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背景下的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
——心理育人模式探新

2021-12-31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服务平台育人

芦 球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一、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的背景与思路

(一)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微信的使用,以及基于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微信公众号以及小程序的使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着公众新的需求。《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湘办发[2020]12号)指出,创新学校心理育人体系,改进教育方式。平台建设对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以期为学生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心理自助信息和求助通道。

(二)心理自助服务平台设计思路

心理自助模式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符合“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合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交流的行为习惯[1]。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PHP、Web Service等技术,设计包括信息共享、心理咨询、朋辈互助、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转介、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六个模块的心理自助服务系统,以期为有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扶路径。

二、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设计与实现

充分考虑心理咨询的文化适配性,建成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促进高校师生心理健康素质建设。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微信公众号中开发APP或者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应用,建设心理自助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预防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心理自助服务平台也适用于社区居民,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援助。社区心理建设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高校的各种优势资源服务社区心理建设,能为社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2]。

(一)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与功能模块

1.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

开展基础研究和研讨,架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以及《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湘教工委发〔2019〕3号)文件中指出:“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案例研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致力于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

探索“家-校-社区-单位”四方协同育人的心理育人模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立足校情、学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实现学生从家、社区到学校,到实习或者工作岗位的全过程心理健康帮扶。“家-校-社区-单位”四方联动机制的形成,真实地将心理服务工作落地,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服务,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供重要保障。

2.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

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心理咨询、朋辈互助、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转介、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六个模块。信息共享模块:主要是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活动的推介。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等。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心理咨询模块:主要是针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大学生,他们通过自我修复无法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需要寻求外在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该模块包含了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介绍,以及擅长的领域、个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链接可以与咨询师取得比较直接的联系。朋辈互助模块:主要是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一个模块。朋辈辅导员的身份是学生,同龄人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培训一批朋辈辅导员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心理帮扶[3]。他们自身心理素质过硬,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熟悉心理异常学生的处置流程。心理危机干预模块:内置心理危机评估量表和其他心理测验,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和实际需要填写自评量表并获得分数,系统会对分数有一个评估。如果情况紧急,会有咨询师根据后台的数据联系到本人,对其进行一个现场评估。心理转介模块:针对有心理异常的情况,根据量表测评的结果以及自身感知的严重程度,系统会提供转介途径,以及转介医院的联系方式。如果来访者情况比较糟糕,例如缺乏自知力或者自知力部分不完整,那就需要监护人根据信息的导航寻找帮助途径。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模块: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异常的个体数据进行汇总,该模块能实现查询、修改、分类等功能[4]。

(二)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技术层面: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论证和平台建设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方面技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探索心理帮扶的路径。组织技术人员或者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功能系统。在心理育人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试验,根据反馈的问题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完善,提高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工作效率。

积极开展开发、申报与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功能相适应的各种专利,进行专利保护。组织团队或者购买服务,开发心理健康信息共享、活动发布、心理预约、朋辈心理互助、心理自助、心理危机预警、心理转介、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等系统。然后,在“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下建设集成系统,将各种心理自助服务功能模块进行整合,进而打通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通道,做成APP或者开发微信公众号功能,并申请软件著作权。研发与该心理自助服务系统匹配的心理自助服务机或者其他实物形式的服务终端,并且组织申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最后,真正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服务和心理支持,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以学校或学生处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或者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设计APP,建设心理自助服务平台。该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经过前期论证,在技术层面是可以实现的。在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系统设计完成后可以试运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效果分析,然后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系统维护和完善。

(三)心理健康与学生成长相融合,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和核心素养

学校已经成立了学生发展中心,制定了完善的学生成长规划。心理育人紧扣学生发展,为学生成长助力,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和学生核心素养。心理育人与大学生成长规划紧密衔接,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诊断,为大学生的健康护航。对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形成阶段性报告,根据报告对相应规划和标准进行修订,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学生发展中心协同育人。

三、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建设的效果与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并开展了心理危机预警以及心理状况监测相关工作。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学生发展中心联合二级学院成立辅导室,形成了“两中心一辅导室”的心理育人模式,一同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能提供更及时、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在结构上,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在手机和电脑上应用;在功能上,适合于不同的社会组织和人群,为其提供心理自助服务。一般情况下,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后,倾向于在网上寻找资源和向重要他人求助,当网上的资源和重要他人都无法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在其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者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求助[5]。如果通过心理自助服务平台早期介入,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及时、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有利于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和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预防局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也都指出要加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心理自助服务平台可以应用到社区,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有利于高校社会功能的发挥。

(三)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平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适合高校、社区、企业使用,做到“家、校、社区、企业四方协同育人”。此外,还可以利用该平台形成湖南省高校联盟,架构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自助服务系统,了解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大数据平台,以及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四)启示与建议

心理自助服务模式符合中国的文化特点和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能系统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并充分发挥其自主权。另外,学会使用网络检索信息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心理自助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该系统,让大学生实现心理自助,也是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的初心,让学工人员能真正体会科技带来的学生工作模式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效率。

心理自助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真正要实现所有功能的落地,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不断地论证和完善建设方案。采用自己组建团队发挥跨界人才的优势,或者是购买服务的方式,都需要多方地征询意见进行论证。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服务平台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这才叫创业!90后水产追梦人打造一条龙式技术产品服务平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福州首家“奶爸版”母婴服务平台上线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