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德福教育思想中的学前儿童生命教育

2021-12-31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斯坦纳德福儿童

(西安思源学院 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8)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与无常,更加珍视生命。对于儿童来说,生命意味着什么?怎样看待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关于生命的种种发问,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儿童时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回答儿童的这些种种有关生命的问题?怎样对学前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华德福教育思想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教育的主张,为我们在疫情背景下的学前儿童生命教育,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一、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生命教育最早是在1968 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首次提出[1]。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如,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教育[2]。王北生认为,生命教育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最终提升人的生命质量[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始从国家战略角度重视生命教育了。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应当把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通过生活习惯的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等途径,让儿童获得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和能力。可见,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是落实在学前儿童具体的生活当中的,这使得学前儿童生命教育有了具体和明确的方向。在实践方面,我国的一些省市,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关的生命教育实践,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上海、辽宁编写了生命教育的相关教材,黑龙江的生命教育义务教育课程等。在学前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大多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如一次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一些儿童生命教育的图画书阅读等,目前还相对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参照。

疫情发生以来,各省市地区陆续开始加强关注和重视生命教育,2020 年2 月21 日,教育部、工信部发出通知,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也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姚伟指出:生命教育是生活和生存的应有之义,应当教育儿童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黄小莲提出了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境遇下接受生命教育也存在层级性和侧重点,包括直面死亡:疫情境遇下的幼儿生命教育,诗意栖居:日常境遇下的幼儿生命教育,等等。侯莉敏认为:生命教育固然重要,教育儿童如何看待死亡也很重要。杨晓萍等提出:针对当前的重大疫情,更应该将自然、规律、生命等重要内容纳入国家课程体系[4]。

二、华德福教育思想与生命教育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Rudolf Steiner(鲁道夫·斯坦纳)是奥地利社会哲学家,他基于自己的人智学思想创立了一种教育体系,即华德福教育体系。人智学(Anthroposophy)意为人类智慧的学问,是希腊语“Anthro”(意为人类)和“Sofia”(意为智慧)结合而创造出的名词。人智学思想试图解释人类、智慧和宇宙的关系。1919 年,鲁道夫·斯坦纳在德国创建了华德福学校,开始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华德福教育思想中,并没有单独把生命教育看做教育的一个领域或范畴,而是认为教育即生命价值的体现,引导儿童体验生命,感受作为人的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及其美好。华德福教育珍视生命、歌颂生命,呼唤生命应当回归自然,使得其教育成为了一首壮美的生命赞歌。

(一)人类生命的四重概念

鲁道夫·斯坦纳认为,人类的生命包括四重概念:物质体、生命体/以太体、星芒体、自我[5]。物质体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律;生命体/以太体同时存在于植物界和动物界,它不同于物质,是富有生命的存在;星芒体是任何动物都具备的,是我们的感觉世界和内在体验;自我是人类独有的,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内核[6]。在生命的四重概念里,鲁道夫·斯坦纳集中归纳了地球上所有事物的共性与区别,并将人类放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认为人类具有一种独有的自我概念,具有强大的精神内核,因此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对儿童人格的构建和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华德福教育认为,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加强生命力量的体验,而不是耗费生命力量的体验。

(二)地球是具有生命的存在

鲁道夫·斯坦纳不仅重视人的生命,激发人的生命力,同时也重视人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以及人与这些其他生命的关系,他认为地球万物的生命是平等的,并主张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地球是具有生命的存在这一前提之下的。鲁道夫·斯坦纳在论述关于如何给儿童讲授植物的时候,谈到:要了解为什么土地实际上是植物生命的一部分,你必须找出每一种植物适合、属于哪一种土质。施肥的艺术唯有在我们将土地与植物视为一个整体、唯有在我们将地球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并且植物是与这个有机生命体共同生长的情形下,才能成就[7]。在他看来,地球是有生命的,儿童不是站在一个没有生命的、死的土地上的,而是站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土地上的,要让儿童真切地感觉到地球是活的、有生命的。斯坦纳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讲授科学知识,会让孩子们有一种“美丽而微妙的感受”,这是一种正确的感受,能够把儿童带到一个人类对世界应有的、真实的感受中去。

(三)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儿童的生命及教学

华德福教育提倡应当以整体的眼光看待儿童以及其生命,要求教师努力地去学习如何“整体”地去观察儿童,将儿童时期看成是人生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并教儿童学习如何“整体”地去观察人类。这反映了华德福教育思想的儿童观,是建立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基础之上的,他将儿童的整个生命看做为一个整体的阶段。这种整体的眼光,不仅体现在其儿童观上面,还体现在教学方面。例如,鲁道夫·斯坦纳在讲到如何给孩子们讲授植物的时候,他说,要将植物放到自然的环境中讲授给儿童,而不是单纯地搬一个盆栽给儿童。斯坦纳形象地将植物比喻成是地球的头发,如果植物脱离了地球表面,就好像头发脱离了头皮,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植物的意义所在。他说,当我们把植物放在土地里进行教学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明白大自然的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了解植物的同时,也就了解了它所生长的土壤、它所需要的空气、它所必须的水分等一切物质。植物、土地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地理学、地质学和植物学也是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可分割开来进行教学。总之,华德福教育主张不要将儿童期孤立地看待,也不认同将各门学科进行割裂,而是倡导整体的儿童生命观与整体的教学精神。

(四)用想象力滋养儿童的生命

华德福教育将想象力视为儿童灵魂的本质,主张以神话和传奇故事作为滋养儿童生命的主要方式。鲁道夫·斯坦纳反对给儿童过早地传授知识性的东西,这会导致他的身体、灵魂、灵性的分离,他认为在神话和传奇故事当中,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儿童在这些故事当中学会感同身受、学会共情,想象力为孩子们的生命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将会成为未来孩子们的心灵成长的基石。斯坦纳非常推崇童话、传奇、神话故事等,他认为这些故事形式都是在利用想象的图景表达深刻的道理。因此,在华德福教育中,不乏各种民间传奇、童话、神话故事的运用,这些故事简单而又朴素,美好且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适合聆听和朗读,还非常适合扮演,当故事被重复讲述多次后,孩子们对故事非常熟悉的时候,便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儿童从中感知着生命,获得了积极的生命体验,鲁道夫·斯坦纳认为这个过程能够深深地滋养着儿童的生命。

(五)将教育与儿童的生命紧密相连

鲁道夫·斯坦纳所主张的华德福教育,反对一切违背儿童生命特点、背离生命规律的教育,反对给儿童进行知识的灌输、对儿童进行机械的教育,强调遵循儿童作为人的生命规律特点进行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主张培养健康、对社会有价值的、生活幸福的人。由此可见,华德福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唤醒人们生命本来的面貌,呼唤人们回归生命本身。华德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系,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类生活图景、一种理想的社会建构理念,他崇尚真实与朴素,将教育与儿童的生命紧密相连。

三、华德福教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启示

在当前全球面临疫情威胁的背景下,面对儿童,如何回应他们对于生命的发问,如何带领儿童更科学地认识生命,怎样更好地对学前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华德福教育思想对生命的认识、对教育的主张,可以为我们开展学前儿童生命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回归本质——教育本该是生命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教育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因此教育不能脱离人的生命属性。王平认为,我们想象不出一种不关心人的生命特征和需求、不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只强调生命某一些方面发展或以满足某些所谓标准,而忽略生命本身特征,甚至本身就妨碍了生命进步,乃至对生命造成伤害的教育活动存在。疫情下,我们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在重大疫情灾难面前,一切功利化的教育、灌输式的教育、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都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疫情呼唤我们重新思考对生命的态度,教育应当给予儿童珍爱生命之宝贵性的态度、关爱生命之丰富性的豁达、直面生命之无常性的勇气。教育更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成为真正关心生命的教育,要将儿童看作是发展中的生命,不应当仅仅关注儿童当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把眼光放到儿童长远发展意义的生命当中去。

在华德福教育中,其呼唤人们看见孩子的身体、灵魂与灵性,主张激发儿童内在的生命活力和内部动力,在今天看来极具重要价值和意义。当前,在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忽视儿童生命发展规律、忽视儿童生命成长特点甚至伤害儿童生命的教育依然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屡禁不止,便是伤害儿童生命教育的代表:幼儿园将小学化的一系列教学制度完全不变地搬到幼儿园,包括课程表式的一日活动安排、缺乏玩具材料的环境、以读写算为主的教学内容、重讲授轻操作的教学形式、单一的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等。学前儿童在小学化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逐渐丧失了自信心,抹杀了学习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前教育阶段,大量和超前的知识性学习并没有符合和顺应学前儿童的生命发展的规律特点,反而给儿童的生命带来了创伤与摧残。一些儿童在上小学后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现状令人堪忧。

放眼全社会,普通大众对学前儿童生命特点的观念和认识也是不够的,体现在成人缺乏对学前儿童生命发展特点的认识,缺乏对学前儿童生命应有的尊重。一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作为网络直播工具,以一种博人眼球的方式,获取利益,不顾及学前儿童的生命特点及人格尊严。除了将儿童作为直播的对象或工具,一些购物网站、商业媒体招募儿童模特,将儿童打扮成成熟的小大人,展示某些商品,借儿童可爱的形象获取商业利益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儿童在镜头之下,失去了作为儿童该有的特点,展现出一种成人化的姿态和表情,僵硬而做作。在这些残酷的社会现象当中,儿童不被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其本身的人格和尊严被完全忽视,儿童被看作为某种成人的附属物,已经完全被工具化,被物化,儿童的生命没有被真实地看见,也没有被真实地对待。

面对社会存在的极度扭曲的儿童观,我们呼吁教育不能忽视生命的本质,不能回避人的生命发展特点。生命教育不是教育的一个范畴,教育的本质就应当是生命教育,教育本身不能避开生命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失去了对儿童生命的特点关注,教育就违背了儿童的生命规律,这已然偏离了教育的本质,脱离了教育的轨道,如此教育,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所在,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对儿童的生命带来了伤害,甚至是引发儿童的生命走向灭亡。华德福教育珍视生命的思想呼唤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生命,只有我们看到了儿童的生命所在,理解了儿童生命的本质特点,教育才不会走向歧途。

(二)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的宝贵初心

生命教育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活动,也不是短时期内的一种潮流,生命教育应当从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儿童埋下敬畏生命的种子。生命教育无需过多言语的说教,也可能不是必须依靠专门的教学而进行,它就体现在成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上。成人自身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对待动物与植物,怎样理解自然与生态,这些都会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命栖居于此,在食物链的循环中生生不息、永不停歇地交替与轮回、更新与进化,无论从何种角度说,生命都是伟大的、令人敬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不过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不过是沧海一粟,人类作为千千万万生命中的一员,是非常渺小的,其与自然万物的生灵的位置是一样的,是平等的。儿童应当从小获得这样的价值认同,明确人类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常怀感恩生命、敬畏生命之心。

在疫情背景下,当前有不少幼儿园掀起了生命教育的热潮,开始了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活动。如一些幼儿园通过观察植物、饲养动物引发学前儿童对身边的生命的关注,一些幼儿园开展关于新冠疫情的主题活动,引导学前儿童学会保护和珍视生命,等等。这符合当下的教育形势,也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但是,生命教育绝不能仅仅是此次疫情背景下的一次教育风潮,疫情过后,风潮过去,生命教育也不能被遗忘,应当成为持续开展和进行的教育常态化的内容。生命教育不应仅仅是一次次单纯的教育教学活动,某一次主题探究,而是应当渗透在成人的一言一行当中。成人对一花一草、一鸟一虫发自内心的爱护,对小动物的关心和保护,对生命的的严肃对待,都是生命教育的体现。成人应当以身作则,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关爱生命、不随意伤害生命,热爱自己、珍惜他人,同时也珍视地球一切生命。生命是伟大的,也是宝贵的,唯有敬畏生命,才能回归生命的教育的宝贵初心,如果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能种下敬畏生命的宝贵种子,那这颗种子终将会发芽,成为儿童长大后珍惜生命、护爱生命的原始动力。

(三)平等意识——生命教育的永恒主题

鲁道夫·斯坦纳不仅重视人的生命,激发人的生命力,他还主张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地球是具有生命的存在这一前提之下的,同时也重视人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生命,认为地球万物的生命是平等的。因此,平等意识是生命教育不可回避的内容。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类越发迷失了自己的位置,面对自然界,妄自尊大,不尊重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特点,甚至通过依靠榨取其他生命、牺牲其他生命的途径来帮助自己获利,肆意猎杀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野生动物,都是人类在极度追求的利益的驱动下而漠视生命的表现。疫情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疫情之下,人类应当引以为戒,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视其他物种的生命,要珍惜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在日常的生活以及教育活动中,我们要避免采用不尊重其他生命的方式对儿童开展教育教学或组织游戏活动。例如,一些游乐场设置的捞鱼游戏项目,让孩子用渔网捞活鱼,捞出来的活鱼被孩子随意地玩耍在手中,甚至任意丢弃、随意对待,一个一个鲜活的小鱼的生命就这样在儿童的游戏中消失了;在一些动物园中,成人带着孩子对动物进行随意地投喂,不考虑这些食物是否能够适合动物的特点,符合动物的需要,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一些家庭对孩子饲养的宠物不负责任地抛弃,造成我们今天的城市中,流浪动物随处可见,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对生命的践踏,究其根源,是缺乏尊重生命的观念、缺乏生命平等的意识而造成的。我们应当认识到,动物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是平等的,是一体的,甚至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只有保护好动物的生命,才能保护好我们自身,才能维持地球微妙的生态平衡,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动物不能成为也不应成为人类的玩物,动物的生命应当获得人类的保护,获得人类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大自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观察体会不同生物物种的特点,认识物种之间“强大”与“弱小”的微妙平衡,以宽广的胸怀看待自然、思考自然。此外,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可以重新思考和定位动物园的设计和存在。动物园不应是单纯在城市中圈养动物、获得利润的场所,我们建设动物园,也应当推动全社会了解动物真正的家园是大自然的观念,应当力图开启具有人文关怀的动物园的建设,在动物园中着力发展动物救助、保护、干预等项目,让动物园成为动物重返自然界的过渡。同时也可以将动物园作为向全社会宣传爱护动物的场所,引导儿童在这里更真实地了解动物、关爱动物。在华德福教育思想中,非常主张通过华德福教育的形式,致力于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自己自足,丰衣足食,全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全社会也共同生活。儿童在这所社区里能够亲自参与农耕种植、动物饲养、堆肥制作、垃圾处理等,他们亲自劳作,亲眼看见植物从种子变成果实、鸡鸭从蛋中破壳而出,看着厨余垃圾、树叶果皮、粪便废物在变成富含营养的有机肥料,在亲身的体会中认识自然万物的循环不止与生生不息。

(四)生命美育——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

生命是美丽的,从生命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开展美育,借由种种艺术的形式,引发出儿童对生命美感的认同,引导儿童以艺术的眼光看待生命,加深儿童对生命的理解。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以艺术形式滋养生命,利用优美的神话传奇故事、美好的音乐、歌谣、精彩的戏剧打动幼儿,激发幼儿内在生命的灵性。生命美育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一种美好而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让孩子在艺术的体验当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提高对生命的感悟,让心灵更加充盈和饱满。

华德福教育非常善于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引导孩子感受富有生命力的美。在华德福幼儿园,教师经常会使用到一些民间歌谣或自己创编的歌谣作为一日生活环节的过渡,这些歌谣的基本元素都是自然万物,富有生命色彩。例如,在晨间问好时,老师带孩子们唱:“早上好啊亲爱的太阳,早上好啊亲爱的大地,早上好啊亲爱的石头,花儿朵朵满园芬芳;早上好啊亲爱的动物,小小鸟儿叽叽喳喳,早上好啊亲爱的朋友,我们大家早上好!”一首简单的歌谣里,蕴含了宇宙、物质、动植物和人类自己,孩子在简单而美妙的旋律中,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美妙与平衡,体会着自然万物与人类自己的和谐共生,一种生命平等的观念,在歌声中扎根于幼儿内心。或许孩子们长大后会忘记这些歌曲,但童年时期这种歌谣所带来的美感和对生命的真实感受,会像一束光,照亮孩子生命,甚至照亮整个人类未来的生命。

除了日常活动中的歌谣之外,在环境创设上,华德福教师善于运用纯手工制作的玩偶、工艺品,作为孩子的玩具教育。毛线、毛毡等材料制成的玩偶娃娃;原木片、木材、树枝等材料制成的汽车、摆件、木刻艺术品;天然颜料染出的彩色棉布;风干的植物、花朵、松果、豆荚等等,都是华德福学校环境创设的主要元素。一件件天然材料在教师的手中被赋予的生命的温度,凝聚了生命的精华,使得整个华德福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非常的灵动。华德福教育反对过多地使用工业制品,追求天然、朴实的材料制成的物品,并注重废旧物品的利用,力求将人们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在如此自然、淳朴、优美的环境中,儿童感知着大自然赋予万物的天然美感,体会着富有生命的美,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儿童的生命。

此外,华德福的优律司美(德语:Eurythmie)作为一种戏剧舞蹈艺术,将音乐、诗歌、雕塑、湿水彩、肢体舞动结合于一体,将动听的音乐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视觉化,演绎富含生命力的民间传说故事,让儿童置身于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和精彩绝妙的视听体验中,为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优律司美创作所选取的剧本故事多为民间传说故事、神话故事等,故事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情节动人,易于被儿童理解,且通常会在儿童充分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让儿童去欣赏和观看,借助优律司美的艺术形式,打动心灵,赋予孩子精神的能量,触动孩子生命的内在本真。

猜你喜欢

斯坦纳德福儿童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百元大钞砸到你
留守儿童
加盟厚德福熟食 你找到能干一辈子的好项目
六一儿童
百元大钞砸到你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