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范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全员教学质量质量

于 凡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3)

质量的提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题中之义。如何有效地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每个高校都亟须思考的命题。探索建立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范式,亦成为每个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应需之举。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作为一种全新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应运而生。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并且已取得明显成效。尝试把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各个高校的时变之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新模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现行高校质量管理的新模式,是高校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校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提升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的有效管理模式或体系[1]。高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五全性: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全要素性。

(一)全面性

这里的全面性有四层含义:一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高校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学目的。二是坚持全面的质量标准。高校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方面发展。三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全面教学质量,注重对学生全员的培养。四是对学校全部工作都要进行质量管理,注重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二)全员性

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是全员质量管理,它涉及全校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所有成员,需要学校所有人齐抓共管。也就是说,教学质量管理不单是教学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等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需要各级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并接受管理。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服务于教学部门和教师[2]。因此,在教育质量管理中,教师、学生等各个教学主体和客体都要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从而保证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全过程性

高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也强调过程控制,强调预防为主,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所谓全过程性,是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和招生开始,直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就业的全过程。教学工作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要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每个环节和因素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系统。同时,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是强调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四)全方位性

高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还包括全方位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质量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而且还囊括了学校有关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如学生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校园文化的营造等[3]。事实上,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关系。如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后勤、校办产业等都要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必须通过对教学、科研、学工、后勤等部门全方位管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因素,发挥所有的人、财、物的作用,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全方位性还表现在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链上,譬如组成教学监控链,由教务部门和各教研室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全方面监控;组成教学信息反馈链,由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信息联络员等通过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于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意见;组成学生教育管理监控链,由学生工作部和各级党团组织对学生的各项社团活动和学习课外活动进行质量监控。

(五)全要素性

对于高校而言,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要素性主要是从“人(教师、学生),事(专业、课程),物(教学物力资源)”这三个维度有的放矢地抓好教学质量要素的建设与管理。对这些要素又可加以细分,例如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师德师风等;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等;专业、课程方面的因素包括各个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落实等;教学物力资源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教学设备、学校教学保障设施、教学场所等。

二、现行高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困境分析

(一)高校缺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动力

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我国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实际运用于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实例还很少。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而且也未能做到覆盖高校管理的全方面,而仅仅集中在后勤、教学、图书馆等少数几个部门,还没形成全校范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4]。另外,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尚且不足,与本校实际情况的结合仍不够紧密。其次,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对于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缺乏动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内部质量管理模式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高校缺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文化氛围

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缺乏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深入了解,学校办学机构中也没有形成体系的质量管理相关机构。同时,高校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平台上都很少看到有关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学校也很少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活动,没有为师生提供有关质量管理的交流平台。总之,在很多高校中,由于缺乏校园文化氛围,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

(三)高校缺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制度保障

新的管理模式的推行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障。目前,高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还未建立制度和政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目前尚缺乏对全体教职工的培训,教职工对这一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以至于缺乏相关的意识和执行力。同时,许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仍然局限在口号上,并没有根据质量文化的建设要求制定出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这样,给员工按时、按质完成本职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进而影响了员工的责任心。

三、高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可行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服务质量观

高校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根本目的来进行教学管理。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变重“教”为促“学”,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树立以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个性彰显为重点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6]。另一方面,要全面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勇于革新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积极引入探究式、问题解决式、主题和任务驱动式、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新。

(二)“以人为本”,力求高校全员参与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全员参与是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这里的“全员”包括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学生、学校其他部门人员。高校开展教学,所有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都会对整体教学质量有所影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老师的职责,而是要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7]。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人为本”,力求全员参与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以人为本要求积极挖掘教职员工的各项价值与潜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到全员关注教学质量。教职员工是学校之本,要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质量管理中去。学校必须为各类人员创造一个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

(三)注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几个方面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子系统。子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系统、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以及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调控系统等。几个子系统共同发挥效用,逐步实现质量标准多样化、监控实施全程化、信息收集网络化、信息反馈双向化、结果处理规范化和质量决策科学化,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机制化、制度化的保障。具体来说,教学质量决策系统主要承担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有关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都要发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咨询作用,确保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务实性。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主要承担学校总体质量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的确立。学校根据自身教学的优势、特点和自身的基础与条件,确立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观。学校应出台涉及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以及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系统主要承担质量监控的组织、程序和运行,学校教师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学校的专业综合评估、教育质量监测数据采集、实验实践教学测评、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等多项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主体、多对象的监控和评价[8]。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主要承担学校有关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学校可以通过生源质量分析与跟踪、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网上师生信箱、学生信息员制度、问卷调查、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途径,广泛收集信息。采取多种渠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构建快捷、完整的信息闭合回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调控系统主要是学校根据收集的各种问题来调整和校正教学过程。学校注重信息反馈双向化,例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方面,一方面在评价结果统计完毕后及时向教师和所在学院反馈有关评价结果、教学督导员的评价意见与建议,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电话交流、电子邮件以及接待来访等形式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学校努力调动教师和学院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和学院的潜在能力,推动教师和学院的发展。

(四)集合全校资源,全方位、全要素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高校是一个由多部门、多管理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全学校的资源,人、财、物、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共同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为师生服务,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全育人”的办学宗旨。

猜你喜欢

全员教学质量质量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质量投诉超六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