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反思”的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综述

2021-12-30庞贤静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教育

庞贤静 刘 洋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互联网+”的内涵和实际运用

(一)“互联网+”的内涵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1]。同年,国家发改委就着手组织编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目的在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能够加快产业转型,提升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更加能够适应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

“互联网+”,指的是将互联网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与工业、农业、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1]。“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发展思维,还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2]。能够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为其创造更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为社会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很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这一主题下,各个领域都开始进行尝试,将“互联网+”与本专业领域相结合,旨在促进本领域的转型,谋求更高阶段的发展。

(二)“互联网+”的实践运用

“互联网+”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各形各色的传统行业”[3],二者不是简单地重叠或者相加,而是借助互联网这一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各行业的转型。而互联网本身也是在从虚幻不断地转变为实体,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为其进一步地改革发展提供必备的技术条件支持。

在这一主题下,各个领域都开始进行尝试,将“互联网+”与本专业领域相结合,例如与金融、能源、农业、教育、社会养老等进行结合,旨在促进本领域的转型,谋求更高阶段的发展。以便于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就成为本篇论文要探究的领域。

曲大伟提出“互联网+教育”要依据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创造新的教育形态和生态[4]。

秦楠指出“互联网+教育”是发生在教育领域的“新”革命,“+”指互联网对各种教育形态的激发和促进作用,互联网将不断地促进各类教育形态的换代升级,并彻底地转变教育发展形态[3]。

张岩在探究“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下,将教育内容、教育体验、教育管理、教育评价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提出“互联网+教育内容”“互联网+教育体验”“互联网+教育管理”“互联网+教育评价”的模式畅想[5]。

余胜泉提出“互联网+教育”则是要创造新的教育业务流程,创造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业务生态,打造新的教育形态[6]。

因此“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转变了教育发展模式,提升了教育发展质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也提供了方向和蓝图。

二、反思的内涵和作用

(一)反思的内涵

反思这一词最早由杜威提出来,杜威认为反思是“人,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一定的依据和定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周密的思考”[7]。

杜威认为,顺序(sequence)和后果(consequence)是反思的核心[8]。杜威认为反思一方面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探究活动。思维活动转变为探究活动就意味着反思进入了实践领域。而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进步和合理化[9]。

反思是反思者立足于自我以外所进行的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行为及其情景的过程,亦是一种能力[10]。反思者又是他自己的批判者。

(二)反思的作用

肖 恩(1983)在 其《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一书中指出,从业者结合自身经历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经过不断地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11]。

反思是要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补救。反思能够在不断总结对自身实际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纠正,它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并更好地促进实践和学习。

反思这一手段能够帮助实践者实现对之前实践活动的回顾审查,以此有效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提高进一步实践的有效性,为之后的学习或其他实践活动提供有建设性建议。

三、“互联网+反思”的意义

“互联网+反思”解构又重构教育发展模式与体系,将互联网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互联网+反思”下的高等学科发展形态,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有效改善了学科建设所处的基础性地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完善和发展。

四、高等教育学科发展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一门学问总知识的集成,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科建设则是对知识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建构知识体系,维护体系发展并不断更新的过程。

学科是培养人才最基本的单位,是孕育知识的源头,是提升自主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做好学科建设工作,首先要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发展目标,打造自身特色和优势。其次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学科的结构,明确发展任务和实施措施。最后要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提供政策制度方面的保障,统筹学科全面发展[12]。

学科建设是以学科学术性质为核心的建设。学科建设致力于发展学科方向,创建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基地和学科项目[13]。以此深化、完善己有的单个学科,创建新学科,不断增加学科发展深度以达到学科数量的提升以及学科质量的增强。[14-15]

(二)我国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科建设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进入新时期,高等教育也开始真正走上正常发展道路[16]。之后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成立、团体的建立和著作的出版,都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学科建设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不仅在理论建设方面有不少突破,而且在对大量现实问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高等教育学科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近十几年来,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前只停留在发展阶段,正在趋于成熟。为了高等教育学科的进一步成熟,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7]。第一,学科建设需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便激发更多新的生长点。第二,学科建设需加强分类建设,便于不同学科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第三,改革现有的学科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促进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科学及社会内外部多重因素冲突、碰撞的产物。科技水平和文化大背景能够促进学科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反馈作用,政府政策对于学科建设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参与才能达到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互联网+反思”通过反思这一手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的信息双向流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改善学科建设发展。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学科的优化升级,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以教育促经济,用经济进一步完善教育。

在大数据背景下,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资源建设开始服务于教育领域,规划课程资源,促进学科发展建设。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互联网+反思”这一模式立足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需求,并借助反思手段,能有效组织课程建设、健全学科结构、加速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科新书导览】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超学科”来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