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31王秀华杨永光倪翠玲区雨齐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医学科技医院

王秀华,杨永光,倪翠玲,区雨齐,雷 博

(1.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2.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而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健康中国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国家医改政策要求三级医院落实功能定位,重点关注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发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这些新形势新变化对原有的医疗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型综合医院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由以往单纯强调临床指标的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内涵型的研究型智慧型发展模式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医学科技创新激发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学科技创新是医院发展的核心[1],是实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是支撑和引领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3]。本研究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2016—2020 年的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实践状况,探讨我国地方大型综合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通过提升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1904 年由中华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福音医院”,迄今已有117 年的历史,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也是部省共建医院。医院在2012 年成为郑州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9 年成为直属附属医院;2016 年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河南大学医学院;2020 年依托河南大学获批眼视光医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医院现有11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单位,有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 个,拥有占地14 000 m2、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公共实验室,是河南省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综合医疗服务和医学科技创新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2014 年开始进行中国医院科技评价,2018 年首次提出建立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STEM)作为评估全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TEM 评价方法可以比较全国医疗机构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评估结果相对客观公正,体现机构医学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根据2020 年公布的2019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河南省进入全国百强的医疗机构仅有2 个,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其中之一[5]。与全国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比,河南省人民医院在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等科技创新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医院要缩小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科技创新发展差距,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型智慧型医院发展目标,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科技创新。

2 医院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1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围绕医学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医院决策者创新管理理念,改革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训。设置科研秘书,主动为全院研究人员提供个性化科研服务;建立临床服务中心,招聘医学英语、卫生统计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硕博士,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英文翻译、数据统计分析、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营造医学科技创新氛围,医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与环境,在精神上给荣誉、物质上给奖励,多措并举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长期积累。为调动科研人员进行医学科技创新的热情,医院相继出台了《专职科研岗位管理办法》《院内40 岁以下博士脱产开展科研工作的通知》《科研人员绩效方案》《科研奖励办法》等多份政策文件,提高专职科研人员绩效奖金系数,加大对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创新设置院级科研重大专项和基础研究专项,加大对科学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强基础科研人才的培养。

从科技发展规律和医学发展历程看,前沿科技与医学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医学创新和突破发展的必然路径[6]。医院梳理了所有学科的研究基础和传统优势,要求学科带头人对标国内标杆单位、标杆学科,明晰学科发展差距,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医院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聚焦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和疑难罕见病,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坚持原创性研究和集成创新研究,坚持自主创新。医院大力资助未来有突破性进展的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如分子诊断、生物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遗传医学、影像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区域辐射力[7]。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8]。国家对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增加了成果转化评价指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医院必须重视成果转化。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成果转化政策的基础上,医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收益的比例。探索建立转化医学服务中心,与第三方专业转化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搭建研发人员、风险投资、创新企业间的合作与转化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转化服务,识别并资助具有明显产品潜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减少成果转化商业化风险,共同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

2.2 引育高层次人才,加强梯队建设

出色的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对学科的突破性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9]。根据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医院相继出台《双所长岗位设置及实施方案》《关于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团队实施方案》《引进高级科研人才实施方案》等政策,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从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引进知名人才和团队,给予职务、分配专家公寓、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配置科研团队和实验室、提供高薪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在人才培育方面,医院创立“23456”人才项目,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遴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52人,按年龄段3 年一个周期择优支持。其中,2 阶段资助30 万,3 阶段资助60 万,4 阶段资助150 万,5 阶段资助300 万,6 阶段按需支持。选派198 位优秀骨干人员去国外知名医疗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医学知识和管理经验。资助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外重要的专业学术会议,开拓眼界,培养国际化视野。此外,医院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密切合作,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育并重,培养和集聚一批创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医学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为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3 加强平台建设,增强创新保障

为提升平台对医学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医院整合拓展全院相关资源,投资近2 亿元建立了14 000 m2的公共科研平台,包括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综合实验平台、单细胞技术平台、造血干细胞研究平台、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免疫学实验平台、药理学研究平台和影像技术研究平台。购置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如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测序仪、小动物代谢监控系统、小动物外科显微镜、高效液相质谱联用系统等,并对外开放共享。

医院招聘培训近百名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遗传学、药理学、药剂学、材料学、卫生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协调各种资源有机融合,主动进行医学科技创新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基因编辑技术、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服务、组蛋白修饰的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单细胞快速分离和质量控制等实验技术服务,为引领性科研、突破性成果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2.4 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

围绕医学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医院积极拓展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梅奥诊所、日本国立病院机构东京医疗中心等多个国家知名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先进技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医疗、远程会诊、协作网络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合作内容。充分利用河南病源多、病种多等临床资源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院士团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组织或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提高常见病和疑难罕见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学术交流与合作可以开拓眼界,形成国际化视野,站在医学前沿推动自主创新[10]。为显著提高影响力,医院追求卓越的学术交流,积极资助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或专业技术培训班,如组织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年会、国际知名神经外科大师Juha 培训班等。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高层次专业学术会议,鼓励大会发言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在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或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的话语权,积极融入国内外专业学术网络并逐渐发挥引领作用。

3 医院实施医学科技创新实践的成效

2016—2020 年,通过实施医学科技创新提升举措,医院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医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5]发布的“2019 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11]组织评估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均晋升百强,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69 名、河南省第1 名,学科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11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部顺利通过评估。医院的专科和亚专科建设日益完善,借助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云医院,以病人为核心,以智慧医疗改变健康管理与健康指导、疾病诊疗和预防。通过科技创新,医院强化核心业务,通过医学、生命科学、理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医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创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创新服务保障模式,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科技产出方面,医院5 年共发表论文近5 000篇,其中发表SCI 论文1 563 篇、被引8 162 次,“中华系列”论文1 281 篇;中科院一区论文数量显著增多,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出版专著42部。获得科研立项与资助经费增长迅速,国家级重点项目实现了重要突破,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110项、省部级项目541 项、市厅级项目546 项,累计获得资助财政科研经费1.3 亿元。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9 项,其中一等奖2 项、二等奖27 项;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94 项,其中一等奖70 项。获发明专利37 件,实用新型专利133 件。主持或参与的指南共识标准26 项。

在成果转化方面,医院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嵩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多个社区和基层医院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近2 万人次。通过这些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病变导致的视网膜病患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盲目。联合研发的世界首台每秒20 万次超广角扫频激光OCT 成像分辨率达到微米级,探测深度、广度和精确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获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证书,显著提高了临床辅助诊断水平,实现了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引进海外高端人才50 人,国际国内知名学科团队12 个,选派198 人进行海外研修,获得省级人才荣誉称号23 人。医院人员中任中华医学会常委以上32 人,中国医师协会常委以上54 人,省医学会副主委以上86 人,省医师协会常委以上29 人,并有专家在亚洲和国际医学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显著提升了医院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在平台建设方面,医院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 000 m2左右扩增到现在14 000 m2,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日益完善,由原来的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发展到现在各类科研平台共65 个,包括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6 个、省重点实验室4 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 个、省工程中心8 个、省工程实验室14 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0 个、市厅级实验室27 个。所有科研平台实行资源有机融合、相互支撑,依托河南省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平台对外开放共享,以服务医学科技创新为目的,集聚创新链各环节和多学科力量,提供专业化、技术化服务,建立协同高效的医学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4 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

通过多年的发展,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崇尚医学科技创新的氛围仍然不够,科研人员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的现象仍然存在。低水平、重复性研究依然较多,引领性科研、突破性成果较少。人才方面,尚未实现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的突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估监管机制,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引进人才,且高层次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同时培养出本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需要在政策和资源方面继续进行探索。在科研平台方面,尚未获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对科技创新的支撑需要持续积淀提升。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较少,国际国内学术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医学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医院在向研究型、智慧型医院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提升医学科技创新的措施。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奖励,激发科技人员的研究热情;实行关键和重要研究项目“揭榜挂帅”责任机制,实现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融合,靶向引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基础和临床复合型领军人才;以国家级标准进行科研平台建设,全链条强化研发平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持续提升和拓展深化国内外合作与交流。这些是医院,以及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持续以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5 结论

医学科技创新投入大、成效慢,涉及影响因素多,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型综合医院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医院要建立协同高效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创新管理思路,整合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并突破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断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能力,显著增强医学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研究型、智慧型医院建设的引领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普惠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科技医院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萌萌兔医院
科技在线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