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他者到主体:论中国当下网络文学的“主体化”倾向

2021-12-31秦诗慧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

秦诗慧

(汕头大学 中文系,广东 汕头 515063)

“他者”这一词汇起源于西方后殖民理论,是一个与自我相对的概念,亦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从属群体。将事物归为“他者”,实际上是因为畏惧“他者”带来的陌生感,对其做出的过激反应。“他者”,首先必须打上低等的标签,正是因为主体没有能力掌握他者的运作方式,才造成许多关于他者的臆想和偏见,进而采用压迫的策略,遏制“他”的发展,贬低“他”的地位,以求得自身的优越性。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如果我们先天地确定了主体的本质,那么,所遭到否定的从属关系自动地会成为压迫性的关系[1]。”主流文化的纯文学将网络文学视为“他者”,由此得出自身文化比较高雅,有内涵的结论。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主流文化即主导文化,能给人积极向上的指引,代表的是正确的价值观。而网络文化则被视为“他者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不公正待遇。由此可见,他者形成于不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中。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充斥着控制与被控制,由此形成的压迫促使矛盾不断产生,最终构成了对抗。胡塞尔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要承认他者对主体的重要性,认为主体与他者密不可分,主体的建构需要以他者为基础,强调了双方交流的重要性,“我就是在我自身内,在我的先验还原了的纯粹意识生活中,与其他人一道,在可以说不是我个人综合构成的,而是对我来说陌生的、交互主体经验的意义上来经验这个世界的[2]”。这说明他者转化为主体是完全有可能的。

1 网络文学的他者地位及其主体化

自古以来,文学就有雅俗之分,如今亦不例外,传统文学即承担了有人文价值,有内涵、有深度的精英文学,而网络文学则是被传统文学所摒弃的大众通俗文学。一直以来,传统文学都作为主流文学而存在,而网络文学则被打上了低等的标签,用以衬托纯文学的优越地位,最终携带着文坛的种种偏见,成为了“他者”。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突破了纸媒传播的平面时代,文学传播方式样式发生着深度变化,从而引发了整个文学创作环境的变革。网络文学在此契机下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并逐渐占领大众市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学日益蓬勃,主要得益于网络文学独特的生命力,首先是创作门槛较低,网文平台的存在使得谁都可以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其次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军旅、宫廷、穿越、玄幻、盗墓言情等应有尽有;最后,网络文学与读者联系紧密,擅长根据读者口味即时修改情节内容以符合读者需求,具有极强的商业性和市场性特征,最关键的是投合市场的网络小说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以电视电影为媒介渗透人们日常生活,这一点又极其符合视觉时代的审美消费需求[3]。

传统文学常被称作经典。一部作品要想成为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不仅仅需要时间的检验,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符合精英立场的审美趣味。因此,经典的传统文学是永远作为主流而存在的,经过时光淬炼留下的传统文学其主体地位永远不会转移。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传统经典遇到挑战也是经常有的。美国批评家M H艾伯拉姆斯就传统文学所面临的挑战做过以下描述:一个广为流行的指控,是认为伟大著作的传统经典,不仅是文学,而且是人文研究的一切领域的经典,其形构根据都是出于意识形态以及精英和特权阶级的政治利益和价值,而这个阶级是白人、男人、欧洲人。其结果,经典主要就是由表现种族主义、父权、帝国主义的作品组成,反之黑人、拉美血统人、其他少数民族、妇女、工人阶级、大众文化、同性恋以及非欧洲文明的利益,或者是被边缘化,或者是被排除在外了。常有所闻的呼声是“开放经典”,使它变成“多元文化”而非“欧洲中心”性质,从而充分代表妇女、少数族裔、非异性恋者以及其他少数人团体的专注和文学成就[4]。

近年来,多元文化的价值认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大众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学。这一类大众文化以网络文学的面貌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传递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多元价值观,使人们日常生活消费欲望与商业领域的拓展绑定在一处。尽管传统文学尝试利用网络媒介,却依旧赶不上网络文学的创新先机。网络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作品的大众取向与读者的消费价值观密不可分,商业点击率的操作,把作者的成名追求与网文平台的经济追求绑在了一起,双方都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代表精英文学立场的批评界的批判,如种种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认为网络文学是缺乏深度,缺乏创造性的,只会让人产生虚假的满足感等等。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网络文学开始摆脱“他者”的地位,逐渐被读者和批评界所接受。下文分析网络文学是如何摆脱“他者”地位,实现自我的“主体化”的。

1.1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

随着热门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以商品消费为指向的文学产业链逐渐成熟。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红袖添香、晋江文学网、潇湘书院等大型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一类网站平台给予普通人创作的机会,当越来越多的网上读者对某一创作者的作品感兴趣,不断翻新的点击率给网文平台带来可观的收益时,作品便会被出版商看中出版,甚至改编成影视作品,获取更大利润。

新世纪以来,人们的消费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增大。然而编剧行业却发展滞缓,导致影视行业优质剧本相对匮乏,题材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学作品逐渐成为影视制作公司获取剧本的渠道,并作为影视剧本补充者的角色而存在着。近几年来,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如井喷式蓬勃发展,一发而不可收。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宫廷剧《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甄嬛传》《如懿传》等;青春校园剧《十五年等待候鸟》《最好的我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都市情感剧《最美的时光》《何以笙箫默》等,以及玄幻盗墓类作品《花千骨》《无心法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密沉沉烬如霜》《鬼吹灯》系列等,无一不是现象级的热门影视剧。

于2012年首播的《甄嬛传》创下中国大陆有史以来最强收视纪录,收视率最终达到110亿。《甄嬛传》的成功,离不开编剧王小平女士对原著相关情节所作的有益改动。为了更适合电视荧屏的视觉节奏,将原著中冗余的支线情节和部分人物如慕容芍药等删除,使得剧集整体紧凑,结构清晰。同样,剧中的服饰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甄嬛传》剧组特意聘请国家高级服装设计师陈同勋为剧中人物设计服饰,陈同勋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到造型艺术上的雅俗共赏,在不偏离史实的基础上符合大众审美。仅甄嬛这一个人物就设计了五十七套服装,将其从待字闺中的天真烂漫到心机颇深、步步为营不同阶段的性格特征用不同的服饰演绎出来。演员的精彩诠释,服装化妆的令人称道,情节的丝丝入扣,引发了全国收视狂潮,人们在各大网络平台如知乎、豆瓣等讨论剧情,收集剧中的典故和考究的诗词,甚至有人做出如此评价:《甄嬛传》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是一座丰碑。由此可以看出,影视改编给网络文学“主体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同样的影响也体现在改编剧《花千骨》上,为了还原原著中如梦似幻的唯美场景,剧组特意在广西取景,并耗费巨大资金进行特效制作,获得良好口碑。因为这部剧演员角色性格变化丰富,选角尤为重要。白子画这个人物性格孤冷高傲,面部表情基本为零,肢体动作较少,不易刻画,霍建华本人形象偏“禁欲系”,擅长通过眼神传达情绪,正是白子画的绝佳扮演者。而赵丽颖将花千骨前期的软萌可爱,后期的怨恨绝情演绎的非常出色,观众带入感极强。最终赵丽颖凭这一角色获得金鹰奖“最受欢迎女演员”奖和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可以看出她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极为成功。这部被誉为仙侠剧顶峰的作品,在当年毫无悬念地成为年度收视亚军,播放总量破150亿。

网络文学作品一改当年的补充角色,转而成为影视剧剧本的香馍馍,摇身一变成为主流角色,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变化不容轻视。

1.2 创作主体的变化

与我们经常听到的作家、文学家、作者所不同的是,网络文学创作由于上手快,门槛不高,人人皆可参与等特点未被主流文学创作者所完全认可,更多的称呼他们为“网络写手”。网络文学创作者们并未过多介意于这个带有“他者性”的称呼,以“网络写手”的身份活跃于各大平台进行他们的创作。其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的目标是明确的,一类纯粹是因为爱好文学,珍视网络文学平台所给予的创作机会,过把文学创作瘾;另一类则是为了点击量,换句话说就是利润,他们并不把传统学者所看重的文章须“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类责任感放在首位,更多的是迎合大众口味和猎奇心理,从而获得商业价值上的巨大成功。利益诱导下的网络文学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创作门槛低,创作主体并非全都具有较高文学素养,语言逻辑混乱、内容缺乏思想深度、题材单一、过度迎合市场导致的文风低下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网络文学一直受人诟病的原因。

然而随着高学历人群逐渐加入到创作群体中来,网络文学的质量直线上升。如流潋紫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最初连载于晋江原创文学网,收获了极大点击率,随后被浙江文艺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并于2011年改编成电视剧之后名声大噪。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为教师,曾经获得过“腾讯杯”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后宫·甄嬛传》这部小说因其细腻温柔的笔触、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具张力的戏剧冲突等,被誉为宫斗小说的巅峰,字里行间充斥着的大量的古诗词,给这本小说带来了浓厚的古风古韵,笔者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及对清宫廷的研究深入程度可见一斑。《寂寞空庭春欲晚》和《佳期如梦》的创作者匪我思存以娴熟的叙事技巧、语言文字间浓厚的悲剧色彩、虐心的情节收获了大批粉丝,并于2015年加入作家协会,2018年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主席。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中对各个墓地精妙绝伦的描写,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更有骨灰级粉丝根据书中描写,将墓中机关陈设等等细节一一画出,具象展现出来的图片更是让人们不禁惊叹于笔者丰富的想象力,创作者对古墓各类常识的了解是那么的全面,盗墓者所进入的墓穴,墓穴内部的各种元素均与其所处年代相符,比如墓内的陪葬品等物件都是严格依照史实的。还有就是书中所提及的有关盗墓者的相关历史,文中说到,摸金校尉为三国时期曹操设立,这一流派的盗墓者有他们自己的行事规则:“人点烛,鬼吹灯,进入古墓,要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馆,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 “鸡鸣不摸金”等等,从这些细节中都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部作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网络文学质量上的提升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同时也逐渐得到了主流文学的重视。2011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当年明月、笑看云起、唐家三少、月关、晴川、烟雨江南等20多位当红网络作家首次出席,唐家三少表示,这意味着官方(作协)对网络作家的认可,即主流文学对原先处于他者位置的“网络写手”的认可,正式承认了其“作家”身份。这一举动代表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友好交流的倾向,以宽容的态度将其主动吸纳进主流,将网络文学从边缘位置拉进主体的趋势。

2 网络文学的主体化美学特征

2.1 多元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时代、社会、文化共同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存资源的获得上越来越驾轻就熟,重心自然而然开始由“生产”向“消费”转移。网络的发展、信息交流的便利、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均给多元价值观的扩展提供了契机。智能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为网络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是给自我观点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广的平台。人们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抒发着在当代社会大背景下所生发的种种欲望,人们从文字中得到共鸣与满足,并在文章的点击率上直观的展现出来,最终转化为网络文学作者的收益。可以说网络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种种价值观,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注重表达大众的情感,与注重宏观叙事和精英立场的传统文学截然不同。

首先是爱情观。以《花千骨》为例,仙风道骨的白子画喜欢上了内心未染一丝尘埃,单纯善良的徒弟花千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师生恋,在古时,师生恋并不被认同。可是《花千骨》中,师生二人的爱情是那么的至情至性,甘愿为对方牺牲一切乃至生命,如此纯粹。不顾世人眼光的爱情,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动不已。除了这类无私的情感,还有一类感情,是属于杀阡陌和花千骨的,花千骨被逐蛮荒,杀阡陌去长留要人:“白子画,你若敢为你门中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尽天下人。”试问现实生活中,有谁能因为心爱之人受到伤害,义无反顾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哪怕与天下人为敌也要护她周全。现实社会是如此现实又残酷,年轻人面临巨大的压力,想要追求,想要反叛,奈何心有余力不足,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去释放,《花千骨》正好给了他们这样的一种幻想,一种对别样的爱与别样的恨的释放,这就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亦是如此,夜华与白浅的三世爱恋,打动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三生三世的坚持,在现如今这个浮躁又快节奏的社会,显得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又弥足珍贵。

其次是人性观。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片面,不够饱满,仿佛是为了作恶而作恶,因此这一类人物形象大多雷同。然而,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需要的不再是这种单一的人物形象,他们更加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能触发他们对人性思考的人物角色。网络文学随着质量的上升以及对大众需求感知的敏锐度,塑造了一系列让人爱恨两难的多棱角人物形象。《香蜜沉沉烬如霜》中的润玉便是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君子人如玉,陌上世无双”形容的便是他。他用了一系列手段,让自己心爱的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逼死了亲生父亲,取而代之当上了天帝。弑父弑弟,本该天理难容,然而,从观众反应来看,大家对这个人物却是十分怜惜的,网络上评价最多的是“心疼”二字。这与润玉年少时的经历分不开,他是父帝的私生子,他的母亲为了保护他不让他被人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刀剐掉他的龙鳞,拔掉他的龙角。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小润玉便开始亲手剐龙鳞,挖龙角。这段情节让众多姐姐粉、阿姨粉心痛不已。再加上后来好不容易相认的亲生母亲死于面前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心痛感透过荧幕传递给了观众,让润玉接下来的一系列复仇行为显得没有那么可恨了,他是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这部由网络小说改编来的影视作品,同样给人们带来了有关人性的思考。《余罪》改编自常书欣的同名小说,常书欣1993年因为抢劫被判刑,在监狱里见识了形形色色的犯人,血气方刚的他还当上了牢头,就是他塑造了一个被生活所浸染的普通警察,颠覆了原先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光辉伟大,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民警察形象。在以往的认知里,主角都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习惯于被贴上模式化的英雄人物标签,在善恶分明的世界里,英雄人物被拔高,被神化。主角余罪,外号“贱人余”,考警校当警察的唯一目的就是做个片儿警让当水果贩子的父亲不受欺负,也可以“欺负欺负别人”。他在警校里挂科、打架,活脱脱一副痞子样。洋城集训期间,为了赚钱投机取巧代办车险,拿小偷的钱和衣服,让女同学假装成小姐,用“仙人跳”的方法挣钱,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即将成为警察的人会干出的事儿。后来余罪在卧底的过程中,见识到了真正的血腥和暴力,他一直在退和不退之间徘徊。他非常害怕,他不想死,他清楚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他只想过安稳的生活,回家赡养自己的父亲。这一段内心挣扎非常真实,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可贵的是,余罪虽然贪生怕死,但是在目睹卧底惨死之后,内心的责任感、正义感却拉住了他,虽然多次命悬一线,却都坚持了下来,逐渐由一个小人物蜕变成一位勇敢坚强的人民警察。这是一个没有办法定义的角色,他既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身上有着一股来自底层的狡黠,同时又极具责任感、正义感,是一个有着烟火气的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作者常书欣说过这么一句话,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余罪的原型,即使是普通人身上也可能蛰伏“侠义、热血”的精神,《余罪》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既矛盾又真实的英雄人物形象。

最后是性别观。随着“小鲜肉”“小奶狗”这一类词汇的频繁出现,现如今演艺圈内发展得如日中天的男明星们普遍呈中性化特征,尤其是近期大火的偶像练习生节目中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男团,不论是身材、相貌、性格大多可以用“阴柔”“可爱”来形容,我们不难意识到其中所暗含的男色消费主义盛行。网络文学及时嗅到大众审美的转变,《太子妃升职记》《将军在上》等极具男色消费倾向的网络文学作品诞生了。独具慧眼的导演看中了其人物性格特色以及情节中所蕴含的巨大的消费能量,将其改编成网络影视作品。《太子妃升职记》中的太子妃张芃芃,身体里面住着一个男人,可谓是女儿身,男儿心,吃丫鬟、妃嫔的豆腐,在后宫生活得如鱼得水。虽然在后来与太子展开一系列感情线,但是她先前充满着男性荷尔蒙的种种言行始终让人忘不了她的男儿内在。导演刻意选取了可刚可媚的御姐型演员张天爱,与其男性内在本质形成鲜明对比。再看男演员,几乎个个都是“小鲜肉”,饰演九王的于朦胧,在剧中衣带飘飘,被观众形容演的“跟白娘子似的”,尽显柔美本色。就算是男配,性格也是可爱为主,如剧中杨严这个角色,人物造型十分别致,身为男子,却将用来束发的笄换成了极具女性特色的有粉色小花装饰的发带。影视剧将原本活在文字中的人物形象具象化,并通过种种手段,服饰、妆容、表演方式等最大化地突出了人物特色,尤其突出了男性的柔美、中性风,满足了观众的男色消费心理。由网文改编的电视剧《将军在上》更是将性别特征倒置发挥得淋漓尽致。女主叶昭是驰骋沙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军,人送外号“活阎王”,男主则是舞姿翩翩,娇嫩无比的宋朝第一美男赵玉瑾。由盛一伦饰演的男主,配上漫天飞舞的花瓣,鲜红的嘴唇,娇艳无比的眼妆,再身着一袭红衣,非常符合宋朝第一美男的形象,女主则特意选用眉间自然带着一股英气的金马影后马思纯。这部剧十分契合女强男弱的人物设定,刚柔错位,完全颠覆了传统剧本中的男女角色设定。将原先男性会做的事情安排给女性,如女主叶昭作为大将军,不仅在外保家卫国,成婚之后在朝堂之上依旧担任要职,而男主相对而言显得不是那么有所作为,夸张一点讲就是“废柴”一个。女主与男主纳的小妾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像以往剧中那样水火不容,相反,小妾们被女主的飒爽英姿深深吸引,处处维护女主,反倒像是女主自己纳的小妾。这一系列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背后反映着大众审美取向的转变。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主已经不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他们要看到的是纵横捭阖、处于强势地位的女性形象。为了性别守恒,男性形象身上则或多或少增添了原本属于女性的特征。女性在影视剧中的地位日渐上升,大女主剧层出不穷,反而表明了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女性在逐渐崭露头角的同时,矛盾冲突也随之显现。一方面可以将这类消费需求看作是女性在社会上受挫之后,在影视中寻求宣泄的途径的表现。影视中女主聪慧机智,遇到困难往往化险为夷,使得现实生活中受挫的女性重新获得勇气与治愈。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了男性的消费欲望,既可以是女性形象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也可以是拥有女性柔美特征的男性形象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是当男性在社会生活中遇到无法承受的压力,当他们开始倾向于沉溺在想象之中来逃避现实的压力时,对女性极端的崇拜便成了他们逃避的主要方式,男性的“受虐狂”心理,促使作为施虐狂的“大女主”形象诞生[5]。

这一系列多元的价值观不敢说均不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至少不被正统主流文学大力提倡,但是却在网络文学中被抒写出来,吸引了一大群读者。现代年轻人,生存压力大,生活枯燥,千篇一律,其实内心向往着形形色色的生活,快意江湖的潇洒,儿女情长的浪漫,金戈铁马的刺激,在这些生活背景下能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多元价值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他们便把情感寄托在激发出其想象以及憧憬的网络小说上面,并且开始思考、辨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文学表现多元化价值观的功能,并且无疑是对网络文学意义空间的积极拓展。当然,因为网络平台的特殊性,网络文学写作带有极端私人化的特征,因此对于网络文学价值观的取舍实属必须,若网络文学改编剧流于私人欲望的极端发泄,将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格局变小,内涵失去,这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和接受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

2.2 高质量文本

高学历群体给网络文学带来的还有文本质量的提升,接受过传统文学熏陶的网络文学作者们的作品,在言语文字、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上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同样是逐渐得到主流文学认可的重要因素。

由流潋紫执笔的《后宫·甄嬛传》作为现象级大热的网络文学作品代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据流潋紫自述,她本人十分痴迷文学经典名著《红楼梦》,因此,这部作品中难免有《红楼梦》的影子。

小说文辞上极具特色,古风十足,从作品章回目录就可看出。第一卷第二十六章“静日玉生烟”,出自李商隐《锦瑟》“蓝田日暖玉生烟”;第二卷第十一章“巴山夜雨时”,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五卷第三章“芙蓉帐暖”,出自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拥有良好的文学素养,以至于出口便是一段诗文,在春日里陪甄嬛散心的浣碧,见了这太液池畔别具情致风味的奇花异草,不禁感叹“绿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随口两句贺知章《咏柳》中的这两句诗词,便将太液池的大好春光勾勒出来。以上或是通过章节目录,或是通过小说人物之口,直接引用古人诗句,给小说带来了浓厚的古风古韵。

这篇小说将语言的含蓄委婉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皇宫内的每个人都身处争权夺势的漩涡之中,稍有不慎便会有性命之忧,宫内嫔妃之间的对白处处都有引人深思的隐喻、暗示存在。皇后一席话:“这后宫里头啊,其实就只有一棵树,只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罢了,只要你看得清哪棵是树,哪朵是花就好了。”其中暗藏玄机,皇后将自己形容成一棵树,其他人不过是小小的陪衬罢了。这段话将装作温柔大度的皇后的野心和私欲暴露出来,她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才是这个后宫最强大的女人。最为有名的就是被改编成影视剧的《甄嬛传》中华妃带火的那段话:“今年的枫叶还不够红,可惜了,颂芝,你说怎么办才好呢。”小说原文为:“今年枫叶这样红,就赏梁才人‘一丈红’吧。”枫叶暗指鲜血和严厉的惩罚,华妃的这段话看似漫不经心,却让人心惊胆战,既让人清楚了她在后宫的地位,也塑造了一个即冷血又跋扈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主要人物均身处皇宫,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使用文学典故亦是暗暗表达心意的方式,如甄嬛与皇上的第一次相遇,春日正好,甄嬛离开寝宫,来到太液池边欣赏美景,正想“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恰巧遇到了皇上,并为其吹奏了一曲,清丽幽婉的箫声吸引住了皇上,他对甄嬛产生了好奇,问她是否是因为想家,箫声才带有呜咽之感。甄嬛用了“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将皇上的提问巧妙地避开了。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便多喝了几杯酒,处于微醺状态,也能听出演奏者的错误。甄嬛使用这个典故,一来夸赞皇上好耳力,二来避开了皇上对自己的提问,间接显示出了甄嬛机巧的智慧。再如甄嬛以《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为例,除了暗示自己支持皇上处置不法之臣,拔除年羹尧的势力,同时借机向皇上表示自己的善解人意。

《后宫·甄嬛传》的叙事结构也是极为巧妙,主副线互为表里,采用“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手法发展着。明线以甄嬛在后宫的经历为主,纯元皇后作为暗线全程潜伏在故事的剧情发展中,甄嬛之所以受宠是因为身上有纯元的影子;皇后之所以能获盛宠也是因为她是纯元的亲妹妹;后来安陵容也凭借与纯元相似的歌喉,重新获宠,与甄嬛相抗衡;最后,皇后杀死纯元的真相浮出水面,给了甄嬛扳倒皇后的最后一击。

《花千骨》的语言是另一种风格,尤其是前半部分稍显俏皮,与日常用语十分接近,读起来倍感生动活泼。

“哦!”花千骨点点头,“你很累么?糖宝!”

糖宝有气无力的躺趴在她手心里。

“当然啦,累死我了。虫子都是习惯爬,不习惯飞的嘛!”

“呃,东方彧卿说我的血可以提高你的灵力,你要不要喝两口看看?”

糖宝瞬间眼睛成了桃心状!

“要!”说着抱起花千骨大拇指,用牙咬了个小洞,然后吸奶一样吸了起来。

到了后期,随着东方彧卿、南无月、糖宝接连死亡,花千骨的内心被愤恨充斥着,变为一代妖神。小说的整体氛围亦随着剧情的转换变得阴郁而凄美。

“落十一。”

花千骨开口轻唤,声音带着巨大空旷的回音,慢慢回荡在天际中。半张脸掩映在华丽的紫色毛领之间,睫毛因为妖化,变得幽长浓密无比,微微上翘,如同蒙了薄薄一层水雾的紫色纱幔,随着说话而轻轻颤动。

“糖宝她习惯了热闹,最不喜欢一个人。没有人照顾,孤孤单单会很可怜的。既然她那么爱你,你去陪她可好?”

说话间,指尖一朵翠绿的小花已弹出。

落十一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慢慢闭上了眼睛。花朵触及他身体的一瞬间,他的身体陡然光亮,也碎作无数绿色的小花,在风中一朵朵四散飘飞。

《花千骨》的人物形象塑造十分深入人心,可爱、努力、善良,就算黑化也不弃善良本质的花千骨、外冷内热的白子画、亦正亦邪的杀阡陌、敢爱敢恨的大小姐霓漫天、可爱的萌宠糖宝、温柔的东方彧卿等。首先是主角花千骨,不同于以往“傻白甜”,或看似独立,实则处处依赖男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为人信守承诺,本与她毫无关系的茅山派被屠门,只因清虚道长临终所托,她便只身一人跋山涉水跑到天宴上传信;她善良,心思纯净,经受住了长留三生池水的考验,是唯一一个踏入水池毫发无损的人;她勤奋刻苦,尽管修习进度很慢,经常受人嘲讽,她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慢慢追赶同门的脚步,仙剑大会上,就算经脉心肺大伤也要搏命似的比拼,主动争取让白子画收她为徒;她对爱情忠贞不二,东方彧卿、轩辕朗都对她表示过爱慕,但是她的心里自始至终只有一个白子画;她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解白子画身上的毒,她义无反顾地前往九天绝地取断肠花。她勇于反抗,从来不逆来顺受,不小心被恶人掳走,终获安全之后,心里想的却是:“我必须得努力,不能光靠他们来保护!”这是一个十分契合现代女性口味的女性角色,在她的身上能看到现如今在越发激烈又残酷的社会环境中依旧坚韧自强的女性形象。

其次是杀阡陌,小说通过描写众人的反应,从侧面反映出杀阡陌的惊世美貌:

突然听见远处一声火凤长鸣,一个如神似仙的身影高高矗立在烈火飞羽的凤凰之上飞掠而下,眨眼间便停在了众人面前。

所有人都惊得呆傻了一般,完全失了心神,半点反应都没有了。

这世上竟有美到如此昏天暗地的绝色之人么?

作为一个男子,拥有如此惊人的美貌已经够让人惊奇了,再加上他本人的魔尊身份,亦正亦邪的人物定位,更是让读者浮想联翩。为了前往长留看花千骨,活生生将长留弟子的脸撕下来易容。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容貌,断掉一根头发丝都要心疼好半天,可是他却为了花千骨宁愿被毁容,放出愿意为她杀尽天下人的狠话,最后为了花千骨而沉睡。

小说本来就是语言的艺术。多样的语言风格,生动的人物形象,流畅缜密的叙事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无疑使作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尽管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文学依旧有很大差距,但是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作品正在进步。

3 结语

网络文学通过影视改编获得了更大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通过影视平台了解到网络文学作品,其丰富的题材类型、新颖的价值观所折射出的当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让网络文学作品最大化地走向了大众。随着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素养的提高以及读者的高标准、严要求,网络文学创作渐渐开始注重其自身的文学价值的培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读者认可的同时亦获得了主流文学的认可。从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矛盾文学奖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可以用看出,网络文学作为商业化写作,其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已经被主流文学所重视。“网络文学新人奖”的设立代表着网络文学的文艺评价体系的初步确立,标志着主流文学正在通过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引导逐渐将网络文学纳入主流文学圈内,“他者”逐渐向“主体”转化。

从网络文学作品被纳入主体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他者需要足够强大到对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主体化”的前提,其中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正如网络文学通过影视改编收获极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收获了大众的关注,网络文学中所传递出来的对当下社会的反思、对道德、人性的思考等都在影响着大众,对重建主流价值观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主体经过慎重考虑,将他者纳入其中,前提是他者必须接受主体的创新规范。作为主流文学代表的矛盾文学奖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就是通过对网络文学的文本研究、文艺批评,对其进入主流圈子的一种文学认同。网络文学作为“他者”文化逐渐转化成“主体”,不仅意味着网络文学正在渐渐成为中国主流文学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主流文学而言也是一个重塑自我的重要创新历程。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
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的五大热点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