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关注,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

2021-12-31谭经翠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文学困生家长

谭经翠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重庆 405800)

一个班级,总会有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个性有差异,兴趣爱好不一样,总会出现一些“意外”。

望着这张得满分的数学试卷,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三年前的一幕:数学练习册上,印刷的题目孤零零的呆立在上面,而无其他。“老师,我讨厌数学,我不想做就没做”。小文站在我面前,“理直气壮”地说道,不做作业的“理由”就这么直接而简单。为什么会这样?数学相对于语文,书写还轻松一些,难道是小文心里十分讨厌数学吗?另外有几个学生也有小文一样的想法吗?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上进行了一个小调查。从对数学的兴趣、喜欢程度、学习目的、教学模式、作业练习、影响因素、主要困难等方面进行问卷。班上55人,有14人不喜欢数学;有30人喜欢;有11人无所谓态度,好像学数学只为学习,不存在喜欢与讨厌。总体来说还好,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后,我把这些学生进行“兴趣分组”记下名字,建立档案。特别的孩子作重点批注,小文作为我关注的“第一人”,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该怎么帮助他们学好数学了?

一、用心了解,走进学生的内心

针对这部分数学学困生,我建立好档案,逐一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况。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属留守儿童或进城务工子女。家长对数学教学观念上不够重视,认为数学就是能认识几个数字,会算账即可,又加上部分家长要工作,在超市上班、在工地干活、跑摩的……为了生计,忙碌奔波;个别家长有一些不良嗜好,爱打牌、玩手机,无暇顾及孩子;还有许多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只留下孩子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在家,只关注到孩子的吃住,不能辅导孩子专注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更不知道孩子的心声,缺乏家庭温暖。有的从外地转回(小文就是从江苏转回来的,所学教材不一样),有的从村小而来,换老师、换学校频繁;学生数学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个别学生有对立情绪,与家长、老师“唱反调”;上课听讲不认真,喜欢一个人玩笔、纸条等东西;有的孩子不仅自己贪玩,还要打扰同桌,造成数学知识没掌握,不懂也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回家后不与家长沟通,长期以往“欠账太多”,知识脱节,无法赶上其他学生,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二、细心沟通,共育学生要真心

了解实况后,我进行了细致地摸排梳理,信息整合,除一个孩子属特殊孩子外,其余孩子的智力都没问题,而是教材不同、语言不熟、调皮、贪玩,行为习惯差等,家长也没时间管理。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我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注明学困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时时关注这几些孩子,尊重他们,赏识他们,从语言和态度上接纳他们,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及时与家庭联系。家长在家的,我逐一走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学习实况,告知学生厌恶数学的原因,交流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让家长正确面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找出“助学”好办法;没在家的,电话、微信联系,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让他们多与孩子联系、多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多鼓励,而不是一味的责怪与吵骂,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教师真心实意,搭建共育平台,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

三、耐心辅导、培养学生树信心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学习领悟有困难的学生,我从基础抓起,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前进。而对学习无障碍,懒惰、贪玩的学生,从每节课、每次作业开始,全程“跟踪”这些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实践中,我每节课都关注学困生,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摆脱“无用”的包袱。在排位上,我让学生自主自愿“手拉手”结成对子,上课时,小助手“盯”住学困生养成“专注”的习惯,课余时间进行帮助,小文和学习委员清扬结成“好朋友”,实行“两人合作、共同进步”。在作业练习上,我采用“阶梯式”进行,让学困生从简单计算题等方面入手,把基础打牢,再逐步提高,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点点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进步突出的进行奖励,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自然也就爱上数学了,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我不行”的挫败感到“我能行”的信心转变。

四、真心付出,转化学生有恒心

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转化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要真心对待。孩子成绩不好,习惯也不好。上课不听讲,经常打扰其他学生,怎么办?不可把孩子当“空气”忽略不计!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付出一份爱,多关心多引导他们,教学活动中,用眼神、动作吸引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用提问等方式转移“思维漂浮”。课余,多与他们聊天,做他们的朋友。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真心的点赞,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赞许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在生活中,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感化他们、转化他们,但不迁就,奖惩分明,张弛有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数学学困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因而转化工作也不可能短期完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困生,信任他们,用我们的爱感化学生,用我们的真心去换取他的进步,让每个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爱上数字,爱上数学。现在,孩子们已进入小学五年级了,数学成绩也提升许多,小文进步最大,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有几个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依然存有一定问题,转化学困生,仍在继续。让我们用心关注,继续努力,引导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吧。

猜你喜欢

小文学困生家长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