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2021-12-31康丽红

考试周刊 2021年89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读思达中学化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对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中等教育学校开展的课程中,化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思达”教学法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余文森提出的,从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思考以及表达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将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和课堂的具体教学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中学化学教师而言,要想保证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把“读思达”教学法融入教学课程中去,及时调整落后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以初三沪教版化学课程为例,从“读思达”的教学思考以及将其运用到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为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化学;“读思达”教学方法;课程研究

一、引言

在众多中学课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比较注重对语文、数学以及英语三大主修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从而忽视了化学这一理科选修课程。化学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阐述了自然世界的发展规律,而且为改造自然、创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对学生和教师而言,对化学课程进行学习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要践行“读思达”教学法在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使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中学化学课程教学内涵的具体表现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对中学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学化学书本知识时,需要眼睛和耳朵同时协作,体现出视觉和听觉在课程学习中不容忽视的价值,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视觉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听觉。对此,在“读思达”教学法要求下,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对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重点、疑点以及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划分,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案,减少学生在化学知识阅读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同时,中学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时,应该根据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中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利用钉钉、慕课等新学习平台,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方法,灵活地传授给学生相关化学知识,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教师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阻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对于提高教学内涵,优化课程结构是十分有利的。

(二)发散并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一个计划的科学制定都离不开人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当然,思考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此,在“读思达”教学法要求下,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化学实验以及一对一课程辅导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展并拓宽化学知识的学习思维。同时,教师还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任务的相关教学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发现学习能力强并且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不仅要对其进行褒奖,而且还要让其带领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进行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温习与巩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在化学课堂中发言,第一时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散并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为中学化学教学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三)培养学生优秀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某一阶段的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专业的审核和检查。对此,教师可以主动转变自己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方法、成果经验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对这一阶段的课程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根据具体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的相关规定,深入分析学生在这一化学课程阶段的学习特点,最后对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给予教学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关于化学实验和学习方法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将汲取到的新知识与自身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符合自身教学特点且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的不足之处,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实际原因,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规划正確的教学道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读思达”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进一步对教学成果和课堂效果进行总结。由此看来,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优秀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为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通过多渠道让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进行阅读

首先,教师应该主动带领学生对中学化学课本教材进行阅读。例如,对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章节的大纲,使他们对整个章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充分掌握身边的化学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氮气等,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化学教材进行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定义、化学物质构成以及实验方法形成初步认知,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并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建立和高效学习方法的养成。其次,中学化学课本不是教学可以使用的唯一教材。对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化学知识的相关课外读本,如《近百年来化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革与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学习感受。不仅如此,还可以带领学生对化学名人传记进行阅读,如《居里夫人自传》,深入了解著名女化学家居里夫人经过日复一日的化学实验发现并成功提炼出“镭”这一元素,给化学发展史带来了重大突破。

2.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直观学习感受。例如,在对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在生活中遇到铁块出现红棕色粉末的现象,引出铁生锈的化学问题,并让学生主动举手示意,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化学探究。由此可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心的解答,具体阐述铁在有一定水分残留的环境中,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铁,最后以红棕色粉末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阻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教师在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师可以在掌握中学化学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化学教学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教学的客观规律,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疑点,从而制定出教学目标和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可以在化学课程开始讲解之前,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结构、内容、重点以及学习方法与过程打印出来,由化学课代表或学习小组的组长发放到学生手中,从而让学生做好化学课程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以及辩论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完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自身的学习思考能力。又如,教师在对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对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在储存二氧化碳气体的密闭瓶子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数秒后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学习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碳酸钙沉淀现象的知识,并且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教师通过对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践行“读思达”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举措。

(三)培养学生优秀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

要想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表达能力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学化学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学习的方法、过程以及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抓住课程学习的精髓,通过让学生上讲台讲述并在黑板上构建学习思路图的方式,运用简单干练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学生抓住化学知识学习重点的同时,也使学生的表达过程更加清晰。同时,教师也应该深入分析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表达过程,将学生所讲化学学习方法与实际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发现两者的联系性,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点,并在第一时间将正确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充分体现“读思达”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在对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结果以及体会进行简明的概括,加深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存在不同之处,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的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同时教师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纠错,避免学生在辨别溶液的酸碱性时出现混淆,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中学化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优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降低中学化学的教学难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建设人才。

四、结语

纵观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对“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要想保证中学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其中。对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展开,灵活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们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秦丽然.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視域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案例分析[J].初中化学教学,2021(18).

作者简介:

康丽红,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文章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读思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KCZ202112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读思达中学化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中职学校光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培养的课程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实训课程研究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