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谈高校法治意识培育

2021-12-3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竞赛法治意识

汪 伟

(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当前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时,对面法制问题未能得到重视,既不善于保护自己,也不懂得借鉴、抄袭、复制他人作品之间的区别,在竞赛中,无论是抄袭现象泛滥还是冒名顶替的情况屡有发生。而高校法制意识的提高应从强调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知识产权特点出发,既保留设计类学科竞赛的优势以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同时培育设计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对参赛个人以及他人设计方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

1.1 专业学科竞赛和设计类专业培养的目标

1.1.1 专业学科竞赛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目的建立就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在实验中熟知教学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在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竞赛的过程体现出来。按照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项目类型分类,现阶段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竞赛、综合类型竞赛和研究探索型竞赛。专业基础知识竞赛的着重点在于考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综合类型竞赛着重考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和综合;研究探索型竞赛注重的学科前沿及综合研究。

1.1.2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目标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是有多种发布形式,第一种为限定性,主要由赛事组织者划定比赛范围和主题,参赛者按照规定的范围和主题进行设计并提交参赛作品,类似命题作文。第二种为非限定性,主办方提出赛事主题词,参赛者只需围绕赛事主题词拟定题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设计方案。无论是限定性或非限定性赛事,都会通过多级筛选的形式,评选出等级。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重点是使学生具有独立研究和探索专业知识领域的能力。

从目标看,专业学科竞赛和设计类专业培养目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严格来讲,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参赛目的中,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实验综合运用能力考察特征更明显。其共性主要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考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是都具有典型的专业特征,竞赛发布范围针对相关专业,最后,两者均以考察实践能力及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

1.2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1.2.1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培育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各个环节都与指导教师息息相关。指导教师在竞赛流程中,既应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的设计方案,还应当对其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进行指导。专业角度上,指导参赛学生对竞赛题目的理解,加深其对竞赛主题的认知;同时,设计类竞赛中的方案表达中,会体现出学生创新思维不够、设计表现能力不足、方案深化不够等问题,通过竞赛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争取创新。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在竞赛教学指导过程中,根据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指导的过程也是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渠道。

1.2.2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参加设计类专业学科各种类型竞赛,在参赛过程中与团队及其他同学交流、与指导教师讨论,不断修改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汲取专业建议,在发挥团队优势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及设计图纸,其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的良好方式。

1.3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培育特征

1.3.1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科交叉互补特征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体制下可以培养出具有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院校多为综合类大学,院校都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体现着与时代、本地、本院校特色相关的综合特征。如今,无论是国际或者国内的设计竞赛范围和竞赛主题开始不断的强调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希望在竞赛中体现学科交叉的引导性。竞赛参与过程中,了解本专业的优势特征,并了解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体现了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科交叉互补特征。

1.3.2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的创新特征

高等学校的设计专业以竞赛作为主推力进行高等设计人才的培养,其重点是培育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将竞赛制引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竞赛过程中创造出既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作品,这种将本土文化作为设计基础的设计创新特征是设计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应有的趋向。

1.3.3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提升教学质量特征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提升教学质量特征从竞赛的长期性中体现。竞赛过程中选取主题、方案设计、修改完善、作品寄送、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每个环节都有其重要性。在多次的设计专业竞赛实践中,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会对竞赛流程及赛制、作品创作及设计表现进行总结,学生总结出竞赛经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竞赛过程总结出教学研究项目内容和主题,达到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提升教学质量特征的目的。

2 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在学科竞赛中的体现

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培养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应借助新媒体现代化的力量以及结合专业理论教育与法治教育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如法治知识竞赛、网络问卷等法治教育专题实践活动,深化设计类专业学生对法的认识,在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竞赛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此培养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法治精神。

2.1 将新媒体运用融入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教育课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教材、课时等现实性因素限制,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实施中,设计类专业学生所获得的法律知识甚少,使得设计类专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答案的功利化目的,其法治精神、依法办事的能力等实际效果并不够。专业课教师及法治教育课教师可以联合起来,将系统化的法律知识制作成网络课程,通过互联网上的新媒体学习平台,作为对有限课堂教学的延展和丰富。使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行学科竞赛的时候,依法进行竞赛。

2.2 “互联网+”背景下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的建立路径

设计类专业学生必须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在众多设计竞赛云林的情况下,师生互相抄袭、作品一稿多投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现象都是由于法制意识不强,没有知识产权概念导致的。

2.2.1 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把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加强法治教育纳入法律制度中,督促高校采取行动,鼓励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设计类专业的法治意识,丰富法律知识。首先,设计类专业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定位,积极重视培育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法治素养,加强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措施要尽快出台。高校应该主动提出发展目标,拟好详细计划,从而合理安排好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尤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法律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课程的内容品质,提升思修课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其次,设计类专业高校之间可以通过慕课联盟等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打造校际间的师资团队协同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法治教育渠道的不断的发展,加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培育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法治意识。

2.2.2 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内容的丰富

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提升,应通过大学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形式来起作用。首先,通过实际调研了解设计类专业学生对于与专业最为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薄弱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初步及深入合理安排法治教育的课程,培育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意识,加强设计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比如合同法等法规,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并与专业实践最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针对设计类专业学生,还可以开展专类相关民事纠纷处理实例讲述等方式,加强相关情况处理经验。

2.2.3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法治教育模式的建立

设计类专业应当发挥专业自身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发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法治教育进行教学方式及内容的创新,开展相关与设计专业有关联的实例法规调查问卷进行摸底数据统计,同时,开展互联网答题、互动答题、视频观看等综合方式,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展与设计专业相关的法规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

2.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设计类专业学科竞赛完成过程中,可以将设计过程形成展板以及详细的设计说明书,深化后,根据知识产权申请的类型需要,转化为各类专利申请。材料整理的过程既是对本设计方案的总结,也是对设计方案的留存,同时也是将来进行修改深化的依据。其专利申请的流程可以起到去芜存菁的作用,对于设计方案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提炼。第三,专利申请过程中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是高校法治意识在学科竞赛中的体现方法之一。学校也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开展课程展览,对于已获得专利的设计方案和课程练习作业,进行互联网形式的展览,最大限度的进行信息传播。

3 结论

高校法治意识的培养在任何时期都是重要且必要的。尤其是在设计类专业学生中,更应将法制意识体现在学科竞赛中,但是,对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需要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综合体现,还需要法制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更需要借助新媒体及互联网来完成。通过将新媒体运用融入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教育课堂以及“互联网+”背景下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高校法治意识的建立,从提高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丰富设计类专业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内容、创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法治教育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多方全面直击设计类专业的法律法规意识建立方法,既是对高校设计类专业高校法治意识建立的直接建议,更是设计类学科竞赛如何避免抄袭的实践方法。

猜你喜欢

竞赛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