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女子服饰色彩与特点

2021-12-31胥筝筝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裙子黄色服饰

单 洁,胥筝筝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宋代服装相对于唐代服装要保守,这个时代的穿着是短衣裳窄袖配长裙,通常在这穿着的外面还会披上仙气十足的长袖对襟褙子,这是宋代女子穿衣风格。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宋朝不同阶层的女性及其所使用的服装色彩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1 宋代女子服装概述

宋代服饰在承袭唐代的基础上,逐步出现新时尚。根据相关资料文献了解到,宋代女子不像唐朝那样时兴丰腴,而是和现代审美类似,以纤瘦为美。同时,宋代服饰简约而不繁复夸张,也不呆板拘束。

2 宋代女子着装色彩

2.1 宋代女子服装之色彩

宋代礼服与唐代的基本相同,都是华丽而庄重的,以大袖为主。皇后的三种服装有鞠衣、袆衣、钿钗襢衣,配着华丽的首饰,精致的妆容。《宋史·舆服志三》中云:“后妃之服。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1]皇后的服饰,通常由深青的织物制成,领、腰、袖、下摆是红色镶边,佩凤冠,中单、蔽膝、袜子等也是深青。宋代流行的窄袖因给人一种贴身瘦弱的感觉,十分体现女性的躯体曲线,其服装的颜色以红、青、蓝、白为主,色彩上的简单明了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袆衣是皇后在受册封、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是一种连体式的服装,搭配华美的九龙四凤冠是最合适不过的。褙子是穿着在最外的,具体形制有对襟直领的,样式是直裾式的,长袖长衣,不加扣的对襟,在腋下或是后背有带子的,袖子有宽窄,装饰有各种样式的花纹于袖口、门襟等位置。其色彩是邻近色或是用色彩去搭配白裙,往往通过里面衣服的边缘色彩来展现层次感。

常服是各个阶层女子都在穿着的最为广泛的服饰,无论是襦袄袍衫还是裙裤,区别只在面料图案配饰上,而到了平民这一层次上就明确规定了不能用过于艳丽的颜色来缝制衣物,只能使用浅色系的布匹。庶民妇女着装多以青、白、褐色为主,整体呈现的服装色彩都是朴素的,没有过于华丽的颜色,采用间色较多,如葱白、银灰、粉紫、淡绿等,上衣的色彩较裙子的色彩是比较淡雅的,最贵重的颜色便是黄色,这是由植物的根所染出来的,当然还有别的色彩如青色、绿色、杏黄、蓝色等。裙子多以罗制成,材质上轻薄而有疏孔,样式为多褶长裙。裙子分为两种,一种较肥阔而多褶裥,另一种造型瘦长而多褶裥,一般裙长可及地,女子以裙带束裙。农村年轻的女子或是年老的妇人以青色或是绿色的裙子为主,歌姬舞者则因职业原因多选择的是红色的裙子,其中最艳丽的就属石榴裙了。石榴裙是源于唐代襦裙大袖礼衣[2]穿着真红的大袖衫,领子是红生的花(写生形)罗,长裙是红罗,带红色霞帔。这些服装的区别只在面料的质感、图案的繁复、配饰的精致等方面有所不同[3]。

宋代的“诰命夫人”所穿着的服装色彩会跟随她们丈夫的品级朝服色彩而有所变化,命妇的常服清一色都是红色或者黄色的纱衫,穿着上白纱的裆裤,再配以黄色的长裙,以及搭上粉红色纱的短衫,还在最外面披上一件红罗的褙子。宋代的贵族妇女喜欢将紫红色和黄色作为服装的色彩,用锦罗并加刺绣。那些贵族女子在步入中老年之后,也喜欢穿着紫红色襦。另外,据《宋会要》记载,宋代钿钗礼衣为绯色,以绯罗制成。

2.2 宋代女子之配饰色彩

宋代女子头饰中的冠子和梳子是最具特色的主打饰品。霞帔是服饰中的一种,古代的女子用来当做披肩使用,也是宋代的命妇之服,根据女子的品级高低不同在霞帔上面所绣的图案装饰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梦梁录》中,就有宋代女子的婚服是销金大袖黄罗配红裙的记载。结合南熏殿的旧藏图像皇后所穿的大衫霞帔,黄色是主要颜色,罗纱纻丝是首选。霞帔是以深青为主,织上金色的云霞龙纹,或绣或点翠,佩珠翠镶上金。妃嫔是用红色的织金云霞凤纹[4]。霞帔在宋代初始时一般采用的还是青绿色,依旧与唐代有着相同的服饰色彩。普通的富贵及权臣家庭的女子,穿着段红长裙或者是销金裙,还有销金或红色的大袖。根据《文献通考》的记载,大概在南宋孝宗时期,普通女子的礼服便采用了明黄色的裙子,还有粉红色的衣衫。

宋代有称作“腰上黄”的,是因为妇女们常在腰间围着黄色的围裙,因此而得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怕是平民女子也不例外。花朵作为天然的装饰品,牡丹与芍药最盛行,流行的有簪白花着紫衣,戴紫花穿着鹅黄的裙子,配着黄色便穿着红装。花冠虽然兴盛于唐朝,但在宋代的时候依然很流行,可以说大多女子都喜爱戴花冠。花冠可以由真花做出,也可以使用丝绢然后搭配不同的色彩与图案,带有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在色彩上较为相同,以大红、淡红、黄色等为主。

婴孩时期的女孩最常见的头饰就是发带和短钗,发带的造型一般有着简洁明快的特点,以纯织物为材料,配上珍珠、金线等,采用红色、蓝色为主的颜色制作而成。成年后的女子头饰在色彩、造型、纹样以及材质上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以钗为例,其有着多种的样式,比如说有花筒钗、桥梁钗、步摇钗、折股钗、花头钗等。而这个时期的色彩亦较丰富,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可供女子选择;材质也有木制、玉石制、金银制、玻璃制等。各种发髻配着用金、银、珍珠、翡翠等做成的头饰,因唐朝遗风,继承了奇异的面饰,重要盛会时,宋代女子会在面部贴各种金属碎片或色彩各样的彩纸剪成的图案或使用黑色会反光的亮片纸,金箔纸的运用恰到好处,点缀在女子脸颊和额头的中间[5]。服饰整体是淡雅素净的,因此妆容上也是如此,多以淡妆为主。例如飞霞妆也没有使用大红色,而是如同名字一样采用淡色,如果过于红了还会使用白粉,使其妆容色调降低。

3 宋代女子服饰的艺术特点

服饰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其兼收并蓄的特点为宋代文化做出了点缀。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元素,并将其融入前朝与当时的风尚文化中,这在宋代的女装中彰显得淋漓尽致。

3.1 儒雅简朴

宋代文人地位明显提高,书生给人的外在形象是具有儒雅的气质、渊博的学识、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和文质彬彬的谈吐,在很多人都追随的审美状态之下,宋代很多人都欣赏文人这样的形象,很是希望自己也成为这个样子,即便做不到一样也要从别的方面进行表达,于是在服装上强烈地表达出了这种愿望并且实现了,宋代服饰给人的感觉便是温文儒雅、朴实无华的[6]。同样的,在服装的色彩上也是满满地显示出文化的特色、审美的艺术以及民族的气息,服色由华丽张扬的艳色逐渐转化成繁复低调的素色,使得宋代女子同样是给人温婉、雅致的感觉,其服饰更是将女子的内敛、拘束的性格体现了出来,再配上当时所流行的褙子,这种服饰很符合当时的规范与礼仪。

3.2 文化融合

金朝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女真族(今称满族)建立的王朝,在与南宋对峙数年后,被蒙古军所灭。在历史文献宋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民族间的服饰交流与战争的胜负有关,往往取胜一方就有权利让失败一方强制改变服饰。在宋金对峙百余年中,民族矛盾虽然异常尖锐,但这些都难以阻挡民族文化交流,宋朝虽然明令禁止,但这些政治措施都难以阻挡其服饰文化交流的步伐[7]。此外,辽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辽由于政治腐败最终被金国灭掉。契丹族辽国虽没有命令改装易服,但随着外族的进入与汉族在各方面的交流都增加了,导致契丹服装和文化影响到了中原地区,尤其是当时居住在北方的人们更容易接受这种影响。

4 结语

宋朝女性服饰的变迁,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关的,作为被统治阶级推崇的宋代理学思想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宋朝女性服饰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服饰是一个时代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时代特点和社会文化的反映。还因其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使得宋代人均是“清雅内敛,淡雅柔美”的审美特色,因此宋代女性的服饰,也是时代的独特印记。

猜你喜欢

裙子黄色服饰
你瞧,黄色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一百条裙子(四)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千变万化的裙子
裙子
黄色的小蝎子
夏天,我有花裙子就够了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