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馆制下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探析*

2021-12-31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中医药大学

张 俊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在 “双一流”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均在加快发展,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及陈旧的图书馆服务已不能满足高校、学科、科研发展的需要,时间及空间的变化均要求高校图书馆探索总分馆制下的创新服务,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总分馆制概述

1.1 总分馆制的含义

总分馆制起源于西方国家,近年来在国内图书馆界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校多区、地域不同而建的分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合作的图书馆联盟,甚至出现了流动书车,成立了胶囊图书馆——图书流动站,这些都是顺应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总分馆制。

美国图书馆协会认为在一个图书馆系统中,总馆充当管理决策中心,它是系统中集中加工文献、收藏主要藏书的重要场所;分馆是总馆把一部分业务分离出去而形成的附属场所,必须拥有基本馆藏、常规人员配置和规定的开馆时间[1]。亦即,总馆是图书馆系统中的业务核心,居于首脑位置;分馆是系统中的业务补充,服从总馆的调配。

1.2 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

从管理模式上看,图书馆总分馆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集中式,即人事管理、财政经费由总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书籍统一采集、统一编目,实行通借通还。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统一规划图书馆业务,但是高校各二级学院拥有自主的财政和人事权,较难实现集中式,更多的是实施公共图书馆及其专辖分馆。二是分散式,即总馆在业务上对分馆进行指导,其他行政、人事、财政各不相干,分馆保持其人员和财产的独立性。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总分馆模式即是如此,总馆仅负责协调各二级分馆的业务关系、人员技能培训等,在管理上对二级分馆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2 学校定位对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提出新要求

2.1 创建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定位要求服务转型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批准河南中医学院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自此,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定位从 “教学型大学”转型为 “创建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实施目标定位转型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以各个专业、学科研究室为单位,把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包括学科定位 (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 (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 (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来抓;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创立大科研团队的模式,促进各个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2]。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查新等方面融入各个学科、提供服务,从师生到物理图书馆借阅印本图书的传统服务转型到深入一线学科,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学科化服务,以顺应高校的发展要求。

2.2 分校区建设是总分馆制存在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目标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张,分校区的建立势必造成地理位置的分离,图书馆总分馆制也成为必然趋势。河南中医药大学校本部位于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内,包含多个二级学院,例如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基础医学院等。分校区目前包括:第一临床医学院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人民路)、第二临床医学院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及马来西亚林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与其联合办学)。以校本部图书馆为总馆,在各个二级学院、分校区设置分馆成为必需,可极大满足广大师生借阅图书的需求且借阅方便。

3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专科分馆现状

2013年和2014年相继开设了人文学院分馆、外语学院分馆、基础医学院分馆、第一临床医学院分馆和第二临床医学院分馆。2016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马来西亚林登学院联合办学,开设了林登分馆,距离更加遥远。由于专业的需要及地域的限制,总馆和各个分馆的纸本文献不实行通借通还。各个分馆行政上由院系自行管理,人员由所在院系按岗配置,藏书、文献资源由院系按专业需求购进配备,经费由院系承担。各个分馆的纸本文献加工编目、数据库录入按学科分馆进行典藏,汇入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进行管理,由图书馆总馆专业人员负责。

此外,总馆负责各个分馆人员的岗前培训。以人文学院图书分馆为例,为优化资源配置,给优秀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人文学院通过一系列选拔程序,确定了6名学生管理员利用课余时间承担图书分馆的相关管理工作。总馆流通部主任分别从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及意义,学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图书的分类及检索方法,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图书馆消防安全知识,突发应急事件如何处理等6个方面对学生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以保证分馆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 总分馆制下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创新服务举措

4.1 文献信息服务进院系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通过文献信息服务进院系活动,图书馆将其基本情况、文献信息资源内容和文献服务项目等信息对各院系相关学科教师队伍、研究生及有志于研究的高年级本科生等进行全面详细的说明。图书馆方面和师生代表深入互动,对于建议或疑惑一一记录备案,对于所反映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嵌入式学科服务首先要求图书馆学科馆员主动参与科研活动,深入科研团队,了解研究人员面对的检索、查新、立项、结项等问题,协助科研人员检索数据,选择分析工具科学有效地分析数据;其次要求学科馆员了解具体专业发展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服务[3]。文献信息服务进院系和嵌入式学科服务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使科研、教学及学科服务相互促进。

4.2 依托信息网络化打造智能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

信息网络化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基础。它可以打破时空的阻隔,实现信息共享、时空不限、多方合作[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成了统一的网络及存储、服务器等硬件基础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 “一卡通”全面推广。图书馆业已实现智能自动化的管理模式,拥有图书集成管理系统、自助检索系统、触摸查询一体机、智能排座系统、自助借还系统、24 h室外还书系统等,现代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学生可关注河南中医药大学微信公众号进行入馆教育、绑定 “一卡通”、预约座位、查看 “我的借阅”信息等。

此外,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只要手机端下载并安装 “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就可以查询馆藏书目,下载阅读电子资源,在线观看视频、公开课,听有声读物等。因为移动图书馆与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 (Open Public Access Catalogue,OPAC)对接,读者用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地使用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询、图书续借等功能。对于纸质印刷品,读者可进入数据库查询文献在总馆和分馆内的分布情况,再根据文献的馆藏地借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对于电子资源,读者可通过移动图书馆统一的检索平台输入借书证号,查找、下载总馆和分馆所购买的数据库资源[1]。

4.3 积极搭建图书馆联盟

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需要共享互动的深层次信息服务作支撑。任何一所高校囿于专业及资金限制,不可能拥有所有的文献资源,而目前各高校文献信息服务各自为政、松散存在,大大降低了其学科服务、助力科研的效能。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应依托东区大学城的地缘优势,和周边高校、省级公共图书馆等搭建图书馆联盟,创立大的数字图书馆云平台,提供云服务。通过文献传递功能,读者可检索获取本馆没有的数字文献资源。数字图书馆联盟云平台可将优势资源提取、分类、整合,搭建共享、节约成本,使学科服务更加全面、专业、有效地嵌入科研,助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

5 结束语

在建设一流中医药院校的背景下,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依托总分馆制大力开展创新服务,可以为科研、教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为学校转型发展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