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内涵、动力与路径

2021-12-31赵岳娜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学生党员培育

赵岳娜

(1.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南昌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35高校学生党员作为优秀青年代表,是党员队伍中最富朝气的新生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促使他们担负时代使命、扛起民族责任,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书写青春华章,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题域。

一、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内涵

责任意识是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真做好工作的自觉,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而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体现在党员对肩负使命的忠诚坚守,既是党员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员处在成长关键期,其责任意识内涵存在特殊性,主要包括信仰坚守意识、使命担当意识、制度执行意识、能力塑造意识、作用发挥意识。

1.信仰坚守意识

信仰是人们内心自发对某种思想或某些事物的信奉敬仰,并在实际生活中坚定践行的内在习惯。高校学生党员的信仰坚守意识,就是指学生党员自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积极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发展之中,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信仰坚守意识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共产党员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和模范性的根基所在。因此,信仰坚守意识体现着党员对党组织的责任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2.使命担当意识

使命是指派人们按照组织意图办事的命令,一般指代非常核心而且重大关键的责任,蕴含着承担者的光荣之意。高校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意识,就是指学生党员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上来,能够主动肩负起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严于律己、追求卓越,竭尽所能服务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使命担当意识是一种良好的政治品格、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法宝。可见,使命担当意识体现着党员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顺理成章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3.制度执行意识

制度是借以规范规则或运作模式,限定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是一种较为刚性的约束力。高校学生党员的制度执行意识,就是指学生党员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自觉,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制度规范,坚决落实制度规定内容和底线要求,做制度执行的先锋和表率,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制度执行意识体现出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反映一个党员的组织意识,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纠正自身偏差、克服错误思想的重要能力。由此,制度执行意识体现着党员对行为红线和底线的敬畏,毫无疑问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4.能力塑造意识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项任务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出一种本领和力量,表征着完成工作任务的效果。高校学生党员的能力塑造意识,就是指学生党员对自我设计、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等发展能力的规划,以本着对自己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力塑造意识展现出自我提高的动力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最基本的责任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跨越艰难险阻的重要手段。那么,能力塑造意识体现着党员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可置否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5.作用发挥意识

作用是某种对象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的某个过程中,作为手段或工具,最终达成的效果。高校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意识,就是指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党的宗旨意识,在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品德培育等各个方面争先创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其他青年学生一心向党、练就本领、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着力构建向善向上的价值导向。作用发挥意识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是对高校学生党员最基本的模范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的重要表征。所以,作用发挥意识体现着党员对社会的责任,毋容置疑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动力

责任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坎坷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内最具希望和最有活力的优秀群体,他们是否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在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从严治党、高校立德树人和个人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1.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33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最鲜明的主题。党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也必然需要一大批有强烈责任感、敢于担当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否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如果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会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建设之中,竭尽所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之,责任意识淡薄就会导致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割裂,阻碍国家高质量发展,阻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昂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节点上,更需要大学生党员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把个人利益统一到国家利益上来,以小我助推大我,在大我中成就小我,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

2.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188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党应对新形势下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也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否则就可能败坏党的形象、损坏党的声誉。高校学生党员只有更加深刻认知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才会主动担当作为、立志建功立业,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精神展现党员先进性,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反之,责任意识淡薄就会阻碍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破坏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在青年大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削弱党的群众基础。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更需要大学生党员增强责任意识,切实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党的基业长青奠定重要基础。

3.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立身之本,也事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必然是高校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也始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否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的“领头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培育,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忧党忧国忧民的情怀,带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风尚,形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反之,就会导致责任意识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两张皮”,影响高校立德树人成效,降低党员队伍整体质量。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更需要把责任意识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党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自觉扛起党的建设、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光荣责任,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学生党员成长的现实需要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3]54高校学生党员成长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需要,是顺应时代变迁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党员个人健康成长必然要求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利益与奉献的关系,为个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否则就容易堕入利己主义、精致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陷阱之中,甚至走向歧途深渊。高校学生党员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有利于锻造优秀道德品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定为民族奋斗的信念,全面增强个人综合素质,逐步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青年。反之,大学生党员责任感不强、奉献意识淡化,就势必造成价值取向的错位、党性修养弱化、作用发挥缺失,游离于集体之外、忽视集体利益,影响个人健康成长成才。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空图景下,更要注重责任意识的培育,促进大学生党员在党的指引下,刻苦学习强本领、服务社会作贡献,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追随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1]335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群体的引领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骨干,必然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因此,从角色认知增强主体自觉、党内教育锤炼坚强党性、内容拓展塑造主流价值、载体创新构建培育合力等方面,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专业本领、提升服务能力、涵养高尚道德,蓄满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力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1.以角色认知增强主体自觉

责任意识作为道德层面的范畴,既需要外部力量的促进和监督,更需要道德主体的自律和自觉,也就是需要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转换。那么,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大学生党员本身的自觉。一方面,强化党员角色认知。“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3]395-396党员首要是树立身份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高校学生党员主体自觉,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筑牢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角色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促进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深刻领会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增强党员角色认同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明晰个人对党、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边同学,从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另一方面,实施党员承诺制度。除通过认知激发党员责任意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外部力量促进和强化主体自觉,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要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身份公开公示制度,通过在公共场合悬挂党员示范寝室、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重要标识,在重大节庆日和重大活动中让党徽戴起来、党旗飘起来,让大学生党员强化党员身份的自豪感,激发规范党员行为的使命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党员身份意识。要推动高校学生党员公开服务承诺,依托所学专业和个人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科技服务等活动,多为群众和社会做实事好事,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增强责任意识,促进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党员在身份公开和服务承诺中,可以加深对党员身份认识和理解,将思想自觉转化为一种行动自觉,从而潜移默化影响身边人、传播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3]51

2.以党内教育锤炼坚强党性

党员责任意识本质上是作风问题、是党性问题,需要党内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也就是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那么,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是党内理论和实践教育。一方面,运用好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4]党员作为政治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保质保量参加党内政治生活,主动接受思想教育和党性锤炼,增强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党员理想信念坚定。要利用好政治理论学习、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议、党课等多元化载体,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激发他们为党为国奉献的责任意识。要借助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督促大学生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个人问题,积极克服作风上的弊端和不足,努力做到守责任、强担当、干实事。

另一方面,利用好党内集中教育。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有效方式,是党自觉适应形势变化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方式,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1]540要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扎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赤诚。要借助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载体,督促大学生党员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力所能及服务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在无私奉献中了解社会、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不断锤炼坚强党性,激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以内容拓展塑造主流价值

责任担当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那么,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本内容要符合主流价值体系和规范。一方面,普及传统文化教育。“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1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为人民、为国家、为世界的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重要秘诀。要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思政课堂、课程思政示范课、第二课堂等重要载体,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实质,引导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和践行者。要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从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方志敏、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中领略担当精神,全面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另一方面,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3]46劳动不仅创造人的物质生活,也充盈人的精神世界,更创造出人本身。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既是培养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人们责任意识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加强劳动实践教育,依托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生产实习、专业实践等多元化形式,让大学生党员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劳动过程的艰辛和责任,增强劳动意识和劳动自觉,带领身边同学参与劳动,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导向。要着力打造一批产学研用学教育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协同,为大学生党员劳动锻炼提供平台,促使他们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自觉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担当意识和本领能力。

4.以载体创新构建培育合力

责任意识培育既需要个人的自我觉醒,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协同,更要与时俱进融入网络载体。那么,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的主要载体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方面,构建三级培育合力。大学生党员既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主要构成力量,也是每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需要构建学校、支部、家庭协同共进的合力。高校要把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学分制评价机制,打造好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专业实习、文化活动等多样化平台,为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提供有力支撑。学生党支部要通过组织生活、主题党日、专题党课、支部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做到思想上向党中央看齐、行动上与祖国同行,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家庭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协作,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破除“唯分数”的传统思想,积极构建友爱、责任、奋进、正气的家风家训,做好言传身教的榜样,引导孩子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推动网络培育载体。“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378网络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颠覆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现实行为,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替代的工具。要加强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炒作等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党员乃至青年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提供更多有益的资源。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的平台和资源优势,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学生党员量身定制“文化饕餮盛宴”,不断提高他们明辨是非、抵御侵蚀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范,自觉遵守网络公共道德,提高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担当意识,助力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

高校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6]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更需要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党员。因此,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推进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培育这项重大课题,既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学生党员培育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