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控机构智能检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2021-12-31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江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检验智能

◇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薛 雅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检验系统,增加疾病预防控制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形成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心,作为提高预警预测能力的基础保障。智能检验系统将信息管理与质量体系相融合,把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要素与卫生标准结合起来,纳入信息系统检测程序,用以规范和指导实际的检验检测操作,并对整个过程全面、实时、精细监管,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内江市疾控中心一直以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为基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为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实施疾控信息化综合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开创了内江市疾控机构智能检验引领智慧公卫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

1 疾控机构检验信息化现状

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工业、交通等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飞速提升,各种新的卫生、疾病、健康问题及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1],给我们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同时,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挑战增加。鉴于当前状况,改变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够高的困境,建设形成智能化的检验检测信息系统,是非常迫切和紧要的严峻课题[2]。并且,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和“大数据”应用推广,国、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都在深入摸索检验检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既符合我们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能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智慧的疾控服务[3]。

2 智能检验信息系统的构建

2.1 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

长期以来,疾控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慢性病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信息系统独立存在,各地、各级疾控、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建立各类不同的数据采集系统,中间无法连通对接,导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突出[4]。但随着疾控服务覆盖面扩大,急需让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数据能够整合利用,促进相互信息资源共享[5],从而全面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尤其在分析复杂检测结果、识别新发传染病监测等方面,检验检测数据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2.2 整合信息孤岛为数据中心

鉴于该问题,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各类数据资源,打造疾控数据中心是内江市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第一步。即实现数据整合,围绕检验检测这一核心,将全市传染病、慢性病与地方病、健康危害因素等各类海量数据资源有机汇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在不同层级(比如市级疾控中心和县级疾控中心之间)、类别系统间(比如传染病发病和预防接种系统之间)搭建桥梁,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综合效益,建成“智能检验”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大脑核心,以不断提升疾病预防的预警预测能力。

3 智能检验系统的建设与运用

3.1 利用实时监管促精益管理

内江市疾控中心利用智能检验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检验检测过程的全面、实时、精细监管,有效提升决策判断力和工作效率。

实时监控检测过程如下所示。

(1)检验检测人员。分别在检验、质量管理部门设置监控大屏,将每一名检验人员接样、流转样品、开展检测、出具报告、审核签发等过程的完成情况实时地展现在大屏上。如果有未接样、未检测和未出具报告的也会及时通过屏幕提醒检验人员。同时,可实时统计人员工作量,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及检验任务分配依据。

(2)检测相关物资。检验检测所需的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是保障检验检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那么,随时掌握试剂、耗材、标准物质的使用情况,以及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状况,对整个检验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质量影响重大。利用信息系统,可全面、直观监控仪器设备的使用频次、检测项目数量、检定/校准等情况,清楚了解试剂、耗材、标准物质的消耗、失效情况,为合理采购、设备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3)检测结果质量。通过利用信息系统统计功能,实时计算出在任务受理、检验检测过程、报告出具方面的的差错率、检测时间及报告时间等数据,初步分析差错的原因、检测超时及责任人有关情况,便于科室负责人、质控人员等把控检验检测质量关键控制点,及时发现检验检测容易出现差错和技术薄弱的检验人员和检测环节,查找质量问题发生根源并及时纠正改进,有利检验检测质量的全面提升。

3.2 利用智能检验提检测效率

(1)标准指引检测程序。在开发智能检验系统初期,就依据检验检测相关标准在信息系统内,对每一个检测参数预设好信息化的检测工作流程。检验人员在开展检测时,根据信息系统的步骤指引进行实验操作,保证检验检测过程的规范性。

(2)智慧提取数据。将大型检验检测设备与信息系统相连,检验检测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迅速提取检测设备的相关数据、曲线图、趋势图等原始数据,用信息系统替代原有手工方程计算方式,分析检验检测结果,提升了检验检测的智慧化水平。

(3)自动出具报告。智慧检验系统在检测人员完成所有检测步骤之后,可按照受控的技术记录格式,自动汇总形成统一、规范的检测原始记录单、结果报告单,传递给报告复核、审核和签发人员,节省了报告编制时限。在信息系统上线前的手工编制报告时期,检验人员在记录样品受理、采集样品、检测操作、计算结果等信息,常常出现因誊抄信息、编制报告发生的基本信息错误、逻辑错误,而使用信息系统后大大减少了此类现象。

(4)标准更新提示。检验检测标准的现行有效是保障疾控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信息系统通过自动查询标准出版部门、标准信息中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国家权威部门公告,及时跟踪掌握标准的发布、更新、替换的信息反馈给检验人员进行标准确认,规范检验检测标准的管理,避免检验人员使用过期作废标准进行检测工作。

3.3 通过数据共享供科学调配

通过智能检验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搭建起各基层疾控机构与市级疾控机构互联互通的网络实验室平台。利用网络实验室,可及时掌握基层疾控机构检验检测全过程信息、人员检测能力及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分析评估全市检验检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共享、整合和调配全市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发挥资源使用效益。

3.4 通过信息统计强分析评估

(1)自动统计分析。从疾控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个流程出发,对业务受理、样品的检测、结果提取和计算、报告生成等各环节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从检验检测管理角度出发,自动收集、整理、统计设备配置、人员能力、质量控制等方面数据信息。管理层可快速、全面得到以上数据,并根据初步分析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疾控决策措施,及时整合优质资源发挥最大效能[6]。

(2)科学分析评估。智能检验信息系统的功能也有一定延伸,可利用系统模型计算、统计、分析疾病和环境等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的各类复杂数据。采用卫生统计方法来科学预测疾病发展趋势,预警潜在流行、暴发及可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状况,以便提前制定和实施精准的防控干预策略。

4 智能检验信息系统建设需考虑的因素

4.1 融合质量管理形成体系

(1)追溯体系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疾控机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遵循的准则和根本。智能检验系统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程序文件、记录格式要求建立的系统、标准的信息化检测操作流程。在信息系统内记录了所有检验检测的原始操作过程,可以全过程监控检验人员的操作。未使用信息系统以前,我们发现在实际检验检测的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操作无痕迹或记录,形成制度难落实,事后难追究的管理死角。

(2)督促流程执行。以往传统的检测模式,少数检验人员因检测任务繁多,而且也未建立健全提醒、预警和流转制度,造成个别检验检测相关工作存在遗漏、差错。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针对检验检测任务、质量管理活动等相关工作计划的提醒和预警功能模块,用以督促落实验检检测过程中未完成的任务活动,提醒纠正可能发生偏离或已经发生差错的环节,保证检验检测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7]。

4.2 汇聚应用支撑规范操作

智能检验系统包含了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职业卫生与辐射卫生、食品与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领域的检验检测工作。将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要素与卫生标准结合起来,纳入信息系统检测程序,用以规范和指导实际的检验检测操作,并对整个过程全面、实时、精细监管,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

4.3 依据标准实施信息系统

疾控机构是依据国家卫生检验检测标准和规范、质量管理要求来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智能检验系统正是按这些标准规范来开发设计流程。最终从传统手工检验检测过程到实现自动、智能的操作过程,包括了业务受理、样品流转、任务分配、检验操作、卫生学评价及报告出具等整个检验检测业务过程。同时,检验检测作为基础、核心的疾控工作,要着重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区域信息平台的对接标准。

5 结语

内江市疾控机构的智能检验工作模式,是将信息化建设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也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重大创新。但疾控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更是一个不断完善、创新、持续推进的过程[8],需要以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为起点和突破,不断促进信息化与疾控业务的融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持续推动疾控业务创新和服务提升。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检验智能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