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示语翻译地方和国家标准的动态发展

2021-03-13王大平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汉英国家标准英译

王大平

(兰州工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中国对外交流进程,语言服务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示语翻译为社会提供公共信息外语服务,因此规范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准确传递信息、促进沟通。逐步规范与完善公示语翻译,也是国家开放和国际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1 公示语翻译

1.1 公示语与翻译原则

公示语(Public Signs)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公示语翻译理论研究基于公示语的特点和功能,探讨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要考虑语言的文化差异[2],采用交际翻译策略[3],“模仿—借用—创新”翻译模式[4],顾及文本类型(文体驱动型和非文体驱动型)[5]。基于目的论、互文性、生态翻译学、语言景观等理论视角,从语言、文化等方面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原则。

1.2 公示语翻译与错误分析

就某个城市的公示语汉英翻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存在的公示语翻译失误问题,并进行失误归类与归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解决公示语汉英译写不规范的问题。如北京市公示语翻译存在指令不清楚、术语不匹配等问题[6]。通过对全国27省市公示语翻译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胡译”“拼写”和“不清晰”是频率最高的翻译错误[7]。陕西省主要文化遗产类景点名称的翻译存在“一景多名”现象[8]。

2 公示语翻译地方标准的研制

2008年,北京市颁布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随后一些省市因会展或旅游需要颁布实施了地方标准,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地方标准规定了公示语翻译的总则、细则,并附以示例以供参考。各标准在借鉴之前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有创新之处并渐趋细化,这对指导各省区市公示语翻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以上地方标准之间也存在差异:

1) 从内容而言,各标准名称不同。从关注英文译法逐渐发展成译写兼顾;涉及领域也各异。

2) 从结构而言,各标准不尽相同。北京、广西、上海、江苏和陕西是系列标准,分若干部分具体说明总则、细则并提供各部分规范性附录;山东、广东等只有一个通则,包括总则、细则及规范性附录。

表1 各省区市地方标准信息

3) 从示例而言,附录的规范性条目互不一致。以“紧急救护电话120”为例:

紧急救护电话(120)

First Aid Call 120(北京:表 A.1条目20;山东:表A.1 条目20;广东:表 A.1 条目92;海南:表 A.1 条目92;吉林:表A.1 条目9)

紧急救护电话120

First Aid Call 120(陕西:表C.1 条目50)

Dial 120 for Ambulance(上海:表A.1 条目111;江苏:表A.1 条目111;浙江:表A.1条目111)

由此可见,地方标准在公示语汉英译写选择上倾向各异,还不具备全国性的普遍适用意义。随着公示语翻译从服务大型赛事、会展和旅游活动向服务国际贸易与交流发展,公示语翻译的国家标准研制势在必行。

3 公示语翻译国家标准的研制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制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标准。这在政策层面为公示语外译标准化提供了方向。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通则》(以下简称《英译规范》)发布并于2014年7月实施。2017年其他九个分则也发布实施[9]。继英文译写国家标准之后,《公共服务领域日文译写规范》[10]和《公共服务领域俄文译写规范》[11]发布实施。公示语翻译由汉英双语译写向汉日/俄双语或汉英/日/俄等多语公示语翻译并存发展,如表2所示。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规定了外语在我国如何规范使用,涵盖领域多,服务面广。就《英译规范》而言,在规定了译写方法、原则等基础上,亦提供了通用类和各服务领域英文译法示例,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实践指导性。依据《英译规范》,各地可以进行公示语汉英译写规范化应用研究。但是有些在地方标准中出现的译写不一致问题,在国家标准《英译规范》中仍然存在。“紧急救护电话120”的汉语术语不一致,英文译写示例在通则和分则中有也不一致;《俄译规范》中也存在同类问题,如表3所示。

表2 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

表3 “紧急救护电话120”翻译示例

4 公示语翻译标准的动态发展

公示语翻译国家标准的推广与实施还需考虑其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化与多模态化应用的问题,以提升其外语服务质量。

4.1 地方与国家现行标准的修订

《英译规范》作为规范性国家标准,自发布后就对地方标准的修订和研制起到了指导作用。北京地方标准的医疗卫生部分修订后以新标准DB11/T 334.5—2019替代DB11/T 334.5—2006。地方和国家现行标准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修正。现行国家与地方标准中不太规范的示例都需要修正。比如国家标准《英译规范》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英文译写示例与实际语用中的不一致,之后的北京、济南地方标准都对该译文进行了修正。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英译规范:表A.1条目33)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北京:表A.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条目1;济南:表4条目45)

2) 删除。《英译规范》具有指导性与规约性,现行地方标准中与《英译规范》不相容的内容可以删除。还可以删除冗余信息,比如北京新修订的DB11/T 334.5—2019删除了对分类的陈述及对警示、提示信息的规定。通过删除无关信息,促进地方标准在国家标准指导下动态发展。

3) 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对外交流的需要,公示语翻译标准也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现行北京标准第五部分修订版参照《英译规范》增加了中医等的译写规定。济南标准增加了术语“意译”的定义和对地方组织机构等的英文译写示例,实践性强,如下所示:

中医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英译规范:通则 4.2.1,缩写TCM;北京:医疗卫生4.2.6)

济南市文化与旅游局

(1)样品采集。通过现场考察评估,在底泥过滤车间采集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泥样品。编号为DN-1~DN-4,每个样品由3~5个子样品混合而成。

Jinan Municipal Bureau of Culture and Tourism(济南:组织机构 表6 条目21)

4) 优选。大数据时代,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并“借用”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和使用习惯的公示语。对于无法“借用”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语料库,对多种译文的语言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归纳使用频次与规律,优化译文选择。除了在语言层面进行优化选择,还可以借助语料库进行历时研究,分析在公示语汉英译写后面隐含的价值观念、身份认同等认知因素。

4.2 《英译规范》与其他标准的统一

《英译规范》的实施需考虑其与国家语言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的一致性。《英译规范》对于道路交通地名的汉英译写提出了“专名音译和通名意译”和“专名通名都音译”两种策略。

1) 专名音译,通名意译。《英译规范》规定对外服务中需要用英文对道路设施的功能、性质等予以解释,如道路译作Road。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站、企事业单位名称等,根据对外交流与服务的需要,用英文对其含义进行解释,示例如下:

金门大桥

Jinmen Bridge

中山街

Zhongshan Street

北京站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2) 专名通名都音译。《英译规范》规定地名、道路交通设施名称的译写要符合行业标准《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 5768.2—2009)。其中3.1.7要求标志上如果使用英文,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相关规定按照《地名标志》(GB 17733—2008),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用名词用英文,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根据需要也可全部大写,示例如图1~3。

图1 设施地名标志

图2 街地名标志

图3 带有图形符号的地名标志

《英译规范》(GB/T 30240—2013)列出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还有《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原则》(GB/T 16159)。

这样,同一地名,两种翻译策略,造成了公示语翻译“一地两名”的乱象。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修订版(ISO 7098:2015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omanization of Chinese)。修订版增强了汉语拼音在国际语言生活中的可操作性[12]。依据ISO 7098示例如下:

敦煌路

Dunhuang Lu

地名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具有唯一性。《英译规范》要与上述行业标准相容,地名翻译时应采用音译策略。

4.3 国家标准的区域化

在国家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通用类公共信息汉英译写可以直接参照《英译规范》“借用”,但是对于组织机构等有区域特点的公示语汉英译写则有必要通过研制地方标准来进行规范。2019年济南市依据《英译规范》研制颁布了《济南市公共服务领域名称英文译写规范》DB3701/T 0005—2019。该标准包括通则、组织机构、园区商圈、道路交通、旅游等11个部分。以笔者调查的兰州市实体名称公示语汉英译写为例,通过研制兰州市地方标准可以使不规范的汉英译写有所参照并得以改善。

政法学院站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RT 1路)

甘肃政法学院站

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规范化示例)

“政法学院站”存在两个问题:① 汉语表达不完整。这一站代指的应该是“甘肃政法学院”。② 站名已过时。2019年甘肃政法学院已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其英文译写相应的也应该变化。

兰州西站

Lanzhouxi Railway Station(西客站)

兰州西站北广场站

North Square of Lanzhou West Railway Station(兰州地铁1号线)

上述两条中,方位词“西”的译文不同,不利于乘客识别与换乘。方位词到底“译”与“不译”,是地方标准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规范的问题。

对于蕴含着浓厚历史文化因素的公示语,如“黄河母亲”“甜胚子”“三泡台”等,有待通过地方标准研制,探究贴切而规范的英文译写对其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和呈现,以便“讲好中国故事”。

4.4 多模态化应用

公示语翻译标准化进程由关注译法到译写,不仅规定了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还要求了大小写、标点符号、空格、换行等书写方法。《英译规范》推荐字体应使用相当于汉字黑体的没有衬线的等线字体,如Arial字体。在应用中,印刷版式也参与意义传递。通过字体、标点等反映整体设计风格特点,实现概念意义;通过突出前景和背景等提示关注重要信息,实现语篇意义;通过图片、版面设计等提示应当持有的态度,实现互动意义。多模态公示语译写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多模态公示语“紧急出口”译写设计

图4参照《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公共服务领域俄文译写规范》和《公共服务领域日文译写规范》整理出“紧急出口”的英/俄/日文的译写;借用《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1—2001)里的“紧急出口”符号;增加表示出口方向的箭头;从而设计出多种语言、颜色鲜明、主题突出、图示清晰的多模态公示语。多种语言文本模态可以扩大服务群体,多种符号模态及版式印刷、后期音频模态的加入可以优化其服务质量。公示语翻译的多模态化应用还有助于促进国际化语言文化环境的构建。

5 结语

公示语翻译发展从语言纠错、理论深化到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建设,反映了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进程。国家标准《英译规范》的推广与实施需要对地方和国家现行标准进行修订、考虑《英译规范》与其他标准的统一、《英译规范》的区域化和多模态化应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不只提供对外外语服务,促进人们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发挥社会文化价值,潜在地促进国际化语言文化环境的构建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汉英国家标准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