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千之仿苏东坡考(下)

2021-12-31王发国殷晓燕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东坡

王发国, 殷晓燕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四、援引东坡之诗句

此点在上文中,已有言及,今举前文未论及者数例以证之。

1.“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看玉堂仙。”此为大千在1934年(甲戌)秋所画过一幅《东坡先生像》,题就此诗句。李永翘《张大千诗词集》《断句》[1]883《说明》云:“此则断句系1934年秋作于北京,是作者题在自己写的一幅苏东坡画像上。其后,1937年春,大千好友溥心畲亦在此画上加题‘明月三李白,波影百东坡。应叹龟山薮,其如望鲁何?丁丑二月春分节后三日,后学溥儒拜题。’”按:大千此断句用的是东坡诗原句。大千不作说明,心畬亦不言语,故《诗词集》作者不知而误以为是大千原作。《东坡全集》卷22《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即云:“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看玉堂仙。江汉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元富大用《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10、无名氏《翰林新书前集》卷53引录此诗前二句,皆作“东坡《赠越守》”云云。清《御定佩文韵府》卷63之6又录作“苏轼《舟行至清远县》”云云。“香案吏”,《诗词集》注:“普通的官吏。香案:指官吏前的长条桌子。”按“香案吏”,指“起居舍人”一职之官,非泛言也。《东坡全集》卷23《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应知我是香案吏,他年许缀蓬莱班。”此“香案吏”,亦此意也。明黄佐《翰林记》云:“世以职清务闲,称翰林为玉堂仙。”东坡于元祐元年(1086)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再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故自称为“香案吏”和“玉堂仙”。以“香案吏”称“起居舍人”,始于唐代。元微之《元氏长庆集》卷22《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小蓬莱。”可证。上引东坡诗“香案吏”“蓬莱班”对言,即出元稹此诗。人们为何要以“香案吏”称“起居舍人”呢?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560《国史部》载唐庾敬休元和十二年为起居舍人《上疏求复故事敕》:“……自隋氏因前代史官起居注,故置起居舍人以记君举。国朝因之。贞观初,置郎而省舍人;显庆中,始两立,分侍左右仗下,秉笔随宰相入禁,命令谟猷,皆得详录。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翰,皆即螭首之坳处。由是谚传:螭头有水。官既密侍,号为清美。”欧阳修《新唐书》卷47《百官志》据此而云:“贞观初,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置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首。”宋代赵汝愚编《宋名臣奏议》卷18载大观二年起居郎石公弼《上徽宗请复还史官之职》云:“臣窃考贞观职官故事”“每仗下议政事,亦必随辅臣入殿,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及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对立殿下上记得失由之。事之机要,言之微密,人之忠邪,皆得书之于方册,昭示将来。明主贤臣之事,罔或阙遗;一代之典文,灿然大备。”又汪藻《浮溪集》卷30《起居方舍人挽诗》(原注:严陵人)二首之一云:“汉殿胪传处,回头四时春。共嗟香案吏,归作钓台人。”亦皆可证“香案吏”指“起居舍人”。

2.大千书法:欲向伊川买修竹,即如吾蜀富冬蔬。按:此联集东坡诗句而成。上半联“欲向伊川买修竹”,见东坡《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之二之第四句:“试向伊川买修竹。”(《东坡全集》卷13)和大千所录只第一字不同。东坡还有“待向伊川买修竹”(《郭熙画秋山平远》末句,《东坡全集》卷16),也只有一字之差。元王沂《伊溪集》卷8《和薛翰林韵寄洛下诸公》之第七句,则与大千所录全同。但王沂是用东坡句,故笔者以为此句当原出东坡。下半联“即如吾蜀富冬蔬”,见东坡《春菜》“岂知吾蜀富冬蔬”(《东坡全集》卷9)。和大千所录亦只有首字有别。

3.大千《赠成都中医薛顺堂对联》云:“良医自是肱三折,盛事终当继八萧。”[2]274按:前半联“良医自是肱三折”语意,见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赠张叔和》:“我肱三折得此医,自觉两踵生光辉”(《山谷集》卷3)、《次韵廖明略陪吴明府白云宴集》:“医是肱三折,官当岁九迁。”(《山谷集》卷11)后半联“盛事终当继八萧”,见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之一末句:“盛事终当继八萧”(《东坡全集》卷17)。东坡自注云:“唐萧氏自(萧)瑀及(萧)遘八宰相。”《苏诗补注》卷29引《(新)唐书》《萧瑀传赞》云:“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于民……余祉及其后裔。自(萧)瑀逮(萧)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4.《牡丹》:“一朵娇红翠欲流”此坡翁句也。当时即有疑,既曰娇红,何以又以翠欲流形容,不知翁故用蜀中谚语也,盖凡物鲜艳炫目者,蜀人皆呼曰:“好翠。”大千此说,出自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五代诗话》卷8引之云:“东坡《牡丹诗》云:‘一朵妖红翠欲流。’初不晓‘翠欲流’为何语。及游成都过木行街,有大署市肆曰‘郭家鲜翠红紫铺’。问土人,乃知蜀语‘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盖用乡语。”《历代诗话》卷13云:“吴旦生曰:‘古以鲜明为翠。苏东坡《牡丹诗》:一朵妖红翠欲流。陆放翁不晓翠欲流为何语,及过成都有署市肆曰郭家鲜翠红紫铺,问土人,乃知蜀语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此诗句,见《东坡全集》卷5《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之一。《苏诗补注》卷11《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之一之“翠欲流”注云:“高似孙《纬略》:‘翠,鲜明貌,非色也。不然,东坡诗,既曰红矣,又曰翠,可乎?’”从上引这些记述看,大千所引东坡诗句当作“一朵妖红翠欲流。”但也如大千所引者。如《梦粱录》卷15《花之品》云:“牡丹有数种色样,又一本冬月开花。诗云:‘一朵娇红翠欲流,春光回报雪霜羞。’”《梦梁录》所录诗句即出东坡《牡丹》诗,文字与大千所引同。《宋诗纪事》卷21作《秋日牡丹》作“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可怪的是此诗竟涉《乌台诗案》。《诗案》云:“杭州一僧寺内,开牡丹花数朵,陈襄作绝句,某和之。此诗讥当时执政,以化工比执政,以闲花比小民,言执政但欲出新意擘画,令小民不得暂闲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5.《杨妃上马图》:“玉勒雕鞍宠太真,年年秋后幸华清。开元四十万匹马,何事骑骡蜀道行?云溪翁(即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时称诗书画‘三绝’,别号云溪外史)《杨妃上马图》,大风堂所藏,今以之易米矣。”《诗词集》于此诗第三句“开元四十万匹马”无注。按:此句马数始出杜甫《天育骠骑歌》:“当时四十万匹马”。“四十万匹”是约数。《通典》(《职官志》卷七云:“开元初,牧马二十四万匹;十三年,加至四十五万匹。”后东坡《书韩干牧马图》继云:“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宋诗纪事》卷52录南宋楼鈅《题杨妃上马图》、元李昱《草阁诗集》卷2《题五马图》,则直作“开元四十万匹马”。《诗词集》当补注之。

6.《赠张学良蔬果菜单》:“萝菔生儿芥有孙,老夫久矣戒腥荤。脏神安坐清虚府,那许羊来踏菜园。汉(卿)兄以爰所书菜单装成见志,卷有余纸,戏图数笔博笑。壬戌闰四月十六日,爰杜多。”“壬戌”为1982年。作者还有一段文字记辛酉——1981年——事题于此卷。其云:“七十年辛酉元宵后一日,命家人治具,邀汉卿、一荻兄嫂,屏秋刘院长及夫人,同进午餐;岳军大兄与其哲嗣继正世讲、夫人杜芬亦惠然莅临,尽半日之欢。是日小园垂丝海棠盛开,宾主欢忭。汉兄命识于食单之后。爰。”[1]769按《诗词集》只有《说明》而无一个注释,当补。首句“萝菔生儿芥有孙”,出《分类东坡诗》卷14《煮茶》“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元许有孚《圭塘小稿续集下》《蔬圃》也有此句。“萝菔”即“芦菔”“莱菔”“萝卜”。第二三四句“老夫久已戒腥荤,脏神安坐清虚府,那许羊来踏菜园”之意,见宋朱胜非《绀珠集》卷13《羊踏菜园》:“陆云《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脏神曰:羊踏破菜园。’”

7.《题竹外桃花》:“子奇、士心以东坡‘竹外桃花两三枝’为题,合写此幅,令观者如坐江南烟雨中,春色袭人巾袖也。大千居士。”[3]346按“竹外桃花两三枝”,出东坡《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中一。全诗为:“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是北宋初的画家和诗僧,善画小景和水禽。惠崇此画已失传,但此诗却长传不衰。据说“水暖鸭先知”的早春感受和“河豚欲上”的奇妙意境,都是原画所无的。真可谓是“诗胜画”。

8.《题红叶小鸟图》三首之一:“秋思婆娑近已疏,乍寒况是夕阳余。两三如醉轻霜叶,得似坡翁觅酒初。”此见《编年》第64页。又同书第74页《题醉霜红叶》同此,只第三句作“每每如醉霜前叶”、第四句“坡翁”作“坡公”。跋云:“丙戌新秋昆明湖上,偶忆青城山中樟柚漆树未秋先红,璀璨如锦。辄复胜概,并拈小诗,蜀人张爰。”按此跋“辄复胜概”,不文,当作“辄复写其胜概”。又按:此诗后二句以东坡“朱颜”喻“霜前叶”,见《东坡全集》卷24《纵笔三首》之一。其云:“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东坡写“霜须”和“酒颜”颇有来历。隋尹式《别宋常侍》诗有句云:“秋鬓含霜白,衰颜依酒红”。杨慎《升庵诗话》卷5《尹式诗》条云:“尹式《和宋之问诗》:‘愁发含霜白,衰颜寄酒红’。杜子美云:‘发短何须白,衰颜肯再红’。宋陈后山云:‘短发愁催白,衰颜酒借红。’(皆互相取用,各不失为佳)”。杨慎此说有正有误。以前论陈师道此二句之来历者,只及唐杜甫,今却至隋尹式,是一进步。但谓此诗是《和宋之问》则非。考尹式此诗见《文苑英华》卷266、《诗纪》卷136、《古诗镜》卷29。《诗纪》和《诗镜》谓:“尹式,河间人,博学,能属文,少有令闻。仁寿(文帝杨坚年号,601—604年)中官至汉王记室。汉王败,式自杀。”而唐宋之问,逝于712年,二人不可能相聚。故尹式所别之“宋常侍”当不是宋之问。今人逯钦立《全隋诗》卷2录此诗之二句作“秋鬓含霜白,衰颜依酒红。”与《升庵诗话》小异。逯氏谓出《诗纪》百二十六,误,当作《诗纪》百三十六。升庵所录杜甫诗句,见《全唐诗》卷228《寄司马山人十二韵》:“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陈师道诗句见《后山集》卷5《除夕对酒赠少章》:“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又升庵此论尚有遗漏。唐白居易、郑谷、宋程琳等也有诗句写“衰颜借酒红”者。《白氏长庆集》卷15《晏作闲吟》云:“霜侵残鬓无多黑,酒伴衰颜只暂红”;17《醉中对红叶》云:“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郑谷《云台集》卷7《乖慵》云:“衰鬓霜供白,愁颜酒借红”;程琳《饮酒载花诗》云:“衰颜红易借,发短自难遮”(吴幵《优古堂诗话》、吴曾《能改斋漫录》卷8)。综上所述,大千在东坡诗句启示下写出的诗句之源,其顺序如下:隋:尹式;唐:杜甫、白居易、郑谷;宋:程琳、苏子瞻、陈师道。而《诗话》论此者,若不按时序排列,则有《王直方诗话》《豹隐纪谈》《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容斋五笔》《仕学规范》《优古堂诗话》《能改斋漫录》《升庵诗话》《历代诗话》等。

和“东坡觅酒初”相对的是大千借他人之诗言及东坡“雪堂中夜酒初醒”事。李永翘说:大千于1981年八十三岁时“在台湾作《春畦图》,并在此图上题诗云:‘坐怜幽意满闲庭,长见春畦过雨青;记得坡前旧风味,雪堂中夜酒初醒。’此图之意境、笔墨、题诗俱好,先生深自爱惜。”[4]498按:“雪堂”,即指东坡在黄州所筑所居之地。“觅酒”,指游赤壁时,向夫人索酒;“酒醒”,则是其后续之为。但这首被李永翘视为完美无缺,大千亦“深自爱惜”的题画诗却非大千原作,而是取录自明李东阳《画菜》。今将李东阳《怀麓堂集》卷20所载《画菜》诗抄录如下。其云:“坐怜幽意满闲庭,长见春畦过雨青。记得苏郎旧风味,雪堂中夜酒初醒。”对照大千所题,二诗仅第三句有二字相异,其余文字皆同。此诗《石仓历代诗选》卷396、《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91所载李东阳《画菜》诗文字亦与《怀麓堂集》全同。

9.《画说》:“这可引证王摩诘两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3]263按:东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此二句名言是东坡所言。东坡类似的言论颇多,如《韩干马》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自题临文与可画竹》云:“借君妙意写筼筜,留与诗人发吟咏”、《书林次仲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云:“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等等,皆是也。

10.《课徒稿》:“画翎毛更要注意到种类的不同,情态一定也不同。飞、鸣、食、宿,各极其状。东坡诗云:‘何处得此无人态’,就更是体贴入微了。”[5]33按:东坡《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之一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惨淡云水昏,晶荧沙砾碎。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东坡全集》卷14、《东坡诗集注》卷27、《施注苏诗》卷22、《苏诗补注》卷24、《画继》卷4、《书史会要》卷2、《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50、《御定佩文韵府》卷70之2、《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426、《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95、《御定唐宋诗醇》卷37、《西陂类稿》卷28、《坡门唱酬集》卷8、《声画集》卷8、《宋文鉴》卷18、《竹庄诗话》卷10等,或录全诗,或录“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二句)显然,大千《课徒稿》所引东坡诗“何处得此无人态”句,和东坡原句不合。

11.《浣溪沙》(题执扇仕女图):“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明珰王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乙酉(1945年)上元,写似听泉贤友清赏,大千居士爰。”[1]806此词之“大苏”即指东坡,但扇面所写“大苏词”,则不得而知。《诗词集》对此词之注有误漏。(1)“入破”,唐宋大曲的专用熟语。白居易《长庆集》卷56《卧听法曲霓裳诗》云:“宛转柔声入破时”。如《水调歌》凡十一叠,第六叠为破,以曲半,调入急促,破其悠长,而转为繁碎,故曰破。参明胡震亨《唐音癸籖》卷15《乐通》四。非如注云:“歌声响亮,音调极高,仿佛是歌喉快要唱破。”(2)“误他举举与师师”,亦见《诗词集》第246页《题画时装仕女》四首之四之第二句。但此句不是大千原创,而是用清吴伟业《梅村集》卷12《无题》四首之三之第二句。吴之全诗为:“错认微之共牧之,误他举举与师师。疏狂诗酒随同伴,细腻风光异旧时。画里绿杨堪赠别,曲中红豆是相思。年华老大心情减,辜负萧娘数首诗。”“举举”“师师”连用者还有清陈维崧《迦陵词》《满江红(樊楼)》:“数新妆炫服,师师举举”。“师师”“举举”连用,二者皆当指“妓女”。张邦基《墨庄漫录》卷8云:“政和间,汴都平康云盛,李师师、崔念月二姬,名著一时。”张氏《汴都平康记》、周密《浩然斋雅谈》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皆载其事。综合各书之记可知,李师师,北宋汴京人。相传少时曾舍身为尼。俗称佛家弟子为“师”,遂为李师师。在汴为妓,居平康里,与名士周邦彦等往还甚密,以歌舞名盛京师。徽宗赵佶,荒淫无道,微服私行,屡宿其家。后入宫,封瀛国夫人。靖康中流落南方。一说金兵攻陷汴京时,被国贼张邦昌送往金营,不屈,吞金簪死。又唐孙棨《北里志》云:“郑举举者,负流品,巧诙谐,亦为朝士所眷。”《北里志》是第一部狎邪文学著作,主要追记唐自宣宗以来贵族子弟新进举子狎游妓女、聚居京城长安北门内平康里的一些逸事,故名。对照上述记载,《诗词集》第249页注“举举”为“举止端丽”,注“师师”为“端整之貌”。而与同书第807页之注,全然不同。后注云:“举举、师师——皆古代名妓”。但只注李师师行事,而对“举举”之事只字未提,殆是未见《北里志》也。

12.《挽张目寒》:

春草池塘 生生世世为兄弟

对床灯火 风风雨雨隔云天

又《诗文集》第188页《致台静农先生》云:“静农老弟足下:目寒歿后,忽忽已十余日,无时不在悲痛中,更无心绪作小诗哭之。昨日午睡梦见之,如在青城上清宫。猛惊悟,良(按当作良始,见原件)知是梦。因呼内子同往一临弔之。不意弟已先在,相对凄然,遂忘适间已书之联奉告。顷者梦醒,内子乃告吾,弟于送出门时,付与代撰挽联,复增一恸。结语皆用‘人、天’二字,联中词意亦同。弟知目寒知爰与目寒同深(按当作弟知目寒与爰知目寒同深),心灵于此相通也。爰所书者录乞阅,如可用,则不更书。弟所代撰,千乞见告。三月五日午夜爰顿首。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连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

按:挽联及书信文字,当从《诗文集》,有乐恕人公布的书信原件在。此联上下皆出东坡。东坡《南华先寄此诗与北固》开头四句云:“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东坡全集》卷25)钟嵘《诗品中》“谢惠连诗”条云:“《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诗思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东坡“池塘春草”句用此说。“池塘生春草”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名句。而谢惠连是谢灵运族弟,与大千和目寒的关系正合。故其挽目寒用“春草池塘”之语。另外,东坡写与其弟苏辙的关系,用“夜雨对床”之意的诗、词、散文也颇多,计有诗5首,词一阕,散文一篇。它们是:《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苏轼诗集》卷2)、《初别子由》之“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同上,卷15)、《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之一之“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情。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同上,卷19)、《初秋寄子由》之“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同上,卷22)、《东府雨中别子由》之“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同上,卷37)、《满江红(怀子由作)》之“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东坡词》)、《书出局诗》之“今日情味虽差胜彭城,然不若归林下,夜雨对床,乃为乐耳”(《东坡诗集注》卷7《出局偶书》诗注引)。又考,苏轼“夜雨对床”之源出于唐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之“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苏辙《栾城集》卷7《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之《引》云:“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与辙,曰:‘夜雨何时听萧瑟’”。《东坡诗集注》亦引赵次公注《东府雨中别子由》云:“先生与子由往常读韦苏州诗至此句(按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遂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自后诗中屡及之。”当然,韦应物之后,白居易、牟融、郑谷、韦庄也有写“夜雨对床”之诗,但皆和韦应物一样,不指兄弟间事。从上录诸人诗盖可知,大千挽联最近东坡意者,当是东坡在狱中所写之“与君世世为兄弟”句。《诗词集》第868页《挽张目寒》之“生生世世为兄弟”当引东坡此语为注。而用“对床灯火”者最早当数辛弃疾词《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全词为:“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稼轩词》卷3)。[6]33考证此条之源出有讹误。

13.《题翠竹图》:“喜气画兰怒画竹,老夫无怒只癫狂。柔腰袅袅君须记,恰似东坡在道场。坡翁在道场山,为人写竹,有官妓执烛,画成戏题云:‘美人为破颜,恰似腰肢袅。’”

按:大千《题画墨竹》云:“古称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予有何怒,槎槎桠桠,如在万马军中矣。此先师李文洁公题所画竹语,谨录以壮吾画。”也言及“喜气画兰怒画竹”。考此说见《佩文斋书画谱》卷61引《紫桃轩杂缀》录元僧隐妙语云:“我以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但查《紫桃轩杂缀》无此则。

14.《黄花水仙跋》:“玉岑死将一年……予之伤心又岂特车过腹痛而已。”(《诗词集》第148页)按:苏轼《筼筜谷偃竹记》云:“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车过腹痛”是大千与东坡同用的曹操祭桥玄文中语。

15.《题长江万里图》:1968年4-5月,大千为贺老友张群八十大寿,作《长江万里图》。所画长江,从都江堰索桥始,经山城重庆、奇险三峡、湖北武汉、江西庐山、江苏南京,直至上海到吴淞口流入东海。大千在卷末题云:“五十七年岁戊申五月朔,岳军老兄八十寿辰,海内外朋旧谋有以为嵩祝者。以爰与公有乡关同姓之好,相知垂四十年,乃征拙笔,爰不敢辞。东坡诗云:‘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因即其意,拂拭绢素,穷十日之力,而成此《长江万里图》,答诸君子之请而进公一觞也。”

按:从大千题跋中可知,此《长江万里图》之所以如此画——从都江堰索桥始,至入东海止——完全是照东坡《游金山寺》诗之首二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之意而作者也。时台湾当局“副总统”严家淦为此图作序云:“大千之画,传世之作也;先生(按指张群)传世之人也。以必传之画,寿必传之人,实艺坛古今韵事,以拟之欧阳永叔《画锦堂记》,苏东坡《三槐堂铭》之作,不让专美于前,异代流传,犹足使人低个而思慕。”

16.《题凤尾竹》:1946年农历三月,大千在美环碧庵作《凤尾竹》赠友,并题诗云:“瑶姬垂手剪兰罗,香汗轻溶坠粉多。秉竹看看要袅袅,故应家法似东坡。”又作《跋》云:“六十五年丙辰三月环碧庵写,寄竹华小友清玩,大千居士。”

按:此《凤尾竹图》的画法,似东坡画竹之法。东坡喜画竹,常向其表兄文湖州与可学习画竹,自称“湖州派”。“大抵写意,不求形似”(《图画宝鉴》卷3)。与文同齐名,当时画苑中以“文苏”并称。

17.《樱桃图》:1979年5月,有友人寄赠新熟樱桃给大千,大千喜作《樱桃图》并题诗云:“恰似妆台借点成,筠笼乍启口生津。荔枝三百轻相比,解得文园病渴身。”

按:东坡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之二三四句。前二句为“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大千“荔枝三百”用此,其意是说,东坡在岭南所吃的新鲜荔枝,也难于和友人所送的新鲜朱樱媲美。《诗词集》(第703页)注谓:“这是借用杨贵妃食鲜荔枝,唐玄宗因令驿站给他飞马传递的故事。杜牧《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即咏此事。这句是说:就是杨贵妃喜吃的荔枝,也比不上我这朋友送来的樱桃。”其说虽辩,但和关键词“三百”无丝毫相关,故不确。又“筠笼”也是用典,见杜甫《野人送朱樱》。

18.《读闲情赋有作》:

知是无心是有心,花开不看任成荫。东墙鬓发看看白,仅把闲情付苦吟。

按:李永翘《诗词选注》《说明》云:“这首诗系1950年作于印度大吉岭。”注云:“《闲情赋》——文章篇名,晋潘岳作,载《文选》卷16。李善注:‘此盖取于礼篇,不知世事,闲静居坐之意’。”《诗词集》《说明》改为1951年作,注与《选注》同。此注大误,这是对潘岳《闲居赋》的注释。《闲情赋》乃陶渊明作,其《序》云:“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以表《易经》所说的“闲邪存诚”之意。故“闲”是“防闲”之“闲”。“闲情”,就是为男女之爱情安上“闲”——栅栏。但因对所爱慕女子的眷恋之情写得太露骨也太动人了,不仅起不到“防闲”的作用,反而更鼓励人们去追求爱情模仿作法,所以为萧统《文选》所不载,且受深爱陶渊明的萧统严厉批评。萧统《陶渊明集序》云:“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但在评价《闲情赋》时却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萧统是《文选》主编,他说“无是可也”的作品,怎么会进《文选》?若真的选入,那《文选》亦岂非“无是可也?”而苏轼的《题文选》则对《闲情赋》有极高的评价。他说:“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萧)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大千作此诗,盖和东坡意同。

19. 以坡诗之句题新建亭名。张大千《环碧庵聊可亭序》云:“癸丑(1973年)之冬,大千居士将建苗茨于环碧庵西偏小丘上,以为卧月看梅之所。老妻力阻,予漫应之:‘聊复尔耳!’对曰:‘古人六十不造屋,今君七十有五矣,犹增此非必不可少之亭子,可以已乎?’予闻而大笑曰:‘正苦无嘉名以名此亭,坡翁有诗云:“此亭聊可喜。”亭成,当以“聊可”榜之,更书尔我笑言于亭柱,不亦韵事乎?’妻乃喟然而叹:‘吁嗟老奴,遽尔斯赖!’”[3]286按:“此亭聊可喜”,见东坡《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东坡全集》卷1)。全诗为:“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如此一首很少被大家吟诵的诗,大千竟能记得,且随口吟出其中之句,可见其对东坡诗文的熟悉程度。

综上,各条所例“髯苏”和“髯张”之相似仅是所谓“形似”,是绘画学、书法学能用笔墨所呈现的点、线、面,与文学语言可直接表现的诗句之“神似”自是不同,此(下)文所析,应为(上)文所列大千“形似”之基础上的进阶,从量到质的提升,是在日常生活之基础上向文学艺术的“内化”,应视为对苏坡之欣赏与推崇深入骨髓而达其神韵。正是有了苏东坡这位“通人”在琴棋诗词上成就的大境界,才能成为张大千于日常和艺术创作中模仿之典范,从而造就了大千先生绘画与诗词之高才。

(续完)

猜你喜欢

东坡
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东坡与小妹
东坡砚、刀币
东坡与山谷: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早春欣见海棠绽
定风波
永远的东坡——苏轼研究历史进程描述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坡仙”散论——以东坡词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