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1-12-31袁敏

考试周刊 2021年89期
关键词:阅读写作一体化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对学生读写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读写分离模式已经不能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推进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信息输入的同时,引导学生灵活输出,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更好的突破和发展,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阅读和写作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尤其是新高考改革推进之下,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立足阅读教学,不再考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基础性的内容,而是着重引领学生从思想、艺术、情感和审美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鉴赏。写作也凸显了对立意、用词、细节、情感、深度和结构等方面的考核。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不仅要将阅读和写作联合在一起,更要推动读写一体化,为学生综合能力拓展提供更多契机。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随着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提出,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已经能够尝试落实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但是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暴露出来种种问题,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一)阅读写作融合重视形式而忽略人文内涵的挖掘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单纯地将阅读与写作两个部分贴合在一起。如让学生结合阅读语篇进行类似文章或者段落的仿写,或者基于同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观点性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比较、推演意识比较低,学生对阅读主题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还有一些学生单纯套用阅读文章的模块来成文,写出的文章缺乏基本的思想内涵和个人的情感融入。这种读写结合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但是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彰显。同时,学生个人的创意和理念也不能很好地融合,导致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伦不类,徒有其表。

(二)学生能力不均衡,指导缺乏针对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是统一式引导。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对阅读积累的情况并不统一,有的学生对教师给出的写作方法可以恰当运用,并调用自己的素材积累灵活组文。然而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定调较高,写作过程中表达力量不足的问题。学生往往将文章题目起得很大,定调也很高,但是内容缺乏层次条理性,致使整篇文章字数拼凑整体质量不高。学生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没有静下心来去积累和思考,在写作时存在明显的后劲不足。这样学生在写作中的兴趣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学生本身的表达成就感也不高,对后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推进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外部因素影响,授课缺乏系统性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逐步增多,学习难度也大大增加。读写一体化的推进更是一项长远细致的工作。在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每节课都拿出大量时间来讲解。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整体授课因课时长短、课程类型、语篇数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授课缺乏系统性。尤其是一些文言文篇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忽略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落实,单纯以讲代读,以评代写,或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而影响了整个课程体系的连贯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推进的基本原则

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随堂小练笔、读后续写和读后改写等,试图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形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积累意识。同时,在读写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还要坚持一定的指导原则。

(一)吸收借鉴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落实,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既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学生的课外自主閱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落实基本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充分接触学术类、文学类、艺术类和科技类等多个方面的文章,丰富学生素材积累的同时,指引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对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尤其是文章使用的一些写作技巧、精彩的描写等,教师要指引学生做好有效的记录和整理,在阅读中更好地借鉴和吸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记诵等方式有效吸收。只有学生可以高效获取信息,才能发挥阅读为写作而服务的基本目标。

(二)情感融入性原则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要想真正唤醒学生的兴趣,必须要学生主体的情感融入。以阅读为例,只有让学生对文章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有效把握,这样文章读起来才会更具韵味。同时,学生会随着文章的情节起伏而心潮澎湃,使文章本身的艺术魅力有效彰显。从阅读过渡到写作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带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积极抒发自我,表达自我,这样才能够使文章的语言、思想、内涵等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阅读写作一体化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是情感基调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自然过渡,唤醒学生自身表达兴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在主旨上吸引人,在细节方面感动人,从而让写作为学生个性表达而更好地服务。

(三)评价引导性原则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推进落实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而写作也成为衡量学生阅读积累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写作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细化评价反馈机制。从日常写作入手,向学生细致解读相关的评价细则,让学生先做好自主评价。如基本的语句是否合理,用词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扣题,辞藻是否华丽,引证是否科学,观点是否相符,结构是否完整以及论点是否严谨等。给予学生出示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结合这些因素来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完善作文。依托评价反馈和教师指导,更好地推进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以写促读,以读助写,从而使阅读写作一体化取得显著效果。

三、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以空杯之心走入阅读,推进学生更好地借鉴和吸收

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难度较高,这是影响学生阅读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不能静下心投入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比较单薄。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心理。要改变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心态,放低考核要求,让学生更好地享受与阅读。一些长篇阅读、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情景烘托、提示引导等,让学生以空杯之心投入阅读过程中。捕捉学生在阅读中的鲜活发现,让学生可以全面投入阅读,客观细致鲜活地捕捉自己的阅读发现,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借鉴和吸收,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有更多细腻感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一些解读需求。贴近学生的阅读基础,教师来有效的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越投入,阅读发现越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就会越强。

以《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的兴趣特点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自己在心情烦闷时有哪些排解方式。作者为什么会对地坛情有独钟?作者在地坛发生哪些故事?地坛,除了是一个具体的景点之外,在文中还有哪些弦外之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表达、细腻的互动,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作者与地坛的特殊感情,进而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细节性文字进行解读,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如何有效地表达感情,作者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色。

(二)把握文章艺术特色,让学生有个性的仿写

《甄嬛传》播出后,全网都开始甄嬛体、华妃体的尝试,学生口中也频频出现妙语。可见对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文章,不需要教师提出硬性的要求,学生自己也会萌生很强的模仿心理。此时,教师则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吸引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更好地模仿。这样,学生就不是在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写作,而是学生的内心接受故而积极在模仿。同时,他已经对作者的表达特色有所理解。这个时候让学生进行的一种模仿性写作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愉悦学习体验。阅读写作一体化,无须刻意的要求,学生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能够更加容易达成。

以《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对作者轻盈的笔触,圆润的描写所吸引。开篇一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犹如一幅风景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分的解读,学生对于其中的文字都可以有很好的理解,而且学生对其中的句式模仿产生很大的热情。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鼓励他们进行恰当的仿写,在写作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有哪些差别。尤其是在轻松而恬淡的行文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是学生需要揣摩的一项重点。在这篇文章仿写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多感官融入,实现句式辞藻的表述升华,同时要跳出单纯的句式仿写,尝试以点、线、面、色相交融和动静回应的方式来行文,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表达风格。

(三)启发引导推动学生领悟文章主旨,提高写作立意

在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加深学生情感融入,推动学生更好地高处立意,小处着笔,还需要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从华丽的辞藻之外更好地领悟其中涌动的真情,学习如何更好地从个人情感向家国利益有效过渡,进而以小见大,提升文章层次。

以林觉民先生的《与妻书》这篇文章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感受信中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国家的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要引领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以富有深情的文字表达这一主旨。“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这篇文章中,最打动人心的显著特点就是作者情感的丰富。文章以“意映卿卿如晤”开头,向人们展示了一位风华正茂的少年心底对妻子浓浓的爱。整篇文章在叙述的过程中截取了四个生活片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挚爱。最后一个无神论者,表达出了希望有鬼而与妻子相依。可见,林觉民先生对妻子用情至深,在与妻子对话过程中,详细解释自己如何以一己之爱扩展到了普天下之爱,及选择为人民而战斗的决心,饱含作者崇高的革命信念。

总之,对阅读中碰到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让学生以空杯之心投入阅读过程,试着从自己的视角来品味和吸收,不要让学生生硬地记忆素材,而是要从文章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思想共鸣入手,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上建立共鸣,在思想上建立认同,逐步过渡到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由讀到写逐步推进,为学生自主表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梅.高中语文课堂读写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0):38.

[2]傅丹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9(2):58.

[3]陈美.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7):42-43.

[4]樊彦.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内阅读和作文教学一体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4):149.

[5]史晓萌.创意融通: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探析[J].作文:高中版,2020(12):2.

作者简介:

袁敏,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写作一体化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