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乡土文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以滨州市沾化区为例
2021-12-31李现伟
李现伟
(中共滨州市沾化区委党校,山东 滨州 256815)
1.乡土文化的内涵及发展的重要性
1.1 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乡土文化是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纽带,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是激发农民自豪感的文化源泉,也是保持农民自豪感的文化根基。传统性是乡土文化的一大特点,这不是“土”与“老”的代名词,是历史所给予的精神财富;时代性是乡土文化的另一特征,乡土文化随着时代进步而向前发展,内涵也在不断扩充。
1.2 乡土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展好乡土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在城乡二元的历史熏陶中,我们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论:农村是各种问题的来源,乡土文化是落后、陈旧的,而城市文化工业文明自然是先进的、引领的。这种自在的优越感,常常使我们在城乡文明的冲突中,模糊了视线,预设了定论。但是实践的探索证明,乡村正在提供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选择、新路径。当下,乡村的绿水青山已是人们寻求“诗意栖居”理想之地、健康养生的归宿之所,其中休闲农业的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必将成为新财富积累的落脚点,乡村也会成为井喷式消费之地。所以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契机,找到适合乡土文化发展的新模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展好乡土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乡土文化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具有强化社会认同、维护社会稳定和教化的作用,其中也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比如,农耕文明中蕴含的热爱家乡、敬畏自然、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尊老爱幼、邻里相助等等,这些都属于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范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发展好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诚然,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土文化得不到尊重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
2.沾化区乡土文化式微的表现
2.1 基层文化阵地发挥作用不够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弘扬乡村文化的形式单一,设施简陋。尤其是,基层对农村文化设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实用的现象,部分文化体育设施由于无专人管理,或者群众不会用、不常用,成了无人问津的摆设;村级文化大院经常“铁将军”把门,利用率低,开放时间和频率少;农家书屋的书籍种类单一、“货不对路”,借阅者寥寥。在2019 年7 月11 日,山东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直播问政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节目现场曝光了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的大姜村文化大院闲置且脏乱差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映。这也反映了乡村文化发展的窘境。
2.2 乡土文化人才匮乏
在城镇化浪潮冲击下,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正在流失,乡土文化根植的土壤日益瘠薄。乡土文化发展面临人才稀缺,青黄不接的问题。沾化区农业土地广阔,但机械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小,多以小农户经营为主,收入普遍偏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老人、孩子和妇女构成了农村的留守群体,即便老一辈民间艺人愿意倾囊相授,年青人却因现实的生存问题而不愿意花费精力与时间去学。古城省级非遗项目——渤海大鼓传人兰尊侠已年逾七十。此外,绝大部分乡镇街道文化站由于缺少专业文化人才,群众性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3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基层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化建设工作是文化部门的事,在资金、政策、人才方面投入不足,缺少科学规划。沾化区文化产业起步晚,与周边县区乡镇相比,存在市场主体规模较小、数量少,实力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等问题。对比其他县区文化产业发展,已远远落在后面,并有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比如:阳信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惠民魏氏庄园、孙子兵法城、无棣文化古城、滨城杜受田故居、博兴草柳编创意文化产业园、邹平天兴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起步早,规模大,市场效益好,实现了“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2.4 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大部分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仅局限于跳跳广场舞,成立镇村锣鼓队,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上单调,群众文化服务受众面窄,难以吸引不同层面群众参与特别是激发青年群体积极主动参与,不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低俗化的现象。农闲之际打扑克、打麻将、喝酒、下饭店等风气盛行。铺张浪费、炫耀攀比、请客送礼等人情消费名目繁多,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靠礼金来衡量,让裹挟其中的群众背上了巨大的精神及物质负担。
3.关于如何促进乡土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整合优秀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地域文化产业品牌
积极整合挖掘全区丰厚的文化资源,培育龙头文化产业项目,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和旅游结构也在升级,走马观花的观光游对不少游客难以产生吸引力,必须要满足群众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根据人们的新的消费心理和需求,打造自己的特色项目,以特色吸引人。要全力打造“中国冬枣庄园”、“ 渤海盐湖景区” 2 个5A 级核心景区,规划建设渤海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借助招商机遇,将沾化冬枣、渔鼓戏、盐文化、东路梆子、饮食文化等优秀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产业项目整体规划、编制中去,进一步培植壮大特色地域文化品牌产业发展。
3.2 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一定要维护好乡土人才,因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土人才来实现转型。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培育沾化本土文化人才,加强青年人才梯队建设,发挥文化名人、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创造出更多能符合农民“胃口”的文化;要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优秀的乡土文化嵌入孩子心里,成为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基层。积极扶持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外,还要努力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优良软环境。
3.3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档次,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提高建设标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书报阅览、文体活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特别是积极争取乡镇级文化休闲项目落地,将现有乡镇街道文化场地、设施与其统一整合,形成能够提供日用品销售、快递物流、农机租赁、农技培训、康养医疗、文化娱乐、电影院线、餐饮休闲等一站式项目服务,实现以经营性项目的收益支持公益性文化服务综合体全面健康持久发展,让群众获得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3.4 突出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土文化传承一定要处理好乡土文化多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乡土文化建设的主导,并由它来引领农村多元文化的整合,增强转型期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厘清乡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合理地将乡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入时代主流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乡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双向良性互动,推动乡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4.结束语
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问题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土文化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在本土资源优势上,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做到代代传承、去粗存精、向上向善,促进乡土文化不断走向繁荣,让我们的乡村文化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