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1-12-3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丽政府农村

王 飞

(湖南双峰县委党校 湖南·娄底 417700)

0 前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却尚未完成,农村空村现象问题越来越明显。美丽农村建设的宗旨是帮助群众,改善民生,在自上而下的政策领导下,在更高层次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关系。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在实践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条件。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以及财政的支持是更重要的因素。然而,美丽乡村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和经验积累的第一阶段。一般来说,对政府在建设美丽农村中的共性问题缺乏系统分析,科学家对建设主题的资源效益、利益要求、角色定位等方面涉及的研究也很少。在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设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明确了多元化建设主题的效益和需求,明确了不同主体的作用,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取向

美丽乡村在充分考虑农村自然条件、生态效益和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旨在把农村改造成为“山水优美、家庭创业,村里和谐,村民幸福”的现代农村模式。通过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得农村企业得到全面进步和提升。乡村将成为一个拥有公共基础设施完美,卫生干净,环境优美的美好村庄。探索建设最繁荣的地方文化和过上让农民最幸福的生活,打造休闲、旅游、经济、生活的新农村景观。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设施建设过于一体化

政府是美丽乡村环境建设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中央政府进行长期计划,并在最高一级执行草案;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美丽农村建设所需资源的80%都来自各级政府资源,政府在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中起主导作用,市场资本参与渠道并不通畅,市场参与作用和利益的分配也不明确。因此,工商和社会组织处于一种等待甚至回避的状态,形成了“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的模式。此外,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的是地方利益,关注硬件措施而不是一些软件条件发展的如何,关注建设而不是维护,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村民不参与、不合作甚至产生负阻力。

2.2 政府财政压力大

在我国各地的美丽村庄建设中,改善一个成功的美丽村庄面貌所需的投资可以达到千万元,而这仅仅依赖国家财政投资是做不到的。即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村庄,村民也很难把自己的钱来提供给政府用来建设美丽乡村。地方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对其他存在种种不足的村庄进行资金流入。使这些村成为“美丽乡村领袖”的标杆。当前征地补偿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地方税收收支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在投资空心村改造等美丽农村建设项目的同时,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都要经过农村环境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利用,如污水处理、市政绿化设施、道路养护等等,仅靠财政支持很难继续下去。然而,地方政府为一些美丽乡村建设搭建了融资平台,企业参与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力量。成本高、效率低的物品方面,企业还是参与度较低的。资本进入非农领域仍存在体制性障碍,社会资本利用比例仍较低。

2.3 村民自身参与积极性低

美丽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民生和乡村生活,但村民作为最直接、最终的受益者却没有做好参与的准备,参与的频率和水平也不具备高度动员的状态。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一方面是:空村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落后村民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农村贫困人口居多,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的缺乏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发展也面临着定量评价的压力。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阶段,有必要对目标村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实地考察往往是粗放的,或是简单的形式化,甚至是完全缺乏。这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建成后很难改变他们在垃圾处理和焚烧方面的旧习惯。一些生产、居住设施建成投产后,缺乏持续投入和规范管理,导致村民对建设业绩缺乏认可。

2.4 政府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结构中,有些农村具有良好的区位、资源设备和相对发达的经济,以较少的投资就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建设效果,将有利于马太效应的发挥。然而,基础设施落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农村地区存在着投资不足的问题。在公共资金投入的农村地区,资金流入明显、短期效果明显的建设措施不足,建设周期长、投资少、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的项目少。此外,一些公共项目进村后,往往利用信息优势或自身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建设项目谋取私利,这将进一步加剧村里民众的不公,引发潜在的社会矛盾。

3 推进策略

(1)在基本定位“以县为中心、全市为试点、全省为示范”的基础上,探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框架体系,第一:明确四个目标。是指“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新农村模式。第二:构建四维结构,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高层次目标,探索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愿景和目标。要统筹城乡互动,全面实施行政村,以村为本,以城市为动力,充分发挥村和城市两大功能,全民参与美丽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找寻建设美丽乡村的独特之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咨询”的原则,根据每个村的特点和基础,将乡村划分成工业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等不同类型的村落,综合开发村和城市化建设村,努力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坚持“四美”原则,尊重大自然最纯真的美。注重自然属性的天然布局,不进行大规模的拆建,避免伤害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我们应该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把繁荣视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将现代文明融入自然生态,体现完全开放的理念,建设成能够休息、旅游、经商、生活的乡村。因地制宜的对乡村进行改造建设。要加强总体战略思维,把整个县规划成一个大村庄,把一个村庄设计成一条风景如画的线,把一个家庭设计成一幅他们正在变化的素描,致力于环境、空间、产业、文明的相互支撑。一二三产业的整体连贯性,促进二、三次产业和城乡的有机联系,促进全县四点美丽发展四大工程的实施。

(2)实施环境改善工程,要确保外部改善有形环境,巩固和扩大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率。实施产业绩效提升工程,要注意提高内部经济实力,扶持优势产业,打造品牌效应,强化配套功能,壮大集体经济。推进有机农业高效品牌经营,发展现代家庭产业,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服务业,积极扶持工业大村和经济强村;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文明素质潜力,提倡具有技术诀窍、创业热情、文化素质、开放文明氛围的现代素质建设者加入组织中;实施完善服务体系工程,要以完善公共服务为目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建,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通过这四项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保障和非营利性服务并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3)在全面总结美丽乡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精品乡村和美丽乡村城市建设。一是明确设计要求和标准。第二,借鉴当前的经验,对建设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和补充,使“美丽农村”建设评价标准更加全面、科学,使“美丽农村”建设管理更加有效。二要注意工程建设。把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继续用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项目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用项目来检验建设美丽景观的成效。结合项目实施力度加大,主动做好项目衔接工作,积极扶持优势项目。有必要提高项目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水平,加大项目的投资力度,吸引各类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为第三方营造一个“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巩固“美丽农村”建设成果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重要衔接。积极探索“风景优美”的商业模式,尝试社会化、商业化的模式。

全县要根据财政所在地建立资金渠道,土地采购和村民自筹资金,重点做好村卫生的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重点工作是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加强舆论动员,扩大舆论影响,增强宣传力度。创新广告媒体,及时举办“美丽乡村”大型活动。要积极做好“美丽乡村”的品牌引领工作,强化美丽乡村的外部品牌,强化营销理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创新合作。乡村应该与重点集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积极宣传来征集全县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建设。攸政府各部门在美丽的乡村和城市开展联合经营活动,要积极代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鼓励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投资兴业,共创美好家园。

4 总结

营造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要有效解决政府唯一主导形式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投资不足、效率低下、缺乏可持续内生动力的问题,集中各种资源协同推进美丽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在加强村庄传统产业建设的基础上,如保证农民增收等,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挖掘、保护和继承村庄的特色,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只有正确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才能确定建设工程的目标和方向,支撑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美丽政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