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模式在中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中的运用
2021-12-30贾昉
贾 昉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而计算机行业也迅速崛起,所需人才也越来越多。为充分推进本专业教学的发展,并培养更多具有现代化意识、有计算机基础能力、精益求精职业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中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通过对教材内容、社会发展、课程标准的深度剖析,为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依托实践操作,增强其信息素养,保证其课程参与率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信息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重要作用
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以当前的课堂发展以及指导现状来分析,差异非常明显,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把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多相关技能,而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深。
中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讲解内容没有太多的跨度,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编排是以中职教学内容为延续。为了保证各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课改之后该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计算机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并未重视学生的指导,仍以最为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导致学生难以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加入课堂学习。为改善这样的现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指导过程中,围绕基于情境化的高效课堂构建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进一步推进本专业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中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引入情境模式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以教为引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中高职教师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教育一直在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情境指导模式也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高职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表达。在计算机课堂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趣味的支持下能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自主探究相关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专业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动态更新,因材施教
为构建高效指导课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因材施教就成为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技巧。一方面,教师应提高教学方法的普适性,采用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的教学方法,用基础的方式达成最有效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差异融入分层教学,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采取不同的评价模式,在构建小组时还要坚持异质原则,形成良性循环的同时,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此外,中高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要了解当今教育前沿发展与创新,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对教学工作优化调整,保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1]。
三、情境化教学模式在中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中的运用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当积极调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教学指导方向。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优秀、有职业道德的现代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指导内容之前,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考察,从大体上把握企业对人才的各项需求,并以此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之后,对本校计算机课程进行研究,结合人才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选择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指导内容,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充分保障,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完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一般都是以老师作为教学的核心进行知识的传授。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难以提升,且很难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才需求。为改善这样的教学指导现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注重理论实践教学配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为其日后学习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以WINDOWS 10安装、调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法”,以相关问题的引出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探究WINDOWS 10系统如何正确运行,使其通过合理猜想、资料翻阅等方式整理自身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如:如何设置第一启动设备;如何创建磁盘分区;WINDOWS 10系统安装步骤。在问题的驱动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探究精神。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虚拟机”进行实践操作[2]。
(三)多元方式的引入,构建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中高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立足于学生角度,巧借信息技术,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情境指导课程,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全景AR技术进行投影教学,并将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进行整合分类,集中对学生进行讲解。从主板、CPU、硬盘的功能,再到声卡、显卡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其学习效率。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出WINDOWS安装、调试相关知识,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虚拟机进行操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帮助学困生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整理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微课指导,情境引导
实践操作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在构建基于情境教学的计算机课堂时,中高职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导入理论知识,助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从平面课程教学特点来看,其涵盖的理论知识比较多,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微课导入相关内容,打破以往教学指导模式的限制,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指导效果,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Photoshop文件的基本操作一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步骤,如新建文件及基础编辑、打开原始图片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再进一步分割教学内容,第一个部分内容再细化为新建文件、给新文件命名、对新文件进行像素调整、颜色模式调整、图像背景色设置等;第二个部分教学内容可分为点击打开、找到文件夹、搜索文件、点击打开,再进行相关操作。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为学生布置在线学习任务,利用QQ群、微信群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后可提交到相应的平台上,教师利用大数据在后台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情境化
为构建良好的情境课堂,教师需要准备良好的情境素材,教材中的内容是良好的指向标,是充分落实情境创设的总体思路。在以往的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往往仅侧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的讲解,未重视其技能引导,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提升,不能将所学内容很好地运用。而情境化教学模式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进行有机结合,重视教学指导效果,燃起学生高涨的热情,使其可以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使得情境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既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要顾及教师、学生的特点与具体的实施环境。
例如,笔者在一段时间的指导中围绕主人公小明来进行讲解,整个教学内容以及体系的构建以小明的成长为线索,分在校学习、在外实习、就业工作三个大情境,其中再分成若干小情境,将校园生活、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上岗就业这些真实的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配合自己设计的四格漫画,结合精心准备的案例,学习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对中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已经成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从完善指导体系、选择合理教材入手,并对企业和社会的人才技能需求就行调查,从而调整相关课程,为学生构建情境课堂,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能够主动加入学习过程,重进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指导作用,为其创设信息化情境。在新形势下,中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万不可心急,教师应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寻找更多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方式,以此来推动计算机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