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积极德育策略引领初中学生自信心理成长的探究

2021-12-31尚淑芹

科学咨询 2021年8期
关键词:辩论班级心理

尚淑芹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 广东广州 510650)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社会需要全面型人才。德育教育能够影响到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班主任对初中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有效把握自己的角色,采用有效的方式引领初中生自信成长,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加强日常交流沟通,了解信任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度比较低,班主任会采用命令性的口吻要求学生做一些日常工作;在学生出现了错误之后,班主任甚至会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学生。从心理学上来看: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因此,学生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自然就会做事畏手畏脚。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需要尝试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例如,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商量对策,在商量对策的过程中班主任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如组织班级文艺活动时,班主任鼓励学生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活动中,于是有的学生统筹班级小组分配,有的学生设计活动主题,有的学生搜集资料;在学生参与事务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长处,在管理班级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配事务。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能力,信任学生,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有效树立自信心[1]。

二、促进自信班级文化,营造民主氛围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信进取的班级文化。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班主任加强自信文化,为学生营造平等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中敢于表达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建设自信进取型的班级文化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落实“人人可以发表意见”的活动,一方面是和谐氛围的营造;班主任从这两方面出发,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

例如,在健全班级制度时,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这种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学生在发言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以此形成自信心理。有的学生从其他学生行为出发,认为有些学生喜欢给别人起绰号,这样会让这名同学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提出不可以随意给人取绰号的建议。在学生提出建议之后,班主任与学生商量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在商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民主的氛围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理。班主任在营造班级和谐民主氛围时还可以从自身出发,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多以鼓励、肯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的自信心[2]。

三、构建自主管理模式,培养自信心理

班主任可以在建立自主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学生设定轮流当选班干部的管理规则。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领头羊的重要性,并且在担任班级干部期间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每个学生会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和多名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班干部要与班级学生沟通交流,要协调同学关系,还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使班主任明了事情原委,因此学生在担任班干部时会发掘自己的潜能,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这样的体验过程能有效点燃学生内心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成长。

四、完善小组合作形式,激发学习自信

小组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可以完善小组合作模式,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每个班级学生数量都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不尽相同,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在分配小组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学生关系等因素。搭配科学的小组可以起到先进带后进的作用。

例如,班主任可以事先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经过个人谈话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之后,班主任根据对学生的实际了解进行分组。像有的学生虽然想要与其他学生交流,但性格比较内向,班主任可以将该学生与性格开朗的学生搭配到一起;像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捣乱,班主任就可以将该学生放到学习氛围比较浓郁的小组。班主任结合学生各个方面的因素将学生合理分配,使小组学生互助互补,有利于小组学生在互相影响下成长进步。另外,在分配小组之后,班主任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决定本组在第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带动,还有利于加强小组管理形式对学生的约束力,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高效展开[3]。

五、组织多样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内容,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信心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班主任应该积极观察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优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带着自信心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提升自信品质。

例如,班主任发现班级中的部分学生辩论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便可以为这些学生组织辩论活动。比如,班主任以明星崇拜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为辩论主题组织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中学生明白了要适度崇拜明星,并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点,这样有利于促进自身的成长;但沉迷于追星则不利于自身的成长。班主任在辩论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辩论中学到的知识与精神,引导所有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班主任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应该肯定参与辩论活动中的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并敢于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自己。另外,班主任还可以为擅长歌舞的学生组织主题班会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长处展现给他人,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理。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避免学生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班主任在借助积极的德育策略引领初中学生自信心理成长时,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学会信任学生;其次,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自主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另外,班主任可以从组织实践活动出发,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下,逐渐提升自己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猜你喜欢

辩论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心理小测试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