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了个寂寞”结构浅析

2021-12-31徐玮琳

关键词:形容词句式百度

徐玮琳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 100083)

近期,网络用语“X了个寂寞”十分流行,百度贴吧、百度知道、新浪微博等网站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日常生活中也有使用(多用于网络生活比较丰富的大学生),表示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有做成;或者表示事情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没有做好。其中,“X”几乎可以用于所有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俨然成为一个万能的表达框式,甚至还有部分形容词和名词,也可以用于这个结构。

一、“X了个寂寞”中的“X”

(一)单个动词

通过观察百度和微博用例,我们发现,能够用于“X了个寂寞”的单个动词非常丰富。这类“X”出现的频次最多,大部分是及物动词,包括“养、买、读、改、看、录、寻、播、搬、抓、干、合、修、练、拍、抽、回、投、收、套、玩、钓、变、开、摸、剪、骑、踢、秀、握、编、夹、吸、焚、阅、抓、扫、爬、撑、做、吞、砍、更、等、洗、测、打、充、抄、涂、剪、演、找、救、收、挡、发、下、插、回、冲、烫、问、学、给、染、抛、蹲、架、练、割、嗑、等、叫、倒、演、扑、穿、化、训、量、放、划、盼、淘、仿”等单音节词,以及“庆祝、保护、超越、处理、更新、艾特、修复、分享、剧透、回归、准备、矫正、预览、澄清、设置、坚持、拆散”等双音节动词;少部分是不及物动词,包括“起、走、死、来、恋、氪、隐、出、动”等单音节词,以及“晋级、伪装、运动、早起、面试”等双音节词。如:

(1)我养了个寂寞。(百度)

(2)这些诗词,读来读去,读了个寂寞。(百度)

(3)无了无了,巨星打不进,洛杉矶盼了个寂寞。(百度)

(4)零人死了?死了个寂寞?(百度)

(5)我来了个寂寞。(百度)

(6)我谈恋爱了,不过却是恋了一个寂寞,笑哭我了。(百度)

(7)晋级了个寂寞。(百度)

(8)好累,面试了个寂寞。(微博)

“寂寞”结构可以连用,用于不同的动词,如:

(9)穿了个寂寞,化了个寂寞,准备了个寂寞,得到的是老妈的一顿我不懂事的骂。

“寂寞”前还可以有副词修饰,如:

(10)晚上吃了个真寂寞。(微博)

(二)动宾短语中的动词

这类“X”出现的频次比较多,均为及物动词,但是句子的框架发生了变化,结构化为“X+名词+X了个寂寞”。其中的“X+名词”包括“选课、查资料、打码、谈恋爱、看无人机、找医生、套圈、拿返魂花、练琴、改名”,即“X”有“选、查、打、谈、看、找、套、拿、练、改”。如:

(11)选课选了个寂寞。(日常)

(12)查资料查了个寂寞。(日常)

(13)你打码打了个寂寞。(百度)

(14)谈恋爱谈了个寂寞.(百度)

(15)现场看无人机看了个寂寞。(微博)

(16)所以,我找医生是找了个寂寞吗?(微博)

(17)套圈套了个寂寞。悦子说套个最近的保底,结果空手来空手去。(微博)

(18)散排队友落地成盒直接推队,我拿返魂花拿了个寂寞。(微博)

(19)练了一下午的琴又练了个寂寞,识谱太慢了,晚上再来吧。(微博)

(20)任嘉伦改名改了个寂寞。(微博)

(三)复合词中的动语素

一些复合词中的动语素也可用于此结构,具体如“特价、出差、休息、生气、旅游、化妆、抽奖、减肥、过节、堵车、背书、接机、放假、烫发”等。如:

(21)这特价特了个寂寞。(百度)

(22)出差出了个寂寞。(微博)

(23)今天休息休了个寂寞。(微博)

(24)刚才的生气怕不是生了个寂寞。(微博)

(25)本来想简单的参加个婚宴,结果结结实实参与了整个婚庆准备,旅游游了个寂寞。(微博)

(四)形容词

形容词的用例比较少,见到的有“大、忙、热闹”等。如:

(26)这难道就是大了个寂寞?(百度)

(27)反正每天都很忙,也不知道忙了个啥,最后忙了个寂寞。(百度)

(28)黄大宝是真的可爱宝宝,土潮热闹但是啥都没说,热闹了个寂寞。(微博)

(五)字母词、名词

还有少量的字母词,一般为网络用语,包括“up”、“C”、“q”。另外,还见到一例名词。如:

(29)今晚曾雪瑶直面创始人质疑“你只是C了个寂寞”!(百度)

(30)这概率up了个寂寞。(百度)

(31)队友q空了,q了个寂寞。(百度)

(32)秋天,秋天?秋了个寂寞。(微博)

二、“X了个寂寞”的形成原因

(一)“寂寞”名词用法的流行

“寂寞”本是一个形容词,表示“①空虚无物。《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去事,于知乎去几,所知者妙矣。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⑤冷清;孤单。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1]通过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柳永词《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全宋词》:“一场寂寞无人见”。其中,“寂寞”可用于数量短语“一场”后面,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常见,2258条语料中仅见两例,或许为一种临时用法。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现代汉语中,“寂寞”的名词用法也十分少见,5454条语料中仅见四五例。如1994年报刊精选:“运转的厂子因缺少流动资金嗷嗷待哺,半拉子工程在一片寂寞中一筹莫展”,“5年‘寂寞’之后,终于一鸣惊人,提出了这个得到钱币界公认的观点”,《读书》:“一片凄清,一片寂寞”,“两个寂寞也幸福于一个寂寞”,“网络语料”:“这哪里是和谐呀,简直是寂寞啊”。

2009年7月初,百度贴吧一幅配有“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文字的图画走红,图画的文字具有浓郁的非主流色彩,凸显了图片人物的寂寞心境,并且极具讽刺意味。随后“哥唱的不是歌,是寂寞”,“我打的不是球,是寂寞”,“他看的不是书,是寂寞”等“X的不是A,是B”句式一下子流行开来。“寂寞”和“面、歌、球、书”等相对,“寂寞”被视为名词无疑。广大网民对这一格式的喜爱也恰恰表明了对“寂寞”名词用法的接受,为“X了个寂寞”格式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X了个寂寞”结构,“寂寞”前可受量词“个”修饰,更加突出了它的名词性。

(二)说话人的主观性

“X了个寂寞”格式,所表达的意思大概有两种,一是表示“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做成,如例4、11-13、15-17。二是表示事情的结果未能达到理想状态,不能尽如人意,如例1-3、5-10、14、18-32。第一种意思通常表达一些客观的情况,如例(11),表示客观现实的未完成,即可能因为网络、系统或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未能完成选课这件事。第二种情况往往透露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如例(27),说话人认为自己每天都很忙,可是却没能忙出自己想要的结果,感觉像是什么也没忙。或许在别人看来,说话人的忙碌还是有一些成效,只不过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好像是碌碌无为。

要之,说话人具体表达的意义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并且带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意味,即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倾向。正如沈家煊先生(2001)所说,“主观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2]意义较为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尤其是网络时代的今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发声者,大家自由地表达个体感受,“主观性”就愈加得到凸显。因此,“X了个寂寞”的主观表达和说话人的态度密切相关。但是,不管是客观表达还是主观表达,“寂寞”一词的语义都包含着说话人的主观认知,即没有达到内心预期的失望和无奈。

(三)“X的不是A,是B”格式的简化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出现以来,“寂寞”体在贴吧、微博等网络媒体一度走红。由此,“寂寞”一词备受关注,“寂寞”格式映入眼帘,“X的不是A,是B”一度流行,热度持续时间比较久,活跃时间约为2009-2011年。

一些研究语言和修辞的专家学者关注到这一现象,并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商榷。朱岱先生(2011)认为,这是一种转喻,面和寂寞“二者空间上相伴相生,时间上互动互长,在人们的感觉中,面与寂寞融为了一体,因而这是一种转喻”,[3]李国南(2011)提到朱文没有厘清“‘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两个概念”,[4]他把这个流行语看作是拈连。刘有容(2012)讨论了这一格式的形成问题,进而指出这一用法是一种“排斥性的转喻。”[5]

近期,“X的不是A,是B”的热度已经淡去,用例比较少见,如:“恒驰汽车微博发布的不是动态,是寂寞!”(2020.9.3新浪网),“这踢的不是球,是寂寞!”(2020.8.28微博)。“X了个寂寞”结构被网友广泛使用,贴吧、微博等社交网站屡见不鲜。我们认为,“X了个寂寞”结构是“X的不是A,是寂寞”格式的简化和替代,并且有着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生命力。“X的不是A,是B”格式的“X”和“A”,基本上都是动宾短语,不存在复合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等情况,另一方面,“X的是寂寞”格式很少使用,基本都是A、B对举。“X了个寂寞”结构中的“X”,不仅包括动宾短语中的动词,还包括单个动词、复合词中的动语素、形容词、字母词和名词,因此,“X了个寂寞”结构中的“X”相较而言更加自由,更加广泛。

三、“X了个寂寞”的语义和语用特点

(一)语义的概括性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形成、表达和传递思想。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人们致力于追求语言的经济性和表达性。然而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往往更喜欢追求人类情感的高强度凝练。如“简直了”、“太那个啥了”、“X成狗”、“真是醉了”、“X的不是A,是寂寞”、“X了个寂寞”等等表达,都是情感高度凝练的结果。其中“简直了”、“太那个啥了”、“X成狗”、“真是醉了”是对高程度的一种表达,表示已经无法用具体的言语来形容,进而突出性状的程度之高和为了表达这种高程度而呈现出的无语状态,如:“因为这么个小事她就生气了,简直了”,“真的太那个啥了,又麻烦您”,“冻成狗啊,今天”,“他又来了,真是醉了”等。同样地,“X了个寂寞”虽然不是表示程度,但是它的概括性也十分突出,几乎表现出“一言以蔽之”的高度凝练性。如经常使用的“学了个寂寞”、“吃了个寂寞”、“看了个寂寞”等,这些句子有的是表示说话者未能开始一项活动,即未能进行一项动作,即表示“没有学”、“没有吃”或者“没有看”。亦或是开始了某项活动或某项动作,而并未达到主观的满意和预期,因此表达“没学到想学的东西”、“没吃到想吃的东西”或者“没看到想看的东西”等。这些表达都能够充分地表达情感,高度凝练而显得语义模糊,让人可以明显地知道说话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但又因过度的概括而不清楚具体的内容。另外,网络使用者对万能表达句式的追求和倾向。除了语义方面的高度凝练和概括,网络使用者还喜欢追求稍加改变即可套用的万能句式,追求创新性,这种句式的适用性比较强,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同类或相近词语,如前些年流行过的“X的不是A,是寂寞”,以及近期流行的“X了个寂寞”句式,“X”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动词,甚至有些形容词或名词也可以用于后者。对此前面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说明。至于为什么网络使用者这么喜欢这种万能句式呢?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比较省力,直接套用到这样一个句式中是比较方便操作的,于是越来越多的用例出现。另一方面是这个句式刚好可以表达使用者们的情感诉求,通观“X的不是A,是寂寞”和“X了个寂寞”这两个句式,前者的“寂寞”虽然意义更加实在一些,但是仍然有一种失落的情绪在里面,后者更是如此了,“X了个寂寞”更是表达了说话人的失落,常常表示什么也没有做成,结果什么也没有,是“一场空”或者“不如意”而已。

(二)语用的有限性

“X了个寂寞”作为网络流行语,它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我们检索CCL和BCC两个常用语料库,未发现一条用例。但是,通过考察百度贴吧、百度知道、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我们发现了不少用例,可见这个结构有着较为固定的使用范围,目前还仅仅活跃在网络用语的环境中,表现出明显的网络化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这个句子的通常是年轻的大学生,并且是经常浏览网络信息的青年网民,他们追求新奇的语言表达,喜欢简约的生活方式,因此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情况时,往往会发出“X了个寂寞”的感叹,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和失望。另外,这个句子通常不会出现在正式的书面语中,表现出强烈的口语化色彩,伴随感叹语气。

诚然,“X了个寂寞”句式十分经济实用,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动词,以及一些动宾短语中的动词、复合词中的动语素、部分形容词或名词,体现了语义的极度概括性,以及语用的有限性,表现在网络化和口语化两个方面。但是作为语言使用者来说,我们也需要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不能把所有的词都套用到一个结构中去。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结构内部的冗杂,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情感表达的过简,这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性、简洁性和不稳定性,也许一段时间过去,这个结构的热度就会淡去,网民们会找到另外一种表达。不过在现阶段,“X了个寂寞”这个句式在网络中还保持着较高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关注的。

猜你喜欢

形容词句式百度
认识形容词
Robust adaptive UKF based on SVR for inertial based integrated navigation
百度年度热搜榜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形容词找家
百度遭投行下调评级
特殊句式
百度“放卫星”,有没有可能?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