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经济背景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以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例
2021-12-31杨小东
李 沫,陈 航,杨小东
(1.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33;2.吉林省志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13003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实体经济备受冲击,数字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是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求。
2020年9月,吉林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暨“数字吉林”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在会议讲话中强调加快政府服务数字化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网络经济化、经济网络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从国家数字化布局和吉林省数字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因此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课题。
1 数字经济下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四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框架中,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升级手段,对机关事业单位探索数字化转型路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1 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当前,全球很多国家都构建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框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路径。数字化转型实质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供给侧提质增效,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满足需求侧改善体验的新需求,形成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来看,它是以打通数据壁垒为出发点,落脚于需求侧改革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数字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表明产业数字化在不断深入推进[1]。
1.2 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社会各领域都具有显著优势:一是智能制造方面。通过对产业流程构建数字空间模型,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优化方案,最终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价值化,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生产品质。二是智慧交通方面。人们最常用的滴滴出行软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乘客上车位置,提升接驾效率。三是智慧物流方面。通过无人仓、机器人分拣、无人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仓储自动化程度,提升配送时效性。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而言成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流程管理能力,转型中积累的有效数据反过来可以指导企业管理方式,持续改进优化生产过程。对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打破了业务壁垒,推动了数据流动,实现了数据共享;对需求侧而言,快捷便利的数字化商业平台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2 数字化治理的广泛应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困扰人们的不再是信息量少,而是海量的信息如何辨真伪、去繁冗。数字化治理是政府探索数字化转型的一场深刻变革,推动治理体系向着更高层级发展,促进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2.1 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早在2012年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吉林省就不断谋划和推动“数字吉林”建设。2018年5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携手华为,在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在政务服务方面,支撑长春市打造“一门办事、一窗受理、一套标准、一次取证”的新模式;在医疗领域,远程医疗平台已在吉林省铺设了800多个网点。以云端服务器、物联网等技术与AI的协同为基础的数字化手段,打通了大脑(指挥中心)到中枢神经(网络)到末梢神经感知的城市神经系统,从而合力打造支撑起未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开放数字平台。
2.2 疫情期间的“无接触治理模式”
无接触治理模式是企事业机关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之一。疫情期间,无接触治理优化了政务工作流程,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比如吉林省科技厅行政审批办在疫情期间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采取“零跑动”审批、“零接触”咨询辅导以及“零风险”防控隔离消毒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助力。
2.3 “吉祥码”“吉事办”的运用
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设计推出了“吉祥码”,强化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流动管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复工复产复业。吉林省打造了政务服务移动端“吉事办”,从现场办理到网上办理再到手机办理,政务服务搭载“互联网+”快车不断向移动端延伸,“掌上政务”正悄然成为一种新常态。
数字化手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到“城市大脑”的建设、小到城市居民出行的“健康码”,数字化手段将城市治理推向更加智能的发展方向,提高了城市运转的效率。
3 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数字经济发展给政府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探索数字化治理下机关单位新的服务模式需从理念上和行动上作出积极的回应,以适应大数据驱动的治理变革[2]。
3.1 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
2009年起,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着重开展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并完成了数据库购置,目前数据库的总量已接近100 TB。平台还补充完善了一站式学术搜索引擎,获取了文献资源整合,对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提供引文检索、引用统计分析等功能。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吉林省科研、管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在数字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机构内部情况摸索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3.2 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未来发展的建议
3.2.1 加强数据信息整合夯实情报信息基础
目前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数据分散、平台不兼容、资源之间有平台壁垒等问题,科研相关数据仍停留在表面收集、汇总、分析上。资源、用户、用户行为之间的数据就像堵塞的道路一样,无法快速高效地流转起来。因此,平台未来发展中应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一是做好数据分类,将数据按照行业产业做好归类,去重化简,破解数据“石沉大海”的问题;二是利用省级科研单位优势将分散数据进行汇总,强化各地区、各业务的联动和协同;三是集中保存数据,强化底层数据支撑、筛选有效数据、夯实情报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3.2.2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做好科学决策支撑
信息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更新发展,存有大量基础数据,做好数据信息整合工作是第一步,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数据“说话”,根据省情、地域特征,结合吉林省特色产业行业来让平台的数据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数字化治理是一场变革,这个变革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是通过自身的变革改变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沟通方式,信息传递从原来的“单向灌输”改成“双向互通”。做好数据分析工作是第二步,一是要确定课题,明确目标导向,明确服务对象的深层次需求;二是要化繁为简,抓取核心关键数据并做到数据透明化、可视化;三是要充分利用科研单位承上启下的优势,对上要明确科学决策目标,对下要做好收集、筛选数据,为上级机关科学决策做好支撑[3]。
3.2.3 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助力疫情时代科研
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即将迎来“后疫情时期”。对平台服务模式应有新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探索无接触服务方式,建立线上宣传、线上服务模式,通过云端来举办会议及开展培训;二是与疫情相关的科研资料的云共享,整合疫情相关资料,为科研人员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加强数字化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数字化治理的根本和落脚点在于治理主体能提高认知并更好地服务群众。从信息化、数字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能服务好更多公众并付诸实践,做好事后评估,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4]。
4 结束语
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从落地到实践,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自我反思、更新和完善。但数字经济下平台发展存在着数据分散、数据“石沉大海”、服务模式守旧等问题。从国家布局和吉林省数字化发展趋势来看,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唯有借鉴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线,探索数字化治理同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业务的融合与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吉林省科学决策,助力科研人员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