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视角下县域现代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

2021-12-31詹雨鑫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生源产教校企

詹雨鑫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江门 529000)

跨越式发展是快速度的发展,是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既定目标。跨越式发展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前提下,速度上适当快一些,努力跨越传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1]。

在新一轮城市竞合中,“人”才是最大的“底气”。一方面,城市对产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争夺之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不少制造业企业遭遇“用工荒”与“留人难”的双重夹击。足量、适用的产业人才,正是制造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乃至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保障,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破解用工难题之道。

为探索县域经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破解之道,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评议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组,遴选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力度较大的某地级市市辖区(后称“该区”),到该区6所职业教育院校开展研究发现,可通过优化办学体系、提升培养能力从而大幅增加技术技能人才数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则通过校企产教精准对接得到大幅提高。

一、资源整合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系

调研发现,该区将原区辖的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卫生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升级为全省首家县(区)级技师学院。同时引进4所民办院校在区内各乡镇设置分校区,立足乡镇基层,着力为当地培养、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样的布局力度空前,形成了焕然一新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当地党委、政府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在院校管理上,打破人社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藩篱;在投入机制上,融通公办与民办,学历体系涵括中职、高职和本科,为院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园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打下重要基础。

二、引入民办教育资源提升培养能力

事实上,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在全国各个经济发达区域具有普遍性。调研发现,该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向集中,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数控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焊接技术、精密机械等技术工种。技术技能人才规模与质量,还不能满足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

有鉴于此,该区布局的“1+3职业教育平台”( “1”,即公办性质的技师学院;“3”,即3所民办职业教育院校位于乡镇的江门校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6所职业教育院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全区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将得到大幅跃升,在校生规模将由1.3万人提升至7.3万人,每年毕业生人数由不足4 000人提升至约23 000人,详见表1。先进制造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得到极大缓解,“用工荒”或不再成为区内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该区有望在日趋“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中赢得先机。

三、校企产教精准对接提升培养质量

调研发现,该区在促进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方面新招迭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包括:

技师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本地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机械、模具、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技能专业,还设立了结合当地产业的37个特色专业。该学院先后与多家区内企业达成校企双制、新型学徒制及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成功开办了企业双制班。

中职学校采取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新型育人模式,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人才;与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产品引入校内实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以某型号手扶拖拉机零配件为载体,按初、中、高三级推进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体系。

民办院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特色品牌专业,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并获教育部批准,计划5年内升极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可实现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规模16 000人,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通讯工程等工、经、管、文学科人才4 000人。

四、积极转变理念拓宽师生来源渠道

跨越式发展,有效实现了较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目标,但也遭遇了教育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内在困境,如师资、生源[2]等多项教育资源要素,亟待有效耦合。

该区6所职业教育院校建成后,在校生人数将达7.3万。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职业教育生师比18∶1,由此计算师资需达到4 000人。而现有师资不足1 000人,缺口逾75%。就当地生源而言,该区初中毕业生约10 000人左右。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职、高招生比例5∶5的要求,职教生源测算少于5 000人;而6所职业教育院校全部建成后,每年生源缺口巨大。

调研发现,该区通过完善高技能人才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高技能人才在该区“进门有优惠、在职有补贴”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不拘一格地招聘、吸收、引进、培育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并逐步成长为职业教育师资[3]。

调研发现,该区从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区域拓展生源,包括但不限于其他地区生源、行业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例如,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着力改革、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采取“工作经历+文化素质基本测试+技能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申请制,对学历生源实施注册入学制,从而吸引大批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意愿强烈的社会生源积极入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资源整合,以优化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引入民办教育资源,以提升培养能力;校企产教精准对接,以提升培养质量;积极转变理念,以拓宽师生来源渠道——该区有效耦合众多教育资源,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进一步释放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潜力,有望转化为地方技术人才硬实力,增强地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生源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跨省生源调控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