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变革现实”的实践逻辑生成
2021-12-31王国兵雷龙乾
王国兵,雷龙乾
(1.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2.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总结,剔除留在干部队伍思想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重新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进行历史性和未来性思考,澄清摆在其面前的现在将来性问题,并以该问题为出发点来思考如何展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战争。在探索人民战争的道路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分析中国革命具有的现实特征和实践逻辑,并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革命内在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生成中国共产党人变革现实的实践逻辑,恰如“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和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1](P287)变革现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化认识,即从发现现实问题到研究现实问题的矛盾关系再到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过程。
一、问题调查:从调查研究中弄清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一)从调查群众生活状况来把握现象层面的现实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现实的根本实践方式。社会现实是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生产交往,不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表面现象的问题直观,也不是经验性和教条式的问题延续。如果人们把自己的认识集中到这两点之上,那意味着将会被问题的表象遮蔽。正如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1](P286)社会的现实问题就潜藏在现实的人的生活方式中,即问题生成之根就是生产交往规则。那如何才能触及现实问题呢?马克思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2](P525)中国共产党人从中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总结出揭示现实问题的中国化方法。中国化方法既不是本本主义的僵化教条方法,也不是经验主义的传统习惯方法,而是能够不断达到对于现实问题变革性认识的实践方法。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创造的实践调查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揭开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典范性方法。
在中国革命早期,毛泽东指出调查研究对认识中国革命问题极端重要,甚至直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根本论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也始终没有放弃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在对现实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国革命性质发生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国内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在弄清该矛盾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1](P253)当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革命性质发生变化时,根据变化及时提出具有策略性的政策,指出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全体中国人民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调查研究,认清楚中国社会在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并发现了这些现象内部潜藏着的矛盾变化。
(二)从现象层面揭示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已看到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问题,其包括农民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之下,已到了生死边缘;社会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不同阶级势力之间的相互斗争,各种军阀势力盘踞各个地方,导致社会内部已产生政治性分裂;民族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来自西方列强的军事威胁和经济掠夺,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外部挑战。如此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各种关系之间的竞争对整个社会和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置若罔闻。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时存在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对导致如此现实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本质性分析,找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现实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是传统社会解体导致的政治势力分裂。政治势力分裂主要是由于清王朝刚刚覆灭,加之各种军阀势力开始逐渐地盘踞地方,此时中国社会的政治实际上就是军阀政治,军阀政治导致国家政治力量的碎片化。以致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和农民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宗法管理和宗法式的生活方式,而大城市则是由军阀控制的政治势力,其已经渗透着对于个人利益的狭隘认识,即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毛泽东说,“中国现在的政治问题,不是别的问题,是简单一个国民革命问题;用国民的力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这是中国国民历史的使命”。[3](P51)毛泽东发现导致现实问题的根本原因,即社会内在的军阀混战是导致社会混乱和解体的根本缘由。
现实问题产生的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帝国主义通过与军阀势力直接勾结,在国内制造军阀之间的冲突,并在军阀冲突之中不断地窃取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在窃取中华民族利益过程中,还不断在政治上对国内的政治主体进行施压,迫使这些政治主体通过政治条约的方式来出卖国家的主权。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论到“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4](P3)他已看到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此外,施拉姆说,“毛泽东对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比对国内问题看得更清楚,这在当时的中国具有代表性”。[3](P5)这说明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意识到外部势力是造成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从实践关系中厘清现实社会的根本问题
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厘清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其进行专门地研究澄清现实状况中的现实关系,而后形成对于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性理解。在调查研究方法基础上,毛泽东站在全国革命的视域上,分析了中国革命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尤其当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革命内在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即如何在这种复杂关系中确定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战略,实际上是摆在各种政治势力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整个民族利益之上,强调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来共同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对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研究战争规律和中国革命规律。在研究中国革命规律中他们抓住中国革命的特点,强调了解中国革命特点将对革命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就不能引导中国革命战争走上胜利的途径”。[1](P187)弄清楚中国革命的特点,就能搞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5](P646)从这个性质看,整个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民族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研究现实:从矛盾辩证运动中形成认识社会的现实方法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伟大的历史实践,从早期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现实认识走向了对于全国革命未来的认识,对未来认识是站在现实的角度得出历史未来的现实可能性。他们已经对如何理解现实进行了哲学化的总结和归纳,已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普遍方法,并从这种哲学方法之中看到中国未来的历史走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问题进行哲学化认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灯塔”,毛泽东对这个历史“灯塔”进行了完整的哲学表述,即历史内在的矛盾规律就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现实社会是矛盾交织形成的普遍关系
矛盾普遍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判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矛盾普遍存在”进行精细化地研究,指出矛盾在不同层次上具有的特殊形式,和不同矛盾之间的运动变化过程,并深刻地指出矛盾双方之间谁具有“历史的未来属性”和谁具有“现实的保守性”。正如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1]323人类历史的这种普遍性质,即历史未来属性的现实力量必然代替具有现实保守性力量的必然性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从矛盾普遍存在的思路出发,对中国现实社会中的矛盾进行了全面分析,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通过梳理清楚矛盾关系的本质,中国共产党人看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具有的时代现实性和历史未来性,看到实现中国变革的现实力量和创造中华民族未来的主要力量。
矛盾既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又是认识事物存在的方法。当把世界存在关系看作矛盾性关系时,实际上矛盾就是世界存在的方法。因此说,客观世界的矛盾性存在和主观思维的矛盾性方法是一致的,如此一致性表明客观世界是可知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当时中国现实存在的矛盾进行逻辑抽象以后,对其进行全面地把握和理解。在把握住现实存在关系之后揭示出现实的矛盾性,指出认识到这些关系内部存在着的方法,即矛盾方法。矛盾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对任何事物进行矛盾化的分析,同时,也可以对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专门分析,通过分析来弄清事物发展的整个规律。毛泽东运用矛盾方法分析了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对矛盾双方力量进行对比后,指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并得出这场战争的结论是中华民族必然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又运用矛盾的方法分析了国共之间的战争,通过对矛盾双方力量的现实对比,指出中国共产党必然战胜国民党,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二)矛盾辩证运动是生成世界变革的实践动力
现实世界存在是各种矛盾之间相互交织的结果,相互交织的矛盾内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变革表现着不同事物之间实现自我发展的方式。毛泽东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1](P302)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能够认识到矛盾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看到矛盾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即矛盾实际上蕴含着历史进步和变革现实。矛盾内在的动力来源于矛盾双方在力量对比中的斗争,斗争的结果将表现出矛盾双方在现实存在形式上或现实存在本质上发生着改变,经过改变以后的矛盾双方已经不是原来的矛盾,而是相互吸收彼此优势以后的新的矛盾力量。此时,中国共产党人已经从思想理论上彻底厘清矛盾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矛盾方法来分析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毛泽东的《矛盾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逻辑的形成。运用这种认识逻辑找到中国革命矛盾关系中的积极力量,并不断地把这种积极力量凝聚起来成为推动中国共产党人变革现实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矛盾关系中看到了中国革命中的最可靠的实践力量,那就是全体中国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付出,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具有的根本性质,即人民战争的性质。同时,也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即人民性,就是为变革民族现实而凝聚力量。在此基础上,全体革命战士在变革现实中表现出无畏无惧的勇气,在革命战士身上能够看到变革现实的坚强力量,也看到他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概。因此说,矛盾内在的力量就是变革现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中国人民把变革现实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在革命斗争中赢得历史性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从分析矛盾运动关系中形成实践现实的原理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中国革命中的矛盾关系进行实践分析,看到矛盾双方彼此在历史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认识矛盾过程中形成矛盾方法,并把矛盾方法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的不同地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矛盾方法只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方法。尤其是在解决不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其他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形成一种认识方法的根本原理。这个根本原理并不是来源于人们头脑的幻想,也不来源人们对现实经验的总结,而是来源于对现实世界普遍规律的理解。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就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但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向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事物在形成自身本来面貌过程中表现出的本质存在,其蕴含着认识现实的根本原理性方法。
正如马克思说,“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2](P528)马克思强调只有回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上,才能真正回到事物存在的本真状态之上,也才能真正理解事物。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于中国社会革命的深入分析,形成了对于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近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运用实事求是的原理性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中国革命时期方法论的原理化探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主义者,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者。因此说,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标志。
三、生成实践:在变革现实中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哲学观来源于现实革命实践。在现实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自己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价值精髓就是为整个人类谋幸福。在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赋予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不断从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哲学观。因此说,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哲学观的核心价值就是实践人民利益,围绕人民的利益不断创造性地实践。
(一)通过变革现实形成实现民族解放的实践价值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正处于救亡图存的艰难时刻,帝国主义不断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灾难。各种仁人志士都在探求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现实方法,中国共产党是从中国现实的历史中产生的,其天然地就被现实历史赋予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责任。历史责任既是历史内在的历史诉求,又是全体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人民诉求。在历史诉求和人民诉求的时代要求下,中国共产党人超越了以往党派狭隘的党派利益,而是把自己的全部利益与历史诉求和人民诉求统一起来,正如马克思说,“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6](P44)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整个民族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受到剥削和压迫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变革这种现实,通过变革现实来实现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赋予共产党人要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使命,而且还赋予共产党人必须要为无产阶级利益的实现进行不断地努力奋斗的使命。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维护着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维护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人所具有的根本属性,就是要不断变革现实的属性。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变革现实,才能更好地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从现实关系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民族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解放和幸福。
(二)通过变革现实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方法
共产党人是从服务人民利益的现实诉求中诞生,其根本属性就是人民性。人民性作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其不仅仅体现在共产党人关于自己理论的论述之中,而且还体现在共产党人用自己变革现实的实践来捍卫人民利益。共产党人的人民性具有两个根本内涵,即现实和实践。人民性的现实内涵就是强调共产党人是从人民现实生活的状况出发来为人民谋求幸福,或者说共产党人是从关注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发的;人民性的实践内涵就是强调共产党人是运用实践的方式来为人民谋求幸福,或者说共产党人愿意通过牺牲自己来为人类谋求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践行着人民性的两重内涵,同时,又把人民性的现实内涵和实践内涵谱写到关心人民生活的革命、建设、改革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P346)因此说,人民性并不是抽象的逻辑表达,而是时时刻刻关注人民现实生活状况的实践行动。
人民性的实践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人民现实需要出发,提出要进行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导致农民生存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民没有土地,必须要把地主的土地重新交还给农民,才能满足农民现实生活的基本需要。在革命之中,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为人民现实生活进行变革性实践,而且还要在变革中为人民谋求历史的解放和未来人民的幸福。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实践不是满足自我需要的个人实践,而是满足全体人民现实生活的变革性实践。同时,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着共产党人具有的变革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方式的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践革命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精神信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实践革命意识;实事求是的实践生成逻辑方法”。
(三)通过变革现实形成为新时代中国谋求发展的实践动力
共产党人是通过变革现实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现实力量,在变革现实中实现人类实践在现实关系中的解放,推动人类世界不断地超越现实束缚而走向属于人类自由的历史未来。共产党人不是历史的保守主义者,而是历史前进的现实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共产党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即不断通过变革现实来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推进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前进性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属性,并把其运用到推进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过去走到现在的根本动力就是共产党人具有的变革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忘记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革命性特征,也没有忘记自己从历史中诞生而应该承担的历史任务。
在新时代的历史维度上,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持着通过改革来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通过改革不断地解放整个社会的生产力,通过改革来不断地满足人民的生活向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深刻认识到“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改革将是发展的风向标,改革将是发展的刻度尺,改革将是发展的动力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7](P189)这意味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改革中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也看到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在人类发展存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已经感觉到必须要对人类世界的内部关系进行重新认识,人类世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超越,即从过去的资本化国际关系正在走向合作化国际关系。以至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将最终成为人类21世纪的永恒课题和实践指南。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现实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中国革命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并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形成用变革方式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方法。同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依然秉持和创造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并使它成为继续推进变革中国社会的持续动力,并通过变革现实的实践逻辑来谋求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