感觉数学枯燥、难学。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怎样把抽象的数学变得新奇、好玩、易懂?游戏教学法在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情境中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让小学生愉悦地经历一次次数学思考的洗礼,激发思维火花的迸发,从而学会运用数学“抽象”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教学。

本文的游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与数学游戏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掌握、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趣味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1 游戏要有知识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不仅要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更要注重游戏与知识内容的有机融合,确保数学游戏中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游戏的知识性,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上。

1.2 游戏要有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不能单纯采用信手拈来的游戏,老师要明确通过数学游戏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内容,避免出现“玩而忘学”的问题。因此数学游戏设计上既要使学生能够学到数学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数学与学生心灵距离,使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3 游戏要全员参与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对参与性强的学生关注较多,容易忽略那些慢热的学生,将数学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老师设计的数学游戏要满足全员参与的原则,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游戏中有所收获。

1.4 游戏与数学的衔接性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游戏本身具有千变万化特点,因此,游戏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如何把有趣的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改变传统沉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在快乐中获取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与游戏结合或互动的元素,借生活情景、实验操作等多角度把有趣的小游戏巧妙地引入数学课堂,灵动的游戏打破沉闷的课堂,点亮课堂兴趣,让学生愉悦地投入学习,高效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数学课堂效率,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趣味数学教学方式。在游戏实施过程中,老师必须严格把控游戏与数学的衔接点和尺度,不能为了调动热闹的课堂气氛而强行植入游戏,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顾此失彼,丢失数学课的内涵。

2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游戏导入,巧妙引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开始上课的初期还容易沉浸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中,无法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来,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数学游戏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回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二年级学习“图形和运动”时,老师准备几个华容道拼图和魔方,引导学生通过平移的方式完成华容拼图挑战,通过旋转实现魔方的还原。老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组间PK,学生在拼图、还原魔方游戏中既感知到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又为老师讲解本节知识“图形和运动”中平移、旋转内容埋下伏笔,课前几分钟简单的游戏导入,既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又为二年级学生轻松化解数学概念“平移”“旋转”的抽象理解做好铺垫,游戏的魔力让学生慢慢地爱上数学,“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2 游戏结合,理解生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而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逻辑学科,学生常常陷入理解困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现在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通过观察和思考,突破知识的重点,化解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比如四年级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时,老师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歌谣《找朋友》,设计了“找朋友”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形的图形特点来将三角形进行分类,“找呀,找呀,找朋友”,可以从角的特点“找朋友”,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找呀,找呀,找朋友”,也可以按边的特点“找朋友”,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引导学生用量一量、拼一拼的方法再深入分析思考,“找呀,找呀,找朋友”,又发现等边三角形其实也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因此学生对数学书上“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再不需要死记硬背。此时游戏并没结束,老师指着学生按边特点找到三角形的好朋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再一次追问:他们的角又有什么特点?学生从三角形已的表象基础上动手操作量他们的角,“找呀,找呀,找朋友”,惊喜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而且每个角都是60度。最后老师归纳梳理:三角形边与角独立时各有特点,边与角相互联系时更是一对非常好的好朋友,因此三角板中有一个板也叫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有直角三角形、也有钝角三角形,等你们上初中学几何时会有更妙的发现。数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它们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相互联系。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深究数学知识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自觉地回顾知识形成的过程,认真地反刍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抽象、归纳出数学概念,这样的游戏教学让数学学习充满理性,也让数学课堂充盈着思考的芬芳。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效果。

2.3 借助游戏,提高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如六年级学生学习“圆的认识”时,数学老师引用赛车游戏动画,让学生猜哪种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做成车轮的小车跑得又快又稳,学生热烈争辩、大胆质疑,游戏的趣味性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动手折一折发现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找到圆心);用尺画一画,通过圆心可以在圆上画出无数条线段(直径和半径);量一量发现同圆内所有直径(半径)都相等,且直径都是半径的两倍(d=2r或r=d/2);相互比一比又发现同心圆、圆环等圆的各种特征。

老师继续追问: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车轮、沙井盖等做成圆形?引发学生的发散思考、联想思考,圆上所有直径、半径都相等,使车轮受力均匀,行使平稳,沙井盖不容易掉落等生活现象得到诠释,使数学知识与生活连成网,思维与创新连成链,设计环环相扣,知识精彩纷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思而创新不断。课后学生数学作业用圆规画出的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美丽图案作品在班墙报栏展出,为班容穿上了新装。有同学利用学到圆的知识把班徽设计得有型有款,寓意深长,得到全班同学的赞赏、班主任的录用。体育课上,有学生利用数学课上画圆的方法,以卷尺0点为圆心,以1.05米为半径拉直就地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出一个直径是2.1米的标准掷铅球的场地圈。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有用武之地,有展示的平台,得到赏识,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社会领域中广泛应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提升了学生探究数学的乐趣。

2.4 游戏指导,练习延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巩固练习体验,老师可以设计多种课后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三年级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24点游戏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副扑克牌(J当11,Q当12,K当13),13个数字,任意给出四个数字,利用加减乘除(允许使用括号)混合运算求出得数24,组合多种多样,也有无解。可以两个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对垒,规则简单,但趣味性强。可以课余时间同学之间展开激烈对抗,也可以回家拉上爸爸妈妈“应战”,一副扑克牌玩转24点,让学生在游戏时练手又练脑,益智有趣。又如五年级学习图形运动三解决问题例4时,老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七巧板拼小鱼图案比赛,拼出小鱼图案时比赛并没有结束,必须完整复述每块板的运动轨迹才算赢。游戏前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用七巧板拼出图案,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得到小鱼图案的),带着问题玩游戏,学生边玩边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可以先动手拼,拼完后再回顾七巧板是怎样平衡和旋转到相应位置的。也可以逆向思考,在小鱼图案上分解,找出拼组的方案再移动。书中“做一做”题目,给一些图形轮廓要求将打乱的图案经过平移或旋转还原成原图;从小鱼不同的拼组方案和打乱还原图案中充分让学生体会答案的不唯一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游戏虽然简单,但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更透彻,把课内知识变门道玩出各种各样花式。对24点、魔方、七巧板等这些游戏素材取材方便,游戏规则简单的益智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吸引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技巧解题的能力,又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化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效率,把数学抽象、复杂问题简单化、趣味化,让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尝试。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这种游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优势逐渐显现,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更突出,深受学生喜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趣味性三角形数学知识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