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内服在老年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2-31黄美芳钱宏利冯蕾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外治内服肾脏病

黄美芳,钱宏利,冯蕾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肾内老年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7)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面临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1]。步入慢性肾脏病3 ~4 期的老年患者肾功能随之下降并伴有肾衰竭早期症状表现,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随之增加,故予以积极的治疗尤为重要[2]。除此之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往往伴有较为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水平低,使其在治疗中容易合并多种感染,不仅加重原有病情,还会加大其死亡风险[3]。以往临床采用的西医疗法仅能治标,取得的疗效越发难以满足患者所需,故临床关注目光由西医转为中西医联合治疗。外治内服为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多种作用机制的治疗手段发挥出协同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围绕中医外治内服在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肾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 例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62 ~77 岁,平均年龄(68.85±2.15) 岁;慢性肾脏病分期:3 期20例,4 期10 例;病程时间:1.5 ~8年,平均病程时间(3.98±1.12)年;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7 例,糖尿病肾病8 例,高血压肾病5 例;吸烟史:有吸烟史18 例,无吸烟史12 例;饮酒史:有饮酒史21 例,无饮酒史9 例。观察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1 ~78岁,平均年龄(68.94±2.09) 岁;慢性肾脏病分期:3 期18 例,4 期12 例;病程时间:2 ~8年,平均病程时间(3.95±1.15)年;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6 例,糖尿病肾病8 例,高血压肾病6 例;吸烟史:有吸烟史20 例,无吸烟史10 例;饮酒史:有饮酒史22 例,无饮酒史8 例。两组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且分期为3 ~4期者;②中医证型属脾肾阳虚证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及疗法无禁忌者;④患者和( 或) 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年龄<60 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是精神障碍者;③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预期生存周期<1 个月者;④需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饮食疗法、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纠正贫血、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抗感染等。

观察组加用中医外治内服治疗,方案如下:(1) 中医外治。①艾灸神阙穴:叮嘱患者取仰卧位,仔细清洁神阙穴及周围皮肤组织后以平补平泻法施针,提插捻转得气后于留针,点燃2.5 cm 的艾条一端后将另一端固定在针柄处,艾条的燃烧点与患者皮肤的距离控制在2.5 cm左右,以患者主诉温热感为宜,15 min/次、1 次/d。②耳穴贴压:叮嘱患者取端坐位,选取患者的大肠、小肠、直肠、脾、肾、内分泌等耳穴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以上穴位,每3 ~5 d 更换1 次。(2)中药内服。①健脾温肾汤:黄芪、牛膝各30 g,薏苡仁、淫羊藿各25 g,山萸肉20 g,白术、茯苓、山药各15g,泽泻、地龙各12 g,干姜、制附子各10 g,水蛭、甘草各6 g,水煎成剂并取汁300 mL 早晚温服。②济生肾气丸(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141):口服,1 丸/ 次,2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半定量赋分法[4]进行评定,中医症状主要包括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轻度计2 分、中度计4 分、重度计6 分。

肾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日本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生产的TBA-4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24 h 尿蛋白定量。

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利用日本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生产的TBA-40F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和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T 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CD4+/CD8+。

感染发生率:于疗程结束后,统计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poi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腰膝酸软评分 畏寒肢冷评分 倦怠乏力评分 气短懒言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3.33±0.12 0.68±0.10① 4.04±0.36 0.73±0.12① 4.91±0.41 0.85±0.15① 4.67±0.23 0.79±0.14①对照组(n=30) 3.35±0.15 1.23±0.14① 4.07±0.33 1.32±0.10① 4.88±0.39 1.40±0.12① 4.65±0.25 1.28±0.12①t 0.570 17.510 0.336 20.688 0.290 15.682 0.322 14.555 P 0.571 <0.001 0.738 <0.001 0.773 <0.001 0.748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血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24 h 尿蛋白定量/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335.69±25.31 259.98±18.85① 21.08±2.32 14.59±1.61① 2.44±0.35 1.10±0.21①对照组(n=30) 336.12±26.07 280.79±17.69① 21.01±2.35 17.62±1.57① 2.42±0.31 1.57±0.19①t 0.065 4.409 0.116 7.380 0.234 8.090 P 0.949 <0.001 0.908 <0.001 0.816 <0.001

2.3 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比较(± s ,g/L)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g/L)

表3 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比较(± s ,g/L)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oglobuli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1.57±0.23 2.20±0.14① 1.01±0.11 1.42±0.07① 9.58±1.14 12.33±1.07①对照组(n=30) 1.55±0.25 1.87±0.12① 0.97±0.10 1.25±0.05① 9.60±1.17 11.25±1.05①t 0.322 9.802 1.474 10.824 0.067 3.946 P 0.748 <0.001 0.146 <0.001 0.947 <0.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组别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 38.18±2.12 50.02±2.35① 36.37±1.43 25.05±2.02① 1.05±0.02 2.00±0.10①对照组(n=30) 38.24±2.17 45.88±2.29① 36.35±1.40 28.74±1.86① 1.05±0.04 1.60±0.09①t 0.108 6.911 0.055 7.360 0.001 16.285 P 0.914 <0.001 0.957 <0.001 0.999 <0.001

2.4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6.67%) 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inf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3 讨 论

慢性肾脏病为目前临床常见病症类型,且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我国是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的国家之一,由此使得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5]。临床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 期,其中1 期和2 期患者肾功能尚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疗法即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无需特殊的药物治疗;5 期为肾衰竭阶段,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成为其治疗首选且患者预后较差;3 期和4 期患者介于中间,此时患者肾功能虽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完全能够实现遏制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以及死亡风险的目的[6]。目前的问题在于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经过西医常规治疗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特别是疾病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使得患者对临床疗效产生强烈质疑,并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故提升此类患者临床疗效成为当务之急[7]。

中医将慢性肾脏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病位在于肾,病机为脾肾阳虚且在临床中脾肾阳虚证较为常见。针对该中医证型患者的治疗宜采取补益脾肾、化湿利水的治则[8]。但无论是中医外治还是中药内服均存在着短期效果欠佳的不足,故将其与西医治疗联合应用备受临床重视。本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各指标数值较对照组更佳,所得结果与黄积仓等[9]研究相吻合。但与之不同的是,本研究还从感染发生率对比了不同治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由此结果可知,在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治疗中中医外治内服取得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总结原因如下:艾灸神阙穴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功效,艾条点燃后形成的热量通过经络传导至肾脏,可以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激发人体平衡调节机制。耳穴贴压则可以通过王不留行籽压贴耳穴的大肠、小肠、直肠、脾、肾、内分泌等穴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疾病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健脾温肾汤具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的功效,方药中补益脾肾与利水消肿的中药材配伍使用,一方面能够温肾补阳、回阳救逆;另一方面可利水渗湿、扶正祛邪。济生肾气丸为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作用的中成药,尤为适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的治疗。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强调标本兼治以及整体观念,所用的中医外治疗法与内服中药方剂、中成药制剂除了能够发挥出对症治疗的作用外,还可以固本培元、扶正祛邪、调节脏腑气机运行,从根本上改善免疫功能。处于3 ~4 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脏功能下降而导致内环境紊乱,干扰免疫调节功能的正常运转,使其难以应对致病菌的侵袭。加之步入老年后身体各项器官功能持续衰退,又会进一步加重内环境紊乱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感染风险居高不下。而中医疗法的加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以降低感染风险,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医外治内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出治疗作用,强化临床治疗取得的效果,再与西医联合应用即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具有的治疗优势,形成的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0]。然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数量较小,小样本研究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尚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检验,此点也是今后研究领域前行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肾脏病3 ~4 期患者治疗中中医外治内服可以进一步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患者肾功能。

猜你喜欢

外治内服肾脏病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辨治探讨
甲状旁腺素在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药物(贴剂)疗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