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不歇脚
——白城市脱贫攻坚工作采撷
2021-12-31
新春伊始,通榆县1.2 万名党员干部组成172 支驻村工作队,深入到全县各个村屯,深入开展“巩固提升十大专项行动”,一来给脱贫后的乡亲们拜年,二来看看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和兜底保障等政策的实施有没有短板、弱项,产业扶贫优惠举措是不是都落到了实处。
产业技术送到家 增收致富有保障
扶贫干部周洪权告诉记者:“患重疾的脱贫户能否稳定脱贫,是我们始终牵挂的。”
因病致贫是当前贫困率发生最高的因素之一,也是扶贫干部心里的结。通榆县什花道乡襄平村脱贫户王秀艳的丈夫2018 年患脑出血,自己身体也有些小毛病,尽管这样王秀艳还是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考虑到王秀艳的身体状况,扶贫干部帮她介绍了吉运牧业扶贫车间喂牛的活儿,可王秀艳望着那些从国外进口的牛顾虑重重,“怕喂不好,这个牛和咱那个不一样啊,得精养。”
王秀艳的顾虑也正是政府和企业所担心的。针对这一问题,什花道乡政府组织专家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通过培训,王秀艳成了吉运牧业扶贫车间的一名合格饲养员。她说,现在每月都有3000 多元的收入,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白城市坚持全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探索“双带四增”产业扶贫模式。“双带”,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两种方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合作社与贫困户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增”方面,就是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庭院经济、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四种增收模式。
5 年来,白城市通过“双带四增”模式,落实种、养、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2178 个,带动贫困人口21 万人次,户均增收1450 元。
扶贫资产不流失 乡村振兴基础强
位于镇赉县的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1 亿元,建设了厂房、牛舍以及配套车间,将基础设施出租给和合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三年租赁协议,并一次性提供三年租金总额1.5 倍的资产抵押,委托银行办理他项权证。从镇赉县特色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的模式看,无论企业将来盈亏,都不影响扶贫资产权属以及价值,有效规避了扶贫资产流失风险,确保经营性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白城市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了一大批扶贫资产。为了使这些扶贫资产始终保值增值、发挥效益,白城市坚持早动手、细研究、出实招,探索了扶贫资产管理的“白城模式”。
政府集中管理扶贫资产,以租赁形式经营。围绕上规模项目、建龙头企业,以县级为扶贫资金的运用主体、扶贫资产的管理主体,探索以扶贫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对外出租的方式上项目,既减轻了大项目建设成本,也确保资产始终在县一级管控。
成立扶贫资产运营公司,统筹管理。针对管不过来、管不细致问题,采取市场化监管模式,依托相关行业部门成立资产运营管理公司。作为扶贫资产的监管主体,通过公司化运营、产业化经营,统一化监管、运用行业扶贫资产。
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基金,做到持续服务。针对危改房、扶贫羊等到户资产,以村为单位建立资产到户底册和专门台账,并与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持续服务、长效管控上下足功夫。
通过4年多的实践,白城市扶贫资产管理不断规范、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共完成2178 个产业扶贫项目的登记确权工作,并全面确权到县、乡、村,落实了专人管理,确保了扶贫资产始终有人问、有人管、不流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形成有力的支撑、奠定坚实基础。
包保帮扶力不减 共筑扶贫大格局
在白城市消费扶贫专馆,各式各样的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自2020 年10 月开始运营,该馆日均营业额达1.8 万元。目前,全市已建成线上线下扶贫专馆3 处,扶贫专区9 个。
积极推进消费扶贫。白城市及时发布滞销农产品信息,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36 万公斤、畜禽1000 余只。在全市开展“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活动,销售额达4680 余万元。
组织全市驻村干部走访贫困户8.12 万户,协调争取产业项目289 个。连续4年组织市、县、乡干部3.5 万人驻村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入户帮助排查解决问题2100 多个,帮助发展庭院经济4 万多户,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330 人。
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累计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291 个、注册志愿者3.7 万名,志愿服务时长达1.2万小时,在全市推广“日行一善”“爱心公益超市”经验。
此外,白城市积极促进央企对接帮扶,强化省内协作,推动各方力量共筑大扶贫格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