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1-12-30程楠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4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适护理

程楠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护理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观察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舒适评分、生理舒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其舒适度,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舒适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4-01

前言: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伴有病程長、难治愈等特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1]。除治疗外,临床护理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临床护理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护理方法上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2个组别。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5.4±13.5)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3±1.2)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7.0±13.1)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6.3±1.8)年。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护理,具体包含健康教育、呼吸频率及心率监测等。

1.2.2舒适护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环境护理方法。在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的同时,将室内湿度、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内,参照患者的兴趣偏好选用绿植、布艺贴画等对病房进行装饰;给予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以无菌胶布妥善固定管道,避免管道折叠或脱出的发生。②心理护理。耐心为患者讲解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及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初次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通气1h内全程陪护,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保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顺利进行。③病情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主动辅助患者取舒适位,并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给予扣背护理或吸痰护理,促进痰液排出;按摩患者臀部、肩部等易受压部位,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按摩频率为10min/次,1次/d。

1.3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适度,评分项包含心理舒适与生理舒适2种。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评分项包含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种。

1.4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估。量表信度、效度分别为0.87、0.84。该量表由心理舒适、生理舒适2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总分30分,患者得分与舒适程度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20.0软件。舒适度数据的统计方法选用t检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的统计学方法选用检验。确定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适度

对照组患者心理舒适评分(19.60±3.19)分,生理舒适评分(20.34±3.08)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舒适评分(27.37±1.18)分,生理舒适评分(28.6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7.8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4.28%,观察组压疮发生率2.94%,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3.1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具备良好改善呼吸功能特征的同时,还在抑制并发症、保留患者自主咳嗽功能、保护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2]。

3.2舒适护理的作用

舒适护理可通过病房环境护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通过病情观察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3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舒适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相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医院可于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行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伍竹,周俊娜. 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391-392.

[2]卢仁辉. 舒适护理应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238-240.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适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