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列连词“与”在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使用状况研究

2021-12-31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古古代汉语文选

周 雷

(青海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7)

关于并列连词前辈时贤已经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例如于江的《虚词“与、及、并、和”的历史发展》(1996)[1]、徐萧斧的《古汉语中的“与”和“及”》(1981)[2]、周生亚的《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1989)[3]、蒋宗许的《〈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质疑》(1990)[4]等,介绍了并列连词“与”和“及”的用法。因本文篇幅有限,而且在郭锡良的《古代汉语》[5]文选中并列连词“与”的使用更多,所以本文对并列连词“与”进行分析,弄清该文选中的并列连词“与”的使用特点。连词“与”和介词“与”比较容易混淆,笔者按照连词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和介词前面可以加副词这两个原则来进行区分,根据这两个原则将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包含并列连词“与”的句子找出来加以论证。

一、上古时期的并列连词“与”

(一)并列连词“与”字的使用情况

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并列连词“与”字出现了55次,其中在《左传》中“与”字出现了4次;在《国语》中“与”字出现了6次;在《战国策》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史记》中“与”字出现了15次;在《报任安书》中“与”字出现了4次;在《艺文志诸子略》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季氏将伐颛臾》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谋攻》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兼爱(上)》中“与”字出现了3次;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许行》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天论(节录)》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历山之农者侵畔》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离骚》中“与”字出现了6次;在《哀郢》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风赋》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七发》中“与”字出现了1次。举例如下:

例1.逢丑父与公易位。(《左传·鞌之战》)

例2.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勾践灭吴》)

例3.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例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史记·鸿门宴》

例5.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例6.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墨子·兼爱(上)》)

例7.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许行》)

例8.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

例9.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例10.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鸿门宴》)

例1中“与”连接“逢丑父”和“公”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2中“与”连接“谋臣”和“爪牙之士”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3中“与”连接“贤士”和“共国”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4中“与”连接“君王”和“沛公”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5中“与”连接“卫灵公”和“雍渠”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6中“与”连接“父兄”和“君”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7中“与”连接“贤者”和“民”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8中“与”连接“鬻楯”和“矛”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9中“与”连接“不为者”和“不能者”这两个并列的名词成分;例10中“与”连接“君”和“项伯”这两个并列的名词。其中例1、例2、例3、例4、例5、例7和例8是肯定句,例6、例9和例10是反问句,这说明并列连词“与”不但可以用在肯定句中,还可以用在反问句中。

上述例子是表示两者之间的并列,“与”字还可以表示三者及三者以上的并列,例如:

例11.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

在例11中用并列连词“与”字连接“耕”、“渔”和“陶”这三种农业活动,“与”字表示三者之间并列存在,这三个名词和“与”字共同做句子的主语。

(二)并列连词“与”字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

并列连词“与”连接的成分在句子中主要做主语和宾语。在教材的文选中连词“与”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有47例,做宾语的有8例,其中连词“与”连接的成分在《左传》中做主语4次,做宾语0次;在《国语》中做主语5次,做宾语1次;在《战国策》中做主语1次,做宾语1次;在《史记》中做主语14次,做宾语1次;在《报任安书》中做主语4次,做宾语0次;在《艺文志诸子略》中做主语1次,做宾语1次;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做主语1次,做宾语0次;在《谋攻》中做主语1次,做宾语0次;在《兼爱(上)》中做主语3次,做宾语0次;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做主语2次,做宾语0次;在《许行》中做主语2次,做宾语0次;在《天论(节录)》中做主语2次,做宾语0次;在《历山之农者侵畔》中做主语1次,做宾语1次;在《离骚》中做主语3次,做宾语3次;在《哀郢》中做主语2次,做宾语0次;在《风赋》中做主语1次,作宾语0次;在《七发》中做主语1次,作宾语0次。举例如下:

例12.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左传·吕相绝秦》)

例13.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语·勾践灭吴》)

例14.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史记·鸿门宴》)

例15.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许行》)

例12中“与”字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是“吾”和“女”,这两个成分共同做句子的主语;例13中“与”字连接的“稻”和“脂”做谓语动词“载”的宾语;例14中“与”字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是“怀王”和“诸侯”,这两个成分共同做句子的主语;例15中“与”字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贤者”和“民”共同做句子的主语。

“与”在上古时期出现的比较多,可以连接两个并列的名词,也可以连接两个并列的名词性成分,还可以连接并列的三个名词。“与”字和其连接的并列成分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但是做主语的例子明显多于做宾语的例子。

二、中古时期的并列连词“与”

(一)并列连词“与”字的使用情况

并列连词“与”字在所调查的文选中总共出现了10次,其中在《洛阳伽蓝记》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张骞传(节录)》中“与”字出现了5次,在《神灭论(节录)》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情采》中“与”字出现了1次。由调查可知,《张骞传(节录)》中并列连词“与”字出现的次数最多。举例如下:

例16.唯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王子坊《洛阳伽蓝记》)

例17.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汉书·张骞传(节录)》)

例18.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范缜《神灭论(节录)》)

例19.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在例16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融”和“陈留侯”这两个人名;例17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张骞”和“堂邑氏奴甘父”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18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知”和“无知”这两个并列的名词;例19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峰”和“辰汉”这两个名词。

(二)并列连词“与”字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

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成分在《洛阳伽蓝记》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张骞传(节录)》中做主语的有5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做主语的有2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情采》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由以上调查可知,中古时期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成分都是做主语。例如:

例20.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汉书·张骞传(节录)》)

例2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例22.人而无知,与木何异?(范缜《神灭论(节录)》)

在例20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其父民众”和“昆莫”共同做句子的主语;在例21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世”和“我”共同做句子的主语;例22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人而无知”和“木”共同做句子的主语。

“与”字在中古时期出现的比较少,这些“与”字主要连接两个并列的名词,“与”字连接的两个并列名词做句子的主语。

三、近代时期的并列连词“与”

(一)并列连词“与”字的使用情况

并列连词“与”字在所调查的文选中总共出现了12次,其中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庐山草堂记》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华佗传(节录)》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淝水之战》中“与”字出现了3次,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字出现了2次,在《答李翊书》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滕王阁序》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别赋》中“与”字出现了1次,在《赤壁赋》中“与”字出现了5次。举例如下:

例23.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例24.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例25.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例2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在例23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桷”和“瓦”这两个名词;例24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食”和“乐”这两个名词;例25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秦王坚”和“阳平公融”这两个人名;例26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落霞”和“孤鹜”这两个名词。

(二)并列连词“与”字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

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总共有15例,做宾语总共有2例,其中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庐山草堂记》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华佗传(节录)》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淝水之战》中做主语的有3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1例;在《答李翊书》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滕王阁序》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别赋》中做主语的有1例,做宾语的有0例;在《赤壁赋》中做主语的有4例,做宾语的有1例。举例如下:

例27.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韩愈《答李翊书》)

例28.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江淹《别赋》)

例29.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在例27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动词“用”和“舍”共同做句子的主语;在例28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名词“珠”、“玉”和“罗”、“绮”共同做句子的主语;在例29中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名词“水”和“月”做“知”的宾语。

四、结语

分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对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并列连词“与”的使用情况和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进行统计,如下所示:

上古时期并列连词“与”所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有47例,做宾语有8例;

中古时期并列连词“与”所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有10例,做宾语有0例;

近代时期并列连词“与”所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有15例,做宾语有2例。

在所调查的文选中,并列连词“与”字在上古时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中古和近代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另外,经过调查可知,在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并列连词“与”字连接的成分做主语的情况明显多于做宾语的情况,在上古时期“与”字连接的并列成分做宾语的例子是做主语例子的六分之一,在中古时期“与”字连接的并列成分不能做宾语,只能做主语,在近代“与”字连接的并列成分做宾语的例子是做主语例子的七分之一。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中的并列连词“与”的使用情况和连接成分的句法功能的情况,同时,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并列连词“与”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对现在的并列连词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中古古代汉语文选
“Atelier Ting亭”中古家居体验空间改造设计
画与理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画与理
“中古”生意“最好的时代”?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画与理
画与理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