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活动器康复锻炼对内瘘血管质量及成熟度的影响
2021-12-30周咏香骆雯雅彭松伟
周咏香 骆雯雅 彭松伟
血液透析为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血管通路为保证该治疗顺利进行关键。动静脉内瘘(AVF)是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虽然AVF手术已十分成熟,但有数据统计仍有20%~50%的AVF出现功能丧失、不成熟甚至闭塞,无法应用于临床[1]。故在AVF术后有效的护理极为重要。以往常采用手握弹力圈、橡皮球等锻炼方法,但其对内瘘血管的成熟无有效帮助,导致AVF长时间无法使用,可能耽误患者治疗和康复[2]。为选择更合理的锻炼方法,本研究采用自制的AVF术后活动器进行康复锻炼,并且该活动器具有调节手握压力、记录锻炼频率时间等特点,从而探讨该活动器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本科建立动静脉内瘘(AVF)的患者58例,(1)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尿毒症,并建立动静脉内瘘性血液净化治疗;②年龄>18岁;③各临床资料完整;④愿意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术侧桡动脉、头静脉存在狭窄、闭塞,或存在血栓;②合并严重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显著降低;③长时间使用抗凝、抗栓药物;④术后随访脱落。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4~78岁,平均(63.22±7.41)岁;病程3~15年,平均(10.22±1.01)年。观察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62.72±7.47)岁;病程1~17年,平均(10.31±1.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建立AVF前,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完善AVF术前准备,充分评估建立AVF侧血管条件,并于床头放置醒目标志,禁止在AVF术侧进行袖带法血压测定及输血、输液、抽血等。AVF术后适当抬高术侧上肢,并进行保暖,防止负重受压,以促进血液循环。AVF术后需动态观察切口渗血、肿胀、疼痛、末梢循环等,并动态评估AVF的血管通畅度。出院后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并每周进行微信、电话等随访,详细了解患者内瘘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建立AVF后1周开始锻炼,示范如何手握握力圈、握力球,注意动作轻柔,握力强度从轻到重,循序渐进,每次持续10 min左右,3次/d。观察组采用本科自制可调节、可量化的AVF活动器(图1)进行锻炼,术后第1周应用活动器行术侧上肢康复锻炼,调节手握力至10 kPa,持续握持5 s后松开,重复该动作,每次持续10 min,3次/d;术后第2周增加手握力至20 kPa,每次持续10~15 min,3~4次/d;术后第3周,增加手握力至30 kPa,每次持续15 min,4~5次/d;术后第4周,增加手握力至 30~35 kPa,每次持续 15~20 min,5次 /d。两组均进行4周康复锻炼。
图1 自制AVF活动器结构图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内瘘血管质量指标:采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内瘘血管血液流速、管腔直径、内膜厚度、血管阻力指数、距皮下距离。(2)内瘘血管成熟度指标:采用超声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血管成熟度,通过检测血管管腔直径、血流量等数据计算血管成熟度评分,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血管越成熟;记录内瘘血管成熟时间及开始使用时间。(3)AVF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渗血、术侧肢体肿胀、血栓形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内瘘血管质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内瘘血管血液流速、管腔直径、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及距皮下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瘘血管质量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内瘘血管质量指标比较(±s)
组别 血液流速(L/min) 管腔直径(mm) 内膜厚度(mm) 血管阻力指数 距皮下距离(mm)观察组(n=30) 1.56±0.18 5.67±0.67 0.73±0.16 0.46±0.05 3.22±0.36对照组(n=28) 1.35±0.16 5.01±0.38 0.63±0.12 0.62±0.07 3.63±0.42 t值 4.68 4.57 2.68 10.07 4.00 P 值 <0.05 <0.05 <0.01 <0.01 <0.01
2.2 两组内瘘血管成熟度指标比较
观察组内瘘血管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血管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内瘘血管成熟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内瘘血管成熟度指标比较(±s)
组别 成熟时间(d)开始使用时间(d)成熟度评分(分)观察组(n=30) 22.56±3.08 28.32±4.21 9.68±0.66对照组(n=28) 27.35±3.16 34.51±4.57 8.63±0.52 t值 5.84 5.37 6.70 P 值 <0.01 <0.01 <0.01
2.3 两组AVF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AV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AVF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AVF作为肾脏替代治疗常用的血管通路,内瘘血管的质量、成熟度极为关键,是确保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基础[3]。国内学者指出,针对AVF围术期进行有效康复锻炼,可提高内瘘血管质量[4]。但临床尚缺乏统一的康复锻炼标准,且尚无大量的临床数据加以验证。术侧上肢握拳、握橡皮球及橡皮圈为常用的康复方法,但锻炼人群存在个体差异,而该方法无法调节手握压力,缺乏量化评估,容易引起锻炼不足或过度,甚至导致内瘘血管损伤[5-9]。选用可调节、可量化的AVF活动器进行锻炼,可根据不同个体调节握力,并实时量化评估,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可调节、可量化握力锻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锻炼过程中,使患者遵照执行,最终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选用本科自制的可调节、可量化AVF活动器,主要由握力球、压力表、开关、颈部吊带等重要部件组成。患者开始锻炼前,根据需要可个体化调整压力,患者通过握力球手动打气,直至达到预设压力并维持5 s左右,然后排空握力球内气体,再进行下一组锻炼。配备颈部吊带则方便患者坐位锻炼,可在平时生活、工作中锻炼,方便患者实际操作。并且可根据患者锻炼情况进行评估,循序渐进地增大压力值,有效提高锻炼效果。
AVF的建立后,其血管质量极其重要。而血管成熟过程复杂,手术操作、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固然重要,但AVF术后的康复锻炼也很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内瘘血管血液流速、管腔直径、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距皮下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血管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管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其所得数据与文献[10]制订的AVF血管血液流速、管腔内径、距皮下距离相比,结果更优,表明采用自制可调节、可量化活动器进行康复锻炼,可提高内瘘血管质量,并促进血管成熟。分析原因,该AVF活动器可动态调整握力锻炼的压力,并且细化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依据个体化锻炼计划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获得明显效果。另外,护理人员根据锻炼数据给予患者个体化指导、干预,使得患者锻炼的依从性更高[11-12]。如此细化、量化的锻炼,使得术侧手部握力明显提高,从而促进内瘘血管成熟,改善并提高血管质量。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AVF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可调节、可量化AVF活动器进行围术期康复锻炼,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动静脉内瘘活动器康复锻炼可促进AVF血管成熟、改善血管条件,并能降低AVF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