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履职能力探讨

2021-12-31刘国权

关键词:双带头人带头人胜任

刘国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监督教师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广大师生的责任使命。为进一步抓好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系列文件,要求高校通过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面激发教师党支部开展政治引领、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凝聚师生、促进中心工作的主体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层设计优化、具体制度建立、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践检验丰富,我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用”、“文化效用”和“生态效用”,[1]助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奏出历史最强音”。[2]但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双带头人”的履职能力还需全方位、系统化地强化提升。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履职能力解析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履职能力具体包括:胜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胜任力

胜任力主要指适应岗位、应付挑战、完成任务的素质和能力,由美国学者McClelland于1973年首次提出。[3]国内一些学者围绕公务员胜任力、领导干部胜任力、企业家胜任力等进行了研究,葛仁霞、吴其阳等学者也针对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胜任力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和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来看,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胜任力主要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党务工作能力较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水平较高;“学术引领力”——在教学科研方面能力业绩突出,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示范带动力”——师德师风好、素质修养高、服务意愿强,热心党的工作、乐于担当奉献;“群众工作力”——在党外师生中威信高、评价高、认可度高,能高质效地做好群众工作。

2.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凝聚力

凝聚力主要指能够动员和指导他人开展工作、组织和团结他人完成任务的素质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组织建设时反复强调,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教师党支部的“头雁”和“头羊”,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正是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提升其组织力的关键所在;[4]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不断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凝聚力。具体包括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的凝聚力,即对“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如期进行、规范施行、高效执行的能力;对高校师生、党外知识分子的凝聚力,即通过深刻扎实、与时俱进、因人而异的教育宣传工作引导感召身边教职员工听党指挥、汇聚力量的能力;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凝聚力,即组织带动支部党员和党外师生、知识分子完成学校中心工作,参与并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特色化”办学、“现代化”治理的能力。

3.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战斗力

战斗力主要指勤于思考新形势新环境、敢于迎接新挑战新任务、能于防范新风险新考验、善于创造新方法新策略的能力。作为共产党员,其“战斗力”突出地表现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能力,因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5]是中国共产党抵御一切风险考验,攻克一切艰难险阻,赢得群众真心爱戴的制胜法宝。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员中的“关键少数”,要在理论学习上先学一步、深学一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的创新理论全方位武装自己,既做理论的“输入者”,又做信仰的“输出者”;要在工作实践中担当精神更足、服务意识更强、奉献言行更多,让党内同志有看得见的榜样力量,让党外知识分子有信得过的“主心骨”;要在自我要求上标准更高、执纪更严,常态化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经得起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履职能力现状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出台,和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及两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评审选树,我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选拔培育工作有了质的突破和跃升,一大批政治强、有担当、肯奉献的“学术带头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一大批有教学能力、科研实力、学术潜力的“党建带头人”被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选拔机制越来越规范严谨、培训工作越来越系统常态、考核制度越来越科学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也逐渐提量增质。但仍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一是一些“双带头人”胜任力不够,主要表现为理论水平不高、大局意识不强,或学界认可较低、工作质效较差,或奉献精神欠缺、服务意识淡薄,其结果是“双带头人”缺少信任度和支持度,党支部欠缺“主心骨”、工作难推进;二是有些“双带头人”凝聚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工作能推进但全靠“带头人”、他人能参与但普遍被动性、任务能落实但缺乏组织力,其结果是工作的欠缺集体智慧、形式大于内容、进展创新缓慢。三是个别“双带头人”战斗力不足,对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标准不高、自律不严,对变局新局、风险考验准备不够、定力不足,未能在党内外起到榜样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学界一些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立足于不同视角进行了反思。如杨娜认为,胜任力不够的原因是党员在学术上不满足条件,满足学术条件的党员欠缺党团工作经验,满足学术条件且富有工作经验的党员缺少活力热情、时间精力有限和后备力量不足,进而提出了严把入口关、素质关、履职关,全面选优配强、育好留好“双带头人”的具体举措。梁军提出,高校党建体制机制与顶层设计的“张力”、党支部设置与现实需要的“矛盾”、个人精力与业务要求的“差距”导致“双带头人”的凝聚力不强,建议高校进一步明确目标、完善机制、优化设置、强化培训,帮助“双带头人”在师生中受认可、受支持、受尊敬。[6]范斌则用责任担当意识缺乏、事务参与权缺少、激励保障措施缺失概括“双带头人”战斗力不足的原因,强调唯有赋责增强使命感、赋权提升存在感、赋利强化获得感,才能全方位激发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7]刘永林从分类施策、指导服务、激励考核、管理服务四个方面审视了“双带头人”开展工作的困境,呼吁通过推动有关工作的深化、强化、细化和优化,助力“双带头人”培育强特色、提质量、上水平。[8]骆军认为,要提升“双带头人”的“三力”就要有效解决做起来“两张皮”、忙起来“不重要”、想干好“水难平”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抓凝聚力感召力、抓师德师风、抓时效长效和抓对外拓宽对内优化。[9]但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普遍理论性强、实操性弱,提要求多、做指导少,在提升“双带头人”胜任力、凝聚力、战斗力方面,还欠缺实践转化和成果产出。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履职能力提升进路

1.严格选拔标准、组织系统培训,切实解决胜任力不够的问题

高校在选拔培训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时要坚持“234”原则,即明确“两个标准”、推动“三个转变”、把好“四个关卡”。“两个标准”即充分激发教师党支部在新形势下实现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中心工作的主体作用标准,和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强、业务精、甘奉献、有威信的头雁头羊标准;前一个标准是从工作目标维度考察“双带头人”的大局意识、爱岗情怀和工作认知,后一个标准是从个人素养维度考察“双带头人”的人格魅力与综合素质。“三个转变”即通过信仰感召、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推动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向“学术带头人+党建带头人”转变,利用其学术影响力、科研引领力、教学示范力提升党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通过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实践锻炼推动党建思政能力突出的“党建带头人”向“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转变,让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学校中心工作真正一体化、相贯通、互支撑;通过尽早发现、尽早吸收、尽早培育做好“双带头人”后备人才的选、用、育、管、留工作,让青年人才对“双带头人”角色从远离到走近、对党建思政工作从参与到担当、对校院中心工作从被动到主动。“四个关卡”即把好“入口关”,坚持优者上、劣者下,宁缺毋滥,让同时具备党建思政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又对党务工作有热情的教师成为“双带头人”;把好“培训关”,因时而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做好“全方位+个性化”培训工作,结合受训者的素质和潜力精准帮扶、补齐短板;把好“考核关”,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机制,让工作量看得见、信得过,为后续的表彰奖励、提拔激励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好“出口关”,对担任“双带头人”、推动党建思政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互促、在“党建+中心工作”、“党建+强校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在晋职晋升时予以重点考虑、优先推荐或考评加权,真正做到能干者能上、进取者进步、优秀者优先。

2.强化示范引领、充分赋权赋能,有效破解凝聚力不强的困境

针对“双带头人”的凝聚力强化提升,高校可打造“3X3”模式,一是在强化“示范性”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双带头人”的党建思政工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和师德师风。针对党建思政工作能力提升,可为其打造专题课程库、优秀师资库、经典案例库、常见问题库,助其成长有参考、工作有借鉴、创新有思路。针对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可进行教育教学个性化指导、课题研究团队化帮扶和鼓励学位学历提高、选荐国内外访学研修,为“双带头人”强化学界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力创造条件。针对师德师风提升,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一方面对“双带头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严格要求、从严考核;另一方面在选树师德师风模范典型时单列名额或保障占比,切实激发“双带头人”事事带头、时时带头的内在进取心和身份荣誉感。二是在增加“话语权”上下功夫,让“双带头人”参加本单位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重大事件的讨论决策,参与支部党员教师的考核鉴定、晋职晋升,掌握支部党费的使用权和运用党费开展支部建设、支部活动的自主权。有了“话语权”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才能有“存在感”和“支持度”,才能逐步开展双融合、双促进工作的探索创新。三是在推动“特色化”上下功夫,如围绕学校、院系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梳理总结双融合、双促进的典型经验做法,自上而下向教师党支部宣传推广,这些经验做法立足于强校、强院目标,本身就具有凝心聚力的积极意义。再如结合党建思政和教学科研实际需求,以访学团、项目组、创新团队等为单位优化党支部设置,让支部党员的聚集交流更便利、管理服务更高效。又如鼓励“双带头人”发挥优势特长举办特色活动、打造品牌工作,通过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的全方位展现增进他人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激发内生动力、健全外部保障,真正攻克战斗力不足的难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利益格局调整重塑期”,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战斗力,尤其是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高校作为“双带头人”敢战善战、求胜能胜的坚强后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为其提供常态化、长效性地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将基层党支部作为重要抓手,将教师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参与支部建设、发挥模范作用作为师德师风考察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有威信、得支持、能干事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二是理论保障。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交流研讨、督促自我学习等方式,采取定期集中学习、指导个性化学习、不定时检查考核等形式,不断强化其“四个意识”,坚定其“四个自信”,铸牢其“两个维护”,引导其在政治信仰愈发坚定、理想信念愈发崇高、家国情怀愈发深厚的过程中更加明晰所肩负的使命责任,真正激发为党分忧、奉献担当的内生动力。三是实践保障。通过部署科学合理又系统全面的党务工作、党建任务,帮助其在工作实践中提升素质、丰富阅历、积累经验;通过积极推选其学习交流、挂职锻炼,帮助其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平台宣传推广、进而验证反思、修正完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四是发展保障。针对“双带头人”的成长有抓手、干事有平台、进步有方向、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提升重视程度、创新举措办法,让“双带头人”成为高校教师愿意“当”且愿意“留”的好岗位。五是纪律保障。开展立体式、体系化、持续性的党章党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履职尽责教育,为“双带头人”永葆先进和纯洁“把关”、“守门”,帮助其防范抵御各式各类错误思想,督促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综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对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和以‘一流党建’助推‘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0]随着我国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顺利开启进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动高校特色化办学、现代化治理、高水平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紧迫,进一步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履职能力,并由“头羊”带动全体教师党员的“四有”、“四个引路”和“四个统一”,由“头雁”引领教师党支部站位更高、方向更准、动力更足,为高校办学治校、建设发展广泛汇聚智慧力量是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也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激发的基础上,高校一定能够写好为党育人、立德树人和培育新人的时代新章。

猜你喜欢

双带头人带头人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困境及解决路径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推进高校“双带头人”工程“扩面提质”
“双带头人”促发蝶变
青年工人是怎样成为技术业务带头人的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