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的策略分析
2021-12-31顾英
顾 英
(滨海县明达中学 江苏盐城 224500)
“生命意识”要求教育者在学生个体生命的基础之上,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生命的美好,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精神世界,全面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的策略进行分析,详细介绍“生命意识”的重要意义,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策略的措施,确保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全面提高,鼓励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一、“生命意识”的内涵
疫情把死亡突然推到众人面前,很多人的生命戛然而止。有人毫无防备,心有万千不甘;有人眼瞅着亲人死亡,恨不得以身相替却不能够;大美逆行的医护人员不畏死亡,亲临湖北救死扶伤;普通百姓自我隔离,自己不想死,也不想看着别人死。“生命意识”要求学生尊重生命、完善生命、发展生命,是研究生命价值的学科。生命科学研究者认为,生命是具有生命的物体。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规范地、科学地、合理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体验生命。生命的产生具有漫长的化学过程,非常复杂高级,处在一刻不停地发展进化之中,有了生命才有了一切的存在基础。生命自然活动包括运动、新陈代谢、成长等,生命社会性的特点包括角色转换、激烈竞争、待人接物等。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一次成长,真正认识生命的美好,让学生能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生活质量,尊重人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的强大动力,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树立更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已经超过了2 万名,其中每天都有40 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和食物中毒等。由此可见,很多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对于生命也不够重视,成长发育缺乏“生命意识”,造成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生命意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够让学生树立生命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尊重生命、热爱世界。
“生命意识”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发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激情,尊重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够自由地发展,树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特性。当今世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的生命质量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生命意识”,能够让学生从小意识到有意义的生命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日益频繁,这一过程中,也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负面思想侵蚀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例如:自私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滑坡,自律能力下降。由此而引发各种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升级,导致学生的成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必须“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入正轨。“生命意识”能够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如果丧失生命就意味着一切都终结,人们对生命关注本质是对生命价值的关注。例如:臧克家曾说过“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英雄能够被世人所尊崇,正是因为英雄自己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生命意识”能够让学生从小尊重英雄、崇拜英雄,以英雄为榜样,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不平凡的生命价值。
三、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生命意识”的重要方法
(一)明确“生命意识”的指导思想
“生命意识”最主要的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幸福奠定终身基础,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着眼于增强学生自然和社会实践中的体验,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鼓励学生学会关心生命,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例如在讲解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汲取文中所体现出的生命价值观念。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并没有郁郁寡欢不得志,而是以自己的笔真实记录历史事件。在《报任安书》这篇文章中,他愤然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句话闪耀着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和价值观,屈原的所有理想抱负、追求人生态度以及信陵君的机智勇敢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学生深入研究。
(二)明确实施“生命意识”的原则
“生命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保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丰富的实践教学,能拓宽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生。生命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与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还要对已发生的青少年危机问题进行准确干预,预防能够发展,发展也能够做到有效预防,出现问题后采取强有力干预措施,促进学生生命水平得到增强。自助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救援,增强学生的自律性,互助能够促进教师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开展各种帮助,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生命意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自救和他救的措施与技能,自助互助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有效互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命意识”还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生命意识”,应该充分积极开发家庭和旧社会的教学资源,家庭和社区活动人员。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学习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最终形成“生命意识”合力。
(三)依托文本开展“生命意识”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素材,让学生认识生命本身。“生命意识”要想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就应该接受生命的不同形态,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最正常的生命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例如:讲解周国平。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从作者本身的经历,看出他对生命的理解与体会,增强学生对自己生命的审视,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学生阅读我与地坛这一篇文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之后,告诉学生生命具有多种形态,例如: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对这句话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了解史铁生关于生命的看法,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一死了之了,我为什么要出生?想通了这两个问题之后,作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的精神认知,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方向,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坚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自信,促使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每一堂课都能够渗透“生命意识”。例如: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富有人生感悟的文章,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探索生命内涵,感悟人生真谛。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深入开展“生命意识”,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