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研究
2021-12-30赖苏彬张泽彬
赖苏彬 张泽彬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广州 510450)
《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新时代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对高校培养全面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而社会实践随着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却始终一以贯之,不断进行强化和深化,并最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党员是广大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必须在大学生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更应该响应号召并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方针,要深入实际,识国情、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更应该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提高能力素质。大学生党员在通过社会实践这种“锻炼式”教育的经历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树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一)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拓宽教育培养途径
新时代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先进分子,也是学校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及骨干分子,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更是高校党的建设重中之重以及基础建设工程。而社会实践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因此,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社会实践是应当作为衡量大学生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既能体现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和是否具有战斗堡垒作用;又能衡量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素质能力,即是否具有先锋模范作用。[3-4]
(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责任感
大学生党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把党性原则自觉贯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大学生党员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唯有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了解党的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始终把党的纪律,国家的事业,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始终牢记党员身分,培育自己成为一位识大局,讲纪律,懂道德,讲奉献的合格大学生党员,并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学生党员唯有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能建立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三)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者
国家伟大的事业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深入实践才能尽快地实现。大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新时代的青年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要力量。而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一代的先进分子,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实践者、奉献者和引领者。大学生党员有坚定理想信念还必须要“有本领、有担当”,只有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有所作为,才能在青年一代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 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5]大学生党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提升服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担当和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机制问题分析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其工作机制的建设必然是具备明确的实践目的,严紧规范、科学有效和配套完善的举措。文章经过调研,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申报机制不健全,实践主题过于形式化;项目缺乏新时代精神和机制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项目申报机制不健全,实践主题过于形式化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项目缺乏总体规划、项目设计和过程管理,流于“出征、授旗、表彰”等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成效。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过于形式化,追求完成任务为出发点,而未与学生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以及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主要目标结合起来,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实践过程朱能达到学以致用、自我实现的目的。
(二)项目实践机制落实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是不断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体现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成效的载体。各高校在实际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只停留于表面的功能,未有实际的实施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其中就存在着例如实践机制书面化,机制实施不规范、组织机构完善、评价体系不完善和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三)项目实践形式不够创新,缺乏时代精神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大多活动是重形式、轻效果,重语言、轻行动,重上传下达、轻过程监督。大部分项目的实施基本上停留在于“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且项目比较传统,缺少创新,没有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没有注重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以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的锻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
三、完善及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走进了新时代,对大学生学党员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的完善及其构建必然也有新要求和思路,本文基于从塑造与新时代发展一致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为视角,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的站位,通过多方面的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重构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建议与对策。
(一)构建以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保障制度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要从顶层设计予以重视,构建以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协同创新机制,由学校党委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组织部门协调推进,宣传、思政、教务、科研等部门协同配合,二级学院党组织实施,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充分整合和利用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创造平台和条件,根据新时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将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项目化,形成完备协同创新工作体系。
(二)构建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模式
当前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受到重视,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多为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趋同,没有与所学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难以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本领、体现先锋模范的要求。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的运作设计要着力于提升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点,创新实践模式,开展服务社会工作。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标准从高、要求从严、成效从实,让大学生党员在运用和检验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四、构建以发挥大学生党员作用为目的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教育效果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 要对活动立项、实施过程、产生成果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成效。项目立项要重点考核项目的思想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实施要重点考核动员、组织、管理情况,在检查、监督、指导等环节是否到位有效,以及大学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在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多方收集信息形成反馈意见;项目总结与表彰要细化评选规则,创新评价标准和方法,不断完善好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