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有效应对
2021-12-31孟凡华
孟凡华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信访局,河南 濮阳 457600)
“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均是以实现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的重要战略任务,二者的有效衔接,能够进一步巩固已经完成的脱贫成果,强化农村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立足现实背景可以发现,由于出发点与落脚点相同,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某种必然逻辑,但是由于二者的过程有所差异,因此存在必然的衔接难题。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发挥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更加完善的机制,引领农村集聚产业发展、构建美丽乡村。
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内在衔接机理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同时提出16字精准扶贫方略,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一思想提出之后,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核心理念,为我国各地区的脱贫提供了明确导向。在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目标为:“到2025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时提出“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开展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从这些政策的推出与战略任务变化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本身存在内在衔接机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为了全面建设农村区域教育、医疗、服务、基础设施与经济产业,全面提升农村整体水平;也是为了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的实现、深化现有的脱贫攻坚成果,促使在各个地区在脱贫之后能够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原贫困区域的持续性发展。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存在必然逻辑
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某种必然逻辑,这一逻辑主要体现为二者之间的互相支持、方向一致与路径相似,具体体现如下:
1.2.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互相支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也是我国第一个实现的百年奋斗目标。目的是让我国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困扰,过上小康生活,让贫困群众发家致富。“让贫困群众发家致富”既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是开展一切乡村振兴工作的物质基础。将两项战略任务并列来看,目前已经将“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中,而乡村振兴的格局更大,着眼于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全面关注乡村区域的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人文风尚、社会治理与生活生产等。相较之下,脱贫攻坚是农村脱贫的基础工作,而乡村振兴则是在脱贫之后的更高、更长远追求。可以说,脱贫攻坚奠定了之后的乡村振兴基础,而乡村振兴也能够进一步拓展脱贫成果覆盖范围,持续性发挥成果作用。
1.2.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一致。从战略落实方向角度来看,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其最终目的均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举例分析,脱贫攻坚的未来目标是:“在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打好提前量。乡村振兴则是立足于“第二个百年目标”,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提出了要“对农村人口未来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规划与解决,通过增加农村收入渠道拓展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预计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均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脱贫攻坚战略的方向是针对贫困群众,通过相应的帮助带领其摆脱贫困;乡村智能型的方向则是面向社会,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带领农村人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兼顾农民的创收与农村的建设。这可以看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整合,既是符合大方向的战略行为,也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1.2.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大概率相似。根据目前为止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情况及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发现“五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与就业实现一批——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低保政策”,这一战略是收官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纵观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落实过程,从乡村产业、乡村人才、文化、乡村自然生态、乡村组织等几个方面入手逐渐实施各项振兴工作。可以看出,这两个战略任务的振兴目标、实施路径均是从“产业+教育+文化+环境+治理”五个角度入手的,均是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通过五个路径落实各种有助于农民增收项目的。
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
虽然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内在机理与必然的逻辑关系,将二者有效衔接具有更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仍然遇到了难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有效衔接工作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在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际,仍然有部分人员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不同的,认为“要落实乡村振兴,不应该从脱贫攻坚的成果处入手,而是应该另起炉灶,重新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在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时,仍然存在“重新组建乡村振兴战略小组”的情况,导致原本的扶贫开发小组与办公室闲置,存在部门交叉、两套体制等情况;且这两套体制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立足农村现阶段发展成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任务,从而导致原本的脱贫攻坚成果中断,浪费了农村发展资源。举例分析,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外来”的扶贫干部往往进入农村就直接采取“就脱贫攻坚谈脱贫攻坚”,通过对农村驻村扶贫干部的问责推动各项工作;另一些地区中,部分人员热衷“短平快”的项目,希望通过短期的保障打造农村亮点,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农村区域的自身生产力,对脱贫之后的“振兴”工作则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这就促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断链”的情况。
第二,有效衔接工作缺乏完整性,存在“碎片化”问题。在二者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文件发表之后,各地区的农村区域干部与农村群众纷纷参与到“如何对接脱贫成果,引入乡村振兴,将两者统筹起来,促使两者互为促进”这一工作中,致力于落实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精力投身于衔接工作中。在实际过程中,虽然群众与基层干部积极配合,但是难免存在“零碎散乱”的问题。举例分析,一些农村区域中落实产业扶贫,最初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尽快脱贫,因此会选择一些周期较快的项目。但这些项目分布于农村区域各个产业中,具有规模小、生产力较低、组织结构散乱的情况,难以形成产业品牌效应与规模化发展。另一些地区则在攻坚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战略对接时,简单地将脱贫攻坚战略进行升级,没有认真研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在“五个路径”方面的实施差异,难以实现对农村各产业、人群的精准对焦,从而无法激发乡村区域的内在发展动力。
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实难题的有效解决路径
3.1 加强机制体系融合,构建健全完善的衔接体系
立足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可以发现二者之间衔接过程的“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二者衔接”是我国第一次将两个乡村方向战略统筹起来,缺乏成熟的体系与丰富经验借鉴,需要更多的依靠各地区、区域乡村干部人员的摸索,依靠农民群众的配合,这就导致在实际实施期间出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缺少了一套健全与有效的衔接机制。为了进一步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议要立足农村实际情况,思考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衔接的顶层设计,从整体层面开始明确衔接目标、路径、实施要点与时间节点。之后要逐步落实省级、市级、乡镇级各级管理体制的建设,提出社会动员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衔接流程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完善的制度规范衔接过程,引领各区域从乡村脱贫攻坚工作中逐渐转变到乡村振兴中,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3.2 以扶贫引领兴旺,发挥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是进一步拓展脱贫攻坚战略范围、延伸其成果影响力的重要工作,其方向与脱贫攻坚一致,均是为了提升农村人民的创收水平、生活水平。因此,在衔接工作中,需要立足原本的脱贫攻坚战略成果,把握各区域的农村产业脱贫实际情况与发展水平,进一步引入产业振兴理念,将产业与扶贫融合,提出“产业扶贫”的模式,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扶贫政策,大力开发成本较低、收益较高、可持续性较大的扶贫项目,形成完善的项目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每个“乡村贫困户”至少被一个及以上的扶贫项目覆盖的情况,夯实农村行业基础,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创收机会,也能够为之后开展各项产业振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这样的模式之下,能够进一步整合农村产业资源,将农村各产业资源聚拢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的局面;通过产业集聚加强各项产业之间的联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集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与电子商务集聚模式,形成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村区域的产业发展内驱力,实现产业振兴,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3.3 以教育培育人才,提升贫困区域人员素养强化致富动能
人才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后续衔接工作持续性落实,提升乡村内在发展驱动力的重要元素。加强人才培育、加大力度引入外来人才,是进一步提升贫困区域的人员素养、促进农村整体发展的主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战略中提出的各项“帮扶政策”“补助政策”“就业扶持”等均是一时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民自身的问题;引入乡村振兴之后,要始终坚持“振兴”的思想与原则,对原本的“教育扶贫”进行升级转型,引入更多的农村人员培训、成人再教育、农业技术教育等工作,通过“送技下乡”“开办农村职业院校”“开办‘农广校’”等方法为更多的农村贫困户提供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促使其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具备自主就业的能力。
此外,目前的有效衔接难题,也是由于缺乏高素养、专业化的农村发展人才导致的。由于原本的班组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导致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任务的解读程度不足,从而出现“两张皮”“破碎化”的问题。那么,建议要加大人才引入力度,采用“乡村柔性引智”的方法,构建“云+”等网络平台,全方位展示乡村发展前景,引入更多的人才与专家在平台上交流,互相分享才智,就“衔接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循序渐进地提升各地区的乡村区域“脱贫班组”“振兴班组”的人员素养与能力。
3.4 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模式,凸显美丽乡村人文价值
要想更好的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在解决原本难题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模式,大力打造有文化、有特色的农村区域,建设农村乡村文化,保留其原本地域特色,支持传承原本地域健康风俗,体现美丽乡村的人文价值。在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对“脱贫”中的“五路径”进行升级,着力打造农村人文与生态,可以适当发掘具有乡村特色的非遗产业,开发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小商品产业链等,丰富文化底蕴的经济价值,实现非遗与乡村特色的融合,保留乡村传统文化记忆,在推进各项衔接工作的过程中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宜居村落。
4.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目的是强化上一阶段已经完成的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实力,打造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拉近城乡差距,为农村人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在实际过程中,二者的衔接需要以健全的衔接机制为支撑,保证一切工作的有序开展;还要全面关注农村产业集聚、农村人员教育、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特色产业建设,强调农村区域的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与美丽乡村人文价值升华,兼顾经济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有活力、有动力、有人才、有发展的新农村,从而实现巩固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