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思维游戏课程的开发策略分析
2021-12-31王欢迎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接触数学时,要能够从儿童所擅长的直观形象思维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文章从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模式和游戏感知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意义分析入手,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思维训练类游戏可凭借的资源,结合学习体验、多元智能发展和游戏适度的原则,进行数学思维游戏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游戏;课程开发;实施
一、引言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当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门核心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本身表现出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对于数学思维形成初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数学认知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重重障碍。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数学这门学科,不能仅通过教师的施教解读,更要能够搭建起学生形象思考和抽象逻辑之间的桥梁。教师要以学生所乐于接受的一些教育形态——教育游戏,激发他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具备创新进取的学习意识。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思维游戏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游戏是更符合新时代儿童学习和探索的行为模式
21世纪,已经全面迈入信息化时代,游戏作为广受公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迅速发展。将学习活动与游戏相融合,不仅可以为教育创新带来更多奇迹,而且可以让游戏参与者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动性,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进取、有效突破,这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游戏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推动全面感知
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马克·普兰斯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学习要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让他们投入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将一些文化知识融入游戏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有效的互动,使学生的推理能力、空间意识和数感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思维游戏课程开发的素材分析
(一)基础游戏教育资源
21世纪以来,国内的很多学校、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等也对教育游戏的开发投入了诸多精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可用的教育游戏资源非常多,如一些简单的桌面游戏,像纸牌游戏、小棒游戏、占地盘游戏和数独游戏等都可以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和尝试。
(二)信息化学习环境
随着人们对教育游戏研究的逐步深入,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也进入学生的生活,如一些基本的速算类游戏、情景类答题和闯关游戏等都很受学生欢迎。还有一些观察类游戏,如找不同、找相同、找规律,并进行一定的拖拽、拼接等,都属于发展学生空间意识的教育游戏。但是电子游戏的引入易让学生沉迷,并对学生的视力、肢体运动等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对电子游戏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教材资源:数学广角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的一些数学课本都在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整,数学广角成为教材中一个特色亮点。在数学广角部分出现了大量教育资源,如鸡兔同笼问题、对策统筹问题、乘法原理、排列与组合和容斥原理等。这些资源本身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呈现出很大的创新变化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引领他们积累数学应用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能够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有效渗透,并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
四、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思维游戏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学习体验性原则
游戏化课程资源开发和落实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游戏本身的教育性价值,同时更要从学生学习成长、亲身体会、能力进阶层面,逐步训练学生掌握游戏技巧,在游戏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学习游戏不能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或者对于学生学习辅助的效果不明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针对性调整。一些传统的游戏,如魔方、扑克牌和数独等,虽然游戏的落实非常简单,但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演练,积极进步,这也是教师需要慎重思考的一项重点。
(二)多元智能发展原则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游戏的引入将多元智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统筹发展意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进步。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团体合作和组间对抗等多种方式,更好地感受游戏的生动有趣,并在多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教育游戏落实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模仿,也是推动学生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观察,引导学生生动体验,积极感知。
(三)游戏教学适度性原则
游戏教学作为广受学生喜爱的一项教学方法,它比普通的教学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集中精力进入一种非常投入的状态中。学生对游戏的投入一方面能够助推他们学习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削减学生对其他学习内容的体验参与感。因此,在游戏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设计,恰当运用。既不要让学生过度沉迷于游戏,影响教学推进过程;又不能使游戏的难度过高,影响学生学习体验感;当然难度过低,也会使学生缺乏基本的挑战意识。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效把握,适时引导。
五、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思维游戏活动设计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好玩的科目,在数学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更多丰富的材料投入,同时设计出更多的玩法。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亲自体验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与其他同学进行一定的互动,或者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亲子互动,以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推动学生数学能力有效发展。
(一)趣味纸牌——占地盘
设计理念: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从基础入手,十以内的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点,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进位加法、退位减法都是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十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开展占地盘游戏。
游戏步骤:在游戏之前,让学生准备好棋盘、卡片、骰子和两种颜色的圆片。
游戏的第一步,需要学生选定各自的纸牌,以红色为例,让学生投掷骰子,根据骰子上显示的数字来选择一张或多张纸牌。例如,骰子上显示的数字为5,学生就可以选择1、2、2三张纸牌,也可以选择2、3两张纸牌,还可以选择五个1和4、1等多种选择,均由学生自己把握。学生可以把选择的纸牌放在一个方格内,也可以放在多个方格内,然后继续由对方投掷骰子,按照同样的规则选择纸牌。以此类推,当一个方格内各个纸牌的数值之和相加为10时,凑齐的学生可以把纸牌收回,同时放进一个代表自己颜色圆片。如果数字的和不满10,则需要在下一轮游戏中继续添加纸牌,最后看哪个同学先用圆片将棋盘占满,或者是看谁的圆片占领的牌面比较大。
游戏价值:在这个游戏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自己尽可能多地占據地盘(空间意识),同时还要不停地做分解和组合运算(数感),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可以加深理解,为后续加减法的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棒变变变
设计理念:小棒是非常简易的教学素材,借助小棒我们可以拼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小棒变变变”这个游戏规则更加简单,对于推动学生数感形成,提升学生空间感知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游戏步骤: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棋盘、骰子和红色、绿色两种颜色的小棒。
游戏开始之前,玩家需各自选择一种颜色的小棒来代表自己。采用轮流投掷骰子的方式,根据骰子上显示的数字来选取相应数量的小棒,并拼搭成一些常见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在拼搭过程中,小棒的两端需与对应放置的棋盘圆点吻合,等大家把手中的小棒用完之后游戏结束。再请同学们数一下谁拼搭的完整图形比较多。
游戏价值:这样一个游戏的落实,投骰子的过程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每个小棒放置的位置、角度都带有极大的可变性。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方位的认知,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
(三)课内游戏——交叉式出题
设计理念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与前面的知识相比较,这一部分的知识综合性更强,尤其是很多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笔算的过程准确度还比较高,在口算时频频出错。结合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练习可出的题目非常多,但是又不能让学生机械训练,教师就可以引入交叉式练习。
实施步骤:在每个小组内部,按照座次让学生交叉为彼此出题,促进组内交流。组间也可以交叉出题,增加竞争氛围。让学生各自挑选自己认为非常难的题目来难倒对方,同时还要对他人做出的答案给出判断。
学生可以随机选择,为对方出题。学生还可以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如一题计多少分,或者一题一轮,答对积累“正”字,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
游戏价值:让学生相互出题难倒对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一些难题的交流沟通,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出题的过程中,多变的题型对提升学生数感意识,促进学生学习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百变纸牌——卡槽游戏
设计理念: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这类计算带有很大的变化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卡槽游戏——百变纸牌,让学生以纸牌来完成一些多元化游戏任务。
实施步骤:以四人为一小组,三名同学抽牌,一人记录。抽牌三人依次出牌,前两名同学可以出两张或三张纸牌,第三名同学需要结合前两名同学出具的纸牌来计算结果。记录员来判定正确与否,如果正确,则继续下一轮出牌,如果错误,则由后一个同学继续进行计算。以此类推,直到计算正确为止。一轮游戏结束之后,更换出牌员和记录者。整个游戏过程中计算正确一道算式积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成员为小组优胜者,积分最多的小组为最优小组。
游戏价值:这个游戏落实的过程中,符号位既可以是加号,也可以是减号,还可以是乘号,出题员需要考虑算式本身的合理性,答题员要快速解答,记录员要能正确判断,对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第三名出牌员和记录员在短时间内需要高速运算,可以显著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灵活性。这类游戏有很强的竞技性,在学生中广受欢迎。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低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游戏化启蒙都非常关注。而如何更好地平衡游戏与学习,使游戏的教育价值与自身的娱乐性有效融合,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平衡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项热点。在游戏开发应用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游戏本身有效关注,更要从学生角度进一步观察他们的学习所得,使游戏化课程的开发和落实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践有效调整,充分彰显出游戏本身的助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英珍.浅谈小学低年段数学游戏教学中数与代数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8):168-169.
[2]袁继跃.试论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5(30):46.
[3]殷小虎.小学中低年段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
作者简介:
王欢迎,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