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uora 网络问答平台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2021-12-31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作文用户英语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外语系,浙江 嘉兴 314000)

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成果教学法”为主导,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写作技巧的讲授和词汇、语法等技术性细节上[1]。这样就将写作简化为一种机械的模仿和操练,并没有把写作当成是一个循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中、后的整个过程中“一系列交互、协商、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的测试为主,标准机械,过分强调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3]。尽管有老师试图在写作教学中采用同伴互评(Peer review)改作文,但由于其过程性较多地受到学生“认知差异、情感差异、性格差异、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影响,加之种种条件的限制,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4-5]。

一、研究背景

网络的迅猛发展及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已经为高校英语学习与教学创造了新的契机,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就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6],其目的在于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 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由于混合式教学是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各自的不足,“成为了当前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模式”[8]。而针对不同的网络平台展开的混合式写作教学,如QQ 群、“句酷批改网”,或是国外的Blackboard,国内的学者达成了以下共识: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9],同时不仅将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的角色中解放了出来,也让学生摆脱了被动的、机械的模仿者的角色[10]。

笔者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东部某独立学院2017 级英语专业大二学生51 人,学生在大二学年有为期上下两个学期的专业写作课。通过问卷回收、统计后发现:

1.70.6%学生不喜欢英语写作,且有82.4%学生表示除了课堂上布置的写作作业,自己不会在课外有意识地用英语写作。

2.除了课堂布置的作业和考试中的作文,33.3%学生每个学期英语写作的次数为0,31.4%学生在1-2 次,25.5%学生在3-4次。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写作既无自觉的意识,也没有足够的课外训练。92.2%学生承认,课外英语写作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3.关于写作量不够的原因,66.7%学生认为“没有老师监督,自己没有动力”;37.3%学生则觉得“没有人批改,写了也是白写”。

4.在被问及英语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有47.1%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足,如词汇量小、语法差;39.4%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面太窄,总觉得“无话可写”。仅11.8%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不够。

该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已创办5 年有余,但受制于学院自身的特点和招生水平,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语言输入单一、人文社科知识匮乏等问题;同时由于英语专业四级(TEM4)通过率还是衡量学院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写作课老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主要围绕TEM4考试展开,并按固定的写作教材鼓励学生模仿范文、套用例句,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课兴趣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加之写作对学生词汇、语法、造句、谋篇、背景知识、思想内涵等综合能力的考量,使得部分学生面对英语写作任务时存在抗拒、应付的心理,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写作焦虑,作文的真实性和创造性更无从谈起。

尽管写作课老师尝试过教学行动干预,如减少单一话题的作文训练,增加相关阅读训练以及概要写作训练,设置同伴互评环节,但通过教学观察和与师生的面对面访谈发现,学生依然是被动的学习者,文本的输出依赖课堂的训练和老师的灌输。有学生就坦言:“写作对我来说真的只是一个硬性的任务,完成就好。我一没有外国朋友需要书信,二也没有用英语记录自己想法的需要。”任课老师有限的精力既难以做到一对一的监督和指导,也无法通过多次作文打分等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综合的评定。除了课堂表现和两次作业,学期末的评定依然要倚仗期末考试这一手段,并将此作为高占比的评价环节。

二、第二轮行动干预

(一)基于Quora 的混合式英语写作教学

笔者对17 级英语专业学生开展了第二轮教学行动研究,学期初通过与任课老师讨论,在不改变原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基于Quora 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写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2009 年创立的Quora 是目前国外较为盛行的网络问答社区,支持多种语言,汇聚了大量知识性的问题和答案。该平台通过问与答的方式将信息联系在一起,并使用户通过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产生交集,使之成为了用户知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网路平台。总之,Quora 是用户使用真实身份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的社会化问答网站,在这一社会化问答网站上,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提问、回答、评论。Quora 建立的这一网络社区通过用户“以个人人际价值作为抵押,对自己在社区中的言行负责,在“虚拟人”和“现实人”中间建立起“实名的桥梁”。这样的一个“类社会环境”很好地符合了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提出的交互决定论,即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过程、模仿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对环境刺激做出积极的反应,这无疑与外语学习的本质是吻合的。

Quora 是一个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一功能可以让Quora 充当一个线上写作平台,通过让学生阅读话题(多为问题形式)以及话题下的回复,并亲自参与话题的回答,与平台用户形成互动,从而达到激发兴趣、主动输入、输出、同伴互评的目的。并且让老师从课堂控制者和最终评判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帮助者。

(二)课堂讲授与Quora 相结合:以读促写,实施二稿制写作

教师沿用之前的教学大纲,在原有的阅读、写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将TEM4 写作真题与Quora 话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辅以Summary writing 训练和写作策略、技巧的讲解。

如 2016 年 TEM4 的作文是一篇题为“Term-time holidays will be banned”的阅读材料。而Quora 平台上就有一个同年发布的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erm-time holiday in UK? Is it necessary to ban it?”话题下面总共有7 个回答。按照以读促写、二稿制写作的原则,老师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老师对真题的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完成对阅读材料的Summary writing;随后老师给出大致的写作思路,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表达和句式,让学生在Summary 的基础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议论,完成第一次写作;(2)老师要求学生阅读Quora 话题下的回答,通过Summary writing 这一训练形式概括出每个回答的观点(Opinion)和要点(Key points),并将这些观点与自己的作文比较,总结差异,在课堂上讨论;(3)通过Quora 平台Related questions 的话题推荐功能,布置学生课后去浏览“What are the rules on holiday in the UK”和“Do term-time holidays from school negatively affect educational attainment”这两个话题的答案,以使学生对这英国的“Term-time holiday”有更全面的了解;(4)要求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第二次写作,交给老师,并由后者完成作文的打分;(5)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下反思日志,总结此次写作尝试的心得。同时要求学生把第二次作业作为答案发布到Quora 的问题栏里。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能往往阅读能力成正比。将阅读融入写作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使学生“澄清写作中的模糊点,如篇章结构该如何布置等,以形成规范的作文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这一原则,针对学生语言输入严重不足的状况,教师将Quora 平台的话题功能引入了课堂,并借助话题下的答案和同类话题的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输入。同时为改变“一稿定乾坤”的应试做法,增加了修改一稿、二次成稿的教学环节。一稿多写原本为“过程写作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即学生通过与老师反复的协商、交互、反馈,不断修改稿件,直至终稿。但囿于课时,最终采用了二稿制的办法,不会耗费师生太多的精力。

以上教学设计既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和权威性,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将Quora 融入了材料阅读和二次写作,不仅增加了学生文本的输入和输出,也巩固了写作训练的效果。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接触、使用Quora,逐步熟悉平台的各个功能,为线下的自主学习做准备。

(三)基于Quora 的自主学习:以兴趣为导向、以交际为目的

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Quora 的资源,广泛参与平台上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回答,从而培养线下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注册Quora 账号的时候便向平台提供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类别,Quora 除了会据此推送相关话题外,还会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挖掘主题相关“专家”,将问题精准地推送给用户,邀请其参与。如有一位学生收到了“What is your most memorable experience with your pet”的邀请后参与了回答。她讲述了猫如何陪伴了自己的童年、最后在她初中时出走消失的故事。虽然内容里有语法错误,但文字里传递出的真情实感让人动容,也获得了其他用户的点赞,甚至有用户留下了“Your story is very touching,and it reminds me of the cat we kept once and she walked away just like”的评语。Quora 平台上类似这样个性化的话题推送,有效地弥补了课堂上以应试为导向的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与全世界用户的互动不仅实现了写作的交际目的,也起到了同伴评价的效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也会根据全班所有学生的共性,选择平台上诸如“Is English a Hard Language”这样的话题要求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利用Quora 平台的社交功能,与班上所有的学生建立了好友关系,因此能随时获悉彼此的动态。教师在追踪学生在平台上的作答情况时,既可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在学生的答案后面添加评语、与学生本人互动;也可将学生作答的链接分享给全班,作为课外的阅读作业,并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与讨论。

传统的写作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评阅”这一单向交流的模式,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缺乏写作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因此显得极为被动[2]72。而Quora 上的话题回答则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写作任务,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对写作任务的评价也不再局限于教师这个评价主体和语言形式这个评价对象,而是在于学生所产出的结果是否达到了交际目的。

(四)利用Quora 的反馈机制:形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

作为网络问答社区的一个典型代表,Quora 的知识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并以自发、互助、分享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平台对答案的质量也建立了一套评估的算法,并在对答案的质量进行评价时突出了其有用性、相关性、完整性、可读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这6 个指标。这也符合TEM4 对作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篇章组织结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度这几大评价标准。

作为Quora 用户,评判答案好坏的最为直观的指标就是答案下面的“顶”“踩”“评论”和“分享”四按钮。用户可以根据每个问题的答案质量选择“顶”或“踩”的投票动作,并对其“评论”,与答主形成互动;用户甚至可以“分享”自己认可的答案至别的社交网络平台。在传统数据时代,读者所阅读的信息与读者所产生的信息是割裂的,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行为往往是被忽略或是隐藏起来的。但在大数据时代,读者的选择和反馈本身也都是数据。具体到Quora这样的聚合型问答平台,用户在上面选择的话题反映了其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顶、踩和分享的简单用户行为反映了信息对用户所具有的真正价值;而评论这一复杂的用户交互过程则不仅可以说明信息的具体价值,还可以为信息的主题和分类等定性。

Quora 根据建立在此机制上的算法对用户的答案排序,以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质量由高到低)的答案序列。如果某个用户的回答得到了其他用户更多的赞扬、评价或分享,他的回答便在序列中更为靠前。此外Quora 还能根据回答—用户网络和最佳网页排序算法的混合方法,通过用户的活跃度、权威性和社交名誉来评价用户是否能够提供有帮助的回答,从而对回答者进行排名。因此,老师完全可以借助Quora 对答案质量的评价和用户的评级(话题度、权威性、名誉),将其纳入对学生写作的过程性评价。这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老师打分时的主观好恶,体现客观和公正,还能大大减少老师逐一批阅作业的负担,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上,及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考察上。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及反思

(一)教学观察

当教师将TEM4 的写作真题与Quora 平台上的话题结合之后,课堂一改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了话题的探讨之中。多达84.3%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Quora 最吸引自己的一点是“平台的话题和回答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和精彩的回答,拓宽了自身的知识面。”有学生在教学反思日志写道:“很多国外的话题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涉及的背景知识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挑战。但Quora 上外国用户对这些他们熟悉的话题却有着个性化的见解,能让我们学到很多。”

随着兴趣和主动性的提高,学生在Quora平台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频繁。至期末,有29.4%学生在Quora 上参与了5 个话题的回答;有29.4%学生参与了6 个话题的回答;有35.3%学生参与了7 个话题的回答;有5.9%学生参与了8 个以上话题的回答。如学生写在反思日志中:“有些话题真的太有意思了,像‘What Chinese food do Chinese people not even like’这样的话题,我一看到就特别有想写一写的冲动,告外国友人臭豆腐并非所有中国人都喜欢。”总之,Quora 上话题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其社区互动功能及激励机制则增强了学生写作的频次、强度和效果。有学生在反思日志表示,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全世界的用户交流思想”,而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没有人会在乎你的语法”,更多的是“对你的观点的认可和批评”。有74.5%学生认为Quora 平台的反馈和激励机制让自己“对待写作更认真、更用心”了,也对英语写作“更有动力”了。

教师通过两个学期学生的作文对比也发现,学生在提炼他人观点的Summary writing 训练中,作文的逻辑性更好了,特别是在议论时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机械地将老师给的例句生搬硬套,甚至凑字数堆砌。有学生说:“以前老师的技能训练纯粹从应试出发,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写作中,但Quora 上针对一个话题的英文表达和技巧是活生生的。”“看别人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英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远比模仿范文有收获。”

(二)教学反思

首先,由于Quora 这个平台是面向全球用户的,它汇聚了最新、最具实效性的话题,其广度、包容度和时代性远远超过了课堂所承载的教学内容,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同时Quora 的每个话题下,用户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答案,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炼不同观点的能力,也让学生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如何用逻辑清晰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老师则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丰富的话题和答案资源,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多向思维和国际视野。这一点与英TEM4 写作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与表达维度”的评价标准不谋而合。但是Quora 上也存在着一些偏僻、生冷的话题,甚至有些不太符合我国国情的话题,会对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甚至误导。这需要任课老师及时关注学生在Quora 上的动态,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

其次,基于Quora 平台的混合式写作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从外在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面和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它从内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自信心。笔者收集的反思日志中,反映最多的一点便是“知识面拓宽”了,认为通过参与Quora 的话题讨论,能“了解到别人是如何用英语思考的,因此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学到很多”。但据任课老师反映,学生在课堂的作文训练中以及期末考试中,临场的作文的词汇量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反而是对已有的词汇使用更得心应手了。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的反馈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当被问及“在Quora 平台上阅读、回复、参与话题讨论,是否提升了自己的词汇量?”时,仅有23.5%的学生选择“是”;并且只有13.7%的学生表示Quora 对自己的帮助是学到了地道、正确的英语表达。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高达72.5%的学生认为Quora 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了,不再觉得写作无聊了”。可见,无论是从学生的主观感受,还是平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际影响,这一写作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兴趣和内驱力的提高上,而非词汇量的增加。

再次,老师结合Quora 反馈机制的评价方式更具客观性。Quora 对学生答案的质量反馈和对学生个人等级的排名能弥补教师原有的“写作训练+考试”的单一评价手段,使其对学生整个学期下来的写作能力进行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考量。但考虑到Quora 每个话题下面的高赞回答都是具有非常高的用户等级和声望等级的用户给出的,对于只接触了Quora 不到一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回答在一些热门话题中大多排在很靠后的位置,不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很难获得平台其他用户的注意,而且能真正与社区其他用户形成互动的学生也屈指可数。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两轮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和反思日志等手段,发现基于Quora 平台的写作训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给予老师更多的教学自由,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丰富了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手段。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样本较小,类型不够丰富,研究持续的时间较短,其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考察。

猜你喜欢

作文用户英语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