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探究
2021-12-31梁林安
梁林安
(新疆理工学院 新疆阿克苏 843000)
我国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大数据技术依托数据处理速度快、准确度高和专业性强等特征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不断更新,提高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数据信息的广泛共享,有助于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要,有效应对图书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挑战。
一、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以图书馆为信息载体的数据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记载转变为了如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获取方式。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必定会产生重大转变[1]。现代图书馆已经从单一性、局限性的传统信息传递过渡到了高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共享方式,通过互联、大数据、移动共享等高新技术使知识信息在全体读者之间畅行。与此同时,图书馆之间日趋频繁的合作,使得线上的知识信息数据得以共享,信息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以此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方式也在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大数据应用
(一)培养人才,构建创新服务团队
在既有人员基础上,能够积极地引入人才,实现图书馆管理梯队的科学发展,避免管理上的断链。给予人才良好待遇以及福利,提升其对图书馆的归属感,使得其愿意投身读者服务创新当中。可以构建岗位胜任力指标、从业者能力评价等,来确保人岗对接,提升岗位服务质量。结合考核结果对接奖惩,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构建图书馆资源数据库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管理的方式日渐取代传统的图书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必然向着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纸质书籍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开发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2]。采用大数据管理的方式有助于对图书馆服务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电子图书资源供给平台,并且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电子图书信息的推送,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纸质图书资源的损坏,而且提高了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将所有的借阅信息记录和保存下来,可以多维度描述图书馆的服务情况,建立了知识服务的新引擎,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促进图书馆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图书管理工作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征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根据读者的借阅动态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围绕读者的需求提供检索服务,从而满足读者需要,提高图书服务质量。
(三)利用挖掘技术实现个性化管理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加之丰富的图书与信息资源,图书馆逐渐成为集学习工作和休闲为一体综合性公共场所,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宠儿[3]。即便如此,数据管理仍旧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的资料与数据过多,给用户带来了查找方面的困难,用户也无法对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图书馆数据管理的维度也有着一些差异。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和服务中去,并让图书馆管理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图书馆的个性化管理,从而以新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服务用户,达到图书馆高效的数据管理和用户高效检索的双重目的。具体来讲,图书馆管理的海量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进行连续处理,以此让用户对馆内的图书和信息资源数据有全面的了解,迅速检索到自身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与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好。
(四)强化个性化服务的隐私保护
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目的则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因此在防范私人数据泄露时,也应当注重对个性化服务的隐私保护[4]。而在大数据和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多是指利用互联网及固定客户端或移动终端等获取图书资源,并根据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图书借阅偏好、背景和要求等,为读者提供集成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其是在充分了解读者的基础上而开展的,所以,为保障读者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不受侵犯,应当在获取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注重保护读者阅读习惯和知识需求等方面的隐私,降低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关注度。同时,图书馆在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应禁止无限度地挖掘读者私人数据,保障读者用户正常享有使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支配权等权利,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大数据管理人员要履行其义务,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能够积极引导读者关注个人隐私的保护,以此增强防范意识。
三、结束语
科技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图书馆的定位和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今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基础、读者需求等较传统模式均有不同,面对这些变化,只有借助于移动互联等科学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才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的要求[5]。同时,通过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公共关系活动,不断改善服务、解决矛盾,才能达到双向合作共同进步的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