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道地药材裕丹参种子育苗移栽垄作覆膜栽培技术

2021-12-30杨红旗李春明安素妨鲁丹丹梁慧珍郝仰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田苗圃丹参

杨红旗 李春明 杨 青 安素妨 鲁丹丹 梁慧珍 郝仰坤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郑州 450002;2.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根皮赤而肉紫,形状似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具有降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和扩张冠状动脉、保肝、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髓微循环、抗肿瘤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1]。野生资源主要广泛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东北地区也有分布[2],历史上丹参主要产地和道地产区发生过较大变迁,先后有豫、鲁、陕、晋、鄂、皖等地,近代变迁至川,不足百年[3]。河南丹参道地产区为方城县(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带的交汇地区,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在此交汇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特别适宜丹参等中药材生长。方城所产的丹参称为裕丹参,形似人参,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誉其为“丹参之首”,具有参条粗、色紫红、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品质好、疗效优等特点[4]。魏志华等[5]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分析裕丹参在河南的生态适宜性,适宜区域集中在方城、淅川、邓州、信阳、南召等县(市)。2003年方城丹参(裕丹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同时方城丹参种植基地入选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标准化种植基地,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方城丹参(裕丹参)》国家标准(GB/T 22745-2008),目前种植面积稳定在2 000 hm2。积极探索河南裕丹参栽培措施,实现优质、高产、稳产、低耗的生产目标,对于促进丹参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种子育苗移栽

丹参繁殖传统采用根段繁殖和种子大田直播方式,近年兴起种子育苗移栽方式。根段繁殖植株无主根,根系不发达,抗逆性差。大田直播技术要求高,出苗率低。种子育苗移栽可提高幼苗成活率,植株生长健壮,田间生长势基本一致,开花整齐,根长和根粗均优于根段繁殖。牛灵慧[6]研究比较有性繁殖(种子育苗移栽)和传统根段繁殖,发现有性繁殖结实率高,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1.1 种子采收

丹参植株具有由下而上依次开花、结果和成熟的特性,种子成熟度不一致,不耐贮藏,易霉烂,出苗率低,在自然条件发芽率在30%~40%[7],常温干燥贮藏每放置30 d发芽率下降10%,隔年的种子基本不发芽,发芽率几乎为零[8]。种子采收时,尽可能在果壳1/3~1/2枯黄时采收主果穗种子,并采用剪除或风选等方法去除果穗上端的种子[9]。

1.2 种子育苗移栽

夏季育苗,秋季栽培,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苗圃育苗,9~11月移栽于大田,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仍处于活跃状态,次年春季返青生长迅速,可以避免春季田间草荒,可将传统根段繁殖春季栽植、次年秋季采收的2年生长周期缩短至1.5年。刘媛媛[10]、李连珍等[11]研究不同育苗和移栽时间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早育苗与早移栽有利于裕丹参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以6月下旬育苗、10月下旬移栽较适宜。

1.3 苗圃管理与大田移栽

1.3.1 苗圃建设选择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地块建设苗圃,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因素施足基肥,深耕后整平耙细,做成宽1.5 m、高12~15 cm的畦。

1.3.2 播种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播前以温水浸种24 h或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6 h处理[12]。用种量按120~150 kg/hm2标准,不宜直接撒播,可与细土1∶1拌和均匀撒于畦面,轻耙镇压后用遮阳网覆盖,喷雾保湿。

1.3.3 苗圃管理苗圃播种后15~20 d,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揭掉遮阳网,及时间苗定苗,防控除草。土壤墒情不足时,及时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

1.3.4 大田移栽幼苗长到10~13片真叶时移栽。移栽2 d前田圃浇水,随起苗随移栽。移栽密度以15万株/hm2为宜,肥沃地块宜稀植,瘠薄地块密植。移栽时适度短截主根,保留根长2~3 cm。移栽10 d左右返苗后,适时做好中耕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控、摘蕾去薹等大田管理工作。

2 垄作

作物垄作可以克服传统平作诸多不利因素,改变土壤的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环境,较好地协调作物生存的小气候条件[13],具有提高地温、抗旱、防涝、聚土、增产、易于采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甘薯等多种农作物[14]。丹参主产区主要采用垄作栽培和平作栽培2种方式,其中垄作栽培又分为小垄单行种植和大垄双行种植2种模式[15]。垄作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加厚了活土层,有利于丹参生长发育和根系生长,生长状况和生产能力均优于平作[16]。丹参以根及根茎作为入药部位,其生长过程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垄作春季能显著提高有效积温,夏秋季能显著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根系生长[17-18]。丹参不耐涝不耐旱,多雨季节田间积水易造成根部腐烂,持久干旱不利于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垄作有利于解决丹参雨季田间排水、干旱季节灌溉等问题,比平作增产15%~20%[19]。丹参是深根作物,根系生长以伸长增粗为主,垄作有利于机械化收获,节本增收效果明显。相比先起垄再种植、先种植再起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更容易稳产丰产,适合大面积推广[14]。

3 覆膜

垄作配以覆盖技术可以增加土壤墒情,解决土壤水分和土壤增温之间的矛盾[20]。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地温、增强光照,减少蒸发、保墒抗旱,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等生态效益十分明显[21],有利于丹参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根条增多,根长、根粗增加。秋冬早春时节,地膜覆盖白天地面10 cm以内地温可提高2~5℃,夜晚膜下温度可提高1~3℃。栽前足墒盖膜,可减少丹参生长季节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长期湿润状态,缓解冬春干旱问题。地膜覆盖,尤其黑膜覆盖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减少劳动用工和化学除草农药残留,提高丹参市场竞争力。王新军等[22]采用不同覆盖物进行丹参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有覆盖物比无覆盖物好。朱小强等[23]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丹参生态效应十分明显,产量明显高于露地对照组。杨帆等[24]研究发现,地膜栽培模式能够通过提高土壤的含水量降低水分胁迫,提高丹参的光合效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李连珍等[25]研究表明,地膜覆盖有利于丹参生长发育,地膜覆盖的产量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有效成分含量也高于露地栽培。

4 结语

丹参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用途极为广泛,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尤其近年来野生资源日益匮乏,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种子育苗移栽技术易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大田直播和扦插繁殖存在的出苗率低、抗逆性差等问题,植株生长健壮,生产周期缩短,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垄作和覆膜均可为丹参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提高药材产量和改善药材品质。栽培中,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均可影响丹参药材的产量和品质,其中栽培措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断创新栽培措施对提升丹参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大田苗圃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