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为不教”理念下的角色定位

2021-12-31袁怡娴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念教育教师

袁怡娴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关键词界定

(一)教为不教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叶圣陶先生认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只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系列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这并不是说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使其终身受益。对此观点,叶圣陶先生总结为“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教”,让学生“会学”,进而达到“不教”之目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理念,又叫生本教育理念,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1]生本理念最早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郭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儿童的先天发展规律、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释放更多的潜能。从“以教师为本”到“以学生为本”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为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地位的期望和要求。[2]它对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理和行为作出了规定。角色主要包括教学的设计者、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学习的推动者、人际关系的沟通者、家长的代言人,以及社会规范的象征者等。时代在发展,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源泉。在信息社会中,通过校外的资源,中小学生能够轻易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这时,教师应转变角色,改变知识传播者的主要任务,由书本固有知识的输出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为不教”理念下的生本教育现状

(一)教师不敢“放手”,仍实行“满堂灌”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本教育理念仍抱存疑态度。一方面,教师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制约,不敢在课堂上占用太多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未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题的设置不一定能贴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故而使所谓“生本教育”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效果不佳。“满堂灌”的课堂对教师而言更容易把控。教师只需按照教学进度和自己所准备的教学内容逐步讲授,无需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和提问的空间。

(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现实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课堂中担任主角,教师过于依赖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在学生数量多的课堂,师生的互动难以组织实施,教师只能采用可控性较强的讲授法,不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贯彻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三、“教为不教”理念下生本教育的困境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传统教学思想植根于上个世纪,特别是受前苏联“五段教学法”观念的影响至深。教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讲课和听课之间”的单一关系。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其一,认为课堂教学主要在于教师的“讲”,倡导“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从逐句解释到词法、句法、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背景介绍,都需要教师讲得深刻和透彻。其二,我国旧式教育强调继承传统。人们认为,阅读古籍的目的,就是把书中的内容,无论是否适合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是否有用,都应该装进学生头脑;学习古人的文章,就是把一种套路和语调模仿到家,而不管它们是否与情感相容,是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传统教育中,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也比较盛行。重视对利益与财富的追求。认为读书和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成名。至于在个人生活中培养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使个人终身受益,造福社会,传统教育明显重视不够。

(二)未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具有一定教育目的的双边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锻炼能力,提升思想品德,最终实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足够充分的考虑,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的经验来观察、研究、思考和探索新课题。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往往忽略该重要因素,或对此设计并不娴熟。例如,课前作业设置不当,对学生的预习任务没有进行科学设计等。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四、“教为不教”理念下生本教育的教师角色定位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变:

(一)转变观念,学生为本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其本质是指在教学中不能实行“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把学生作为要装满知识的“空瓶”,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重心不再限于教师、教科书,而应遵循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律。结合其发展规律充分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以学生为本”,只有正确对待并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并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使教学效果落实到受教育对象上。

(二)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视,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该特性。这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3]。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环境,建立民主机制,赋予学生一定的权力,并充分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为学生创造参与和引领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4]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辩证关系。在“教是为了不教”中,让学生“会学”就是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批判性思维,拥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试图独立解决问题。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新的问题时才有自主解决的冲劲和能力。

(三)教师提升主导课堂的能力素养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需要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相应提高。生本教育理念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讲”,而是要求教师,一是充分认识和遵从学生发展的规律,转变教学行为;二是注重因材施教,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到“以学定教”;三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环节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交流。在课堂上努力展现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鼓励个性化发展;四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五是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规律,规律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强调难点,让学生开阔视野,综合运用方法和规律。

此外,教师还需及时进行教学反思。[5]教学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是用来发现和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其一,教学反思的存在使教学行为的选择和使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考虑此教学方法带来的是否为有效的学习结果;其二,教学反思的存在让教师的教学技巧和理论知识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扶正得到再一次完善;其三,通过教学反思将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同事得到比较和分享,使教学实践的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理念教育教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最美教师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