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创新发展路径

2021-12-31丁远亮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竹编编织苗族

徐 越,丁远亮

(1.广西工艺美术学校,广西 柳州 545025;2.玉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素有 “竹子之乡”的美誉,竹编技艺历史悠久,是融水县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苗族先辈们通过改造自然,加工大自然的竹子,编织成箩筐、篮子、簸箕等实用器物,以满足生活的需要。经过世代传承,竹编工艺除满足生活所需的实用物品外,逐渐发展出满足人们欣赏需要的竹编书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苗族珍贵的历史文化产物,是苗族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集中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精神和民族传统。

1 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

1.1 制作

编织技艺几乎每个民族都有涉及,依靠地域不同的原材料,有草编、芒编、柳编和藤编等类型,尤以竹编分布最为广泛。浙江东阳和四川青神最为出名,均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而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着远近闻名的编织技艺,如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壮族竹编工艺以及苗族竹编书画制作工艺,这些编织工艺均为手工制作,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编织工艺品依靠祖辈的口传心授,延续着它古朴而富含爱的传承。

苗族竹编书画制作工艺是柳州市融水县苗族人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技艺,其特殊性主要是原材料的获取及制作流程,相较其他编织种类更加繁琐,包含了材料选取、材料粗加工、防虫防霉、染色、材料细加工、编织、装裱等多道工序。

竹编工艺根据竹丝粗细的不同可分为粗丝竹编和细丝竹编:粗丝竹编是采用无胎编织,主要运用竹条粗篾丝或篾片编成的传统生活用具等,如屏风、门帘、斗笠、凉枕、箩、筐、篮等日常所见的物品,这种粗丝竹编物品讲究结实耐用,在材料加工和编织技术上较易掌握,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细丝竹编多用于有胎扣丝竹编,如瓷胎竹编花瓶和竹编茶具,竹丝在厚薄粗细上有严格要求,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

竹编字画属于难度较高的编织工艺,因此原材料加工和编织技艺要求较高,近年来多与文创产品结合,用于音响、包具、首饰和服装上,接近于高雅艺术品。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属于细丝工艺,以当地野生粉单竹为材料,然后经过破片、起篾、分层、蒸煮、刮篾、分丝等十几道工序后才可以用来编织。

1.2 技艺

1.2.1 选竹和锯竹

选择当年生长的粉单竹为佳,选中之后将竹子从根部砍下进行修竹剔节,将竹子身上的叶子去除,然后将整根几米长的竹子带回按竹节进行分段锯。锯竹子是一门技术活,若锯竹中伤到竹皮,那么此竹就不能用于编书画了。

1.2.2 刮青、削平锯口和破竹

将分段后的竹子进行刮青,把竹子青绿色的表皮处理掉,以露出竹子纤维。刮青之后将两端锯的短口削平,然后将圆形竹筒进行等比例分块来破竹,每块大小1cm 左右为佳。

1.2.3 分薄篾层

将分块竹子的竹青部分进行分层,一般分为4 层,每层几近透明为佳,分完层之后进行起蔑,起蔑要注意力道均匀,才能保证每层蔑的厚薄相同,分层后进行刮篾,把分层之后的竹篾处理到透明为止。

1.2.4 三防处理、染色和分丝

三防处理即防霉、防腐和防蛀,竹材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有蛋白质类、脂肪类和各种糖类以及少量灰分元素,这些有机素是一些昆虫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容易引起虫蛀和霉腐,采用一些药物、杀真菌剂对竹材内表面容易长霉的物质进行变性处理,达到防霉和防虫蛀的目的。染色是将处理的篾层放入加热的染缸里进行染色,分为植物染和化学染两种,植物染色彩较少,化学染颜色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染色。竹篾分丝是在染色之后,是竹编画工艺中要求较高的一步,根据画作的内容分粗细,将1cm 宽的薄蔑分成6 丝、12~14 丝和24~48 丝作为材料备用。

1.2.5 编织制作

市面上的苗族竹编作品分为立体竹编、瓷胎竹编和平面竹编3 类,竹编材料加工和编织技艺难度是递进的关系,需要的工具较简单,有篾尺、剪刀、压铁等。立体竹编是最原始的竹编工艺,是祖辈传承下来的,丝线较粗,编织较为实用的家庭器具,注重作品的工整、经久耐用;瓷胎竹编,顾名思义,是以瓷器或器皿为载体,用竹丝编织出来,多用于茶具;技术含量较高的要属平面竹编画,分为低、中、高3 档,低档竹丝较宽,一般1cm 6 根丝,编织平面的杯垫、椅垫和扇面等,中档的1cm 12~14 丝左右,主要编织字画类,高档的为1cm 24~48 丝,主要编织人物,丝线越细编织的人物表情就越细腻。不同的产品编织方法基本相同,常用的挑压技法有挑一压一、挑三压三、挑五压五等,比较程式化的挑压方式重复使用,还有斜纹编法、三角孔编法和回字形编法等。

2 苗族竹编书画工艺的创新路径

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具的更新改善和产品的形式变化,使其具有活态流变的特性,而其内在的技艺却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传统工艺传承的核心符号和生命力之所在。艺术当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传统工艺的外显器物形式具有变异性和社会适应性,因市场和人的审美变化而变化,在创新路径上需要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宗旨,挖掘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传统手工编织技法和现代审美经验结合时代需求,才是传统手工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因此,在苗族竹编书画工艺创新路径上需要针对文化内涵、审美形式和青年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突破。

2.1 深挖苗族文化

苗族竹编书画工艺主要围绕苗族元素进行创作,符合该技艺所具有的民族性特点,表现本民族文化和元素是该技艺的灵魂所在。目前,苗族竹编书画编织技艺在表现和挖掘苗族文化方面还停留在表层,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缺少苗族文化的深邃和民族韵味,应以苗族竹编书画编织技艺为基础,解构本民族图案和元素,并结合其他苗族工艺,如扎染、蜡染、刺绣和银饰等,以丰富竹编书画作品的文化意味和民族性。对于产品的视觉审美来说,首先是形式上的求异,其次是深刻的内涵。如果竹编书画不能第一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不能吸引人们欣赏和购买。工艺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核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和改变,但是民族文化元素的再生却可以通过再设计和再创造进行展现,也符合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苗族竹编工艺发展的基础是工艺的传承,出路是产品的创新,只有以文化塑造形式和精神,才能使产品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

2.2 面向旅游市场开发形式多样的产品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竹编书画作品形式需求越发多样,以满足不同人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需要。创意设计已经成为旅游纪念品的核心要素,反映出民众对新颖且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形态的产品的喜好。目前,苗族竹编书画除作为单纯的画之外,还运用于桌屏、装饰摆件、壁饰、陶瓷和箱包之中,由于采用手工制作耗费大量时间,致使价格昂贵无法满足一般消费者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应设计开发一些价格便宜、方便易带和小巧的竹编作品,以助推苗族竹编书画制作工艺的发展。有了市场需求,人们消费得起,喜欢了这些产品,才能吸引年轻人从事该门手艺,年轻人的参与便使其在工艺传承和产品创新上拥有了新的活力。融水县民族文化丰富,旅游资源多样,苗族竹编结合旅游市场,制作属于苗族和本地区特有文化属性的编织作品,能够带动市场的销售。据悉,目前苗族竹编产品的主要购买对象是旅游者,更应该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制作。

苗族竹编书画除平面产品之外,市场上还有与陶瓷、灯具、刺绣和银铜饰品结合的立体竹编作品,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这是目前苗族竹编书画技艺创新设计的主要方向,其多形式的嫁接和运用不能脱离苗族文化这个基础,最好的创新是基于本民族文化进行升华再设计,以达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效果。目前,所见的苗族竹编书画创新作品似乎远离了苗族文化,如果不去听解说靠自己观察,很难发现苗族元素的影子。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核心的文化元素,使其与市面上其他地区的编织产品形成了同质化,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的未来发展,也会影响旅游者购买的欲望。创新产品是任何手工艺都必须面对且应选择的发展道路,若是不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进行创新,其结果必定事倍功半,使其落入俗套,便毫无特色可言。好的旅游产品应是物美价廉,且具备苗族竹编书画编织技艺特点,再结合本民族其他工艺或者元素,降低人工制作时间成本,使其符合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价格定位。高端产品以参展、定制和面对特殊人群为主,提高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的知名度和艺术水准,将苗族竹编书画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寄托,从而引领苗族竹编行业的发展,促进其工艺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2.3 传承进校园

随着国家提倡传统工艺进校园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被大学生所了解与熟悉,通过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传统工艺的种子慢慢在青年人中生根发芽。据《2021 中国新手工艺品牌调研报告》可知,传统工艺生产经营群体以80 后为主,占比32.9%,而消费者和爱好者也主要以80 后、90 后和00 后青年人为主,分别占比13.7%、17.6%和24.8%。可见,年轻一代在对手工艺的审美、理念、发展等认知上几乎不存在“代沟”。未来传统工艺的消费主力是青年人,因此必须吸引青年人从事竹编书画编织工作,才能传承该技艺,这是基本,也是非遗保护的使命之一,之后才追求设计和制作工艺的创新。

据了解,目前竹编书画制作工艺与高校的联系还很少,主要面向中小学进行的普及教育,属于了解层次和简单的练习,不能触及苗族书画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苗族竹编书画制作工艺急需年轻人的参与。据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传承人贾茜萍老师介绍,以前收了几个年轻的徒弟,无奈学几个月便不再学习了,主要原因是编织较枯燥,作品耗时较长,产品卖不上价钱,导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随着“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和参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非遗进校园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民族地区的偏远山区受资源所限还没有普及起来,后续的发展需要与高等院校或中职学校进行接触,使苗族竹编书画制作技艺进入校园中,吸引当代青年人加入。这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相信通过他们的工艺传承,能够使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3 结语

非遗保护在新发展阶段,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二者互相循环促进,“技艺”是其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因素,民族文化和地域元素是其灵魂和魅力所在。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需结合新时代的审美变化,深挖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制作现代生活所需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的当代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苗族竹编书画编织工艺结合青年人审美喜好和独特思维,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创新原有产品形式,应是有效的创新路径。苗族竹编书画编织技艺的创新不能脱离其本质特征,即民族文化、核心技艺及蕴含的人文精神,其产生于人们的生活需要与社会实践,创新的方向理应回归于社会生活需要。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向和路径,才能使苗族竹编书画编织技艺得到健康有序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竹编编织苗族
体验编织的乐趣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一针一线编织爱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